一、著力提高農村黨員幹部建設新農村的本領,把先進性落實到黨員受教育、組織增活力上。

提升黨員素質,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活力,是先進性教育的內在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現實要求。在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全縣始終堅持把提高黨員素質,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作為首要任務,注重創新工作方法,使農村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一是創新方法,切實提高農村黨員幹部的素質和能力。在組織農村黨員認真學習先進性教育規定內容的同時,注重結合農村黨員的特點,按照易學、易記、易懂的原則,編寫了《吉安縣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200問》,黨員人手一冊,使之成為農村黨員學習黨的知識、政策的活字典。采取多種農村黨員喜聞樂見的形式組織學習,在落實每個村黨支部書記為本村黨員上一堂黨課的同時,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先後組織100多名村黨支部書記到外地學習考察扶貧開發的先進經驗,邀請受到全國表彰的寧都縣郵村村、廣昌縣新安村黨支部書記傳授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好做法,並率先在全市啟動全縣農村黨支部書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培訓班。

在全縣開展了黨章宣傳教育月活動,通過召開黨章學習報告會和黨章學習座談會,邀請專家上黨章輔導課,舉行黨章知識競賽等形式,組織廣大黨員幹部認真學習黨章,並結合當前“社會主義榮辱觀”學習教育,廣泛開展“知榮辱、樹新風行動”主題實踐活動,展現新時期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以黨員的模範言行和人格力量為群眾做出榜樣。同時,依托60所中小學遠程教育站的優勢,對廣大農村黨員幹部進行“點播式、交互式、直播式”教育,做到“鼠標一點,獲益匪淺”,“農民不出門,能知天下事”。通過采取靈活多樣形式的深入學習,把廣大農民黨員幹部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使學習培訓過程真正成為激勵廣大黨員自覺保持先進性、體現先進性、增強先進性的過程,黨員幹部隊伍幫助群眾辦實事的多了、無所事事的少了,農村過去一些長期積累的矛盾得到了有效化解。桐坪鎮都塘村與楓江村因修一條聯村路沒有協商好,18年間雙方矛盾不斷,甚至用自製土炮相傷。通過先進性教育活動,兩個村的黨員幹部群眾在思想認識上發生了根本轉變,在縣鎮村三級協調下,喝過“團結酒”後,兩村握手言和,終於修成了2公裏長的連村路,被群眾命名為“團結路”,並立碑以示後人。

二是多措並舉,進一步加強村黨支部建設。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進一步深化“三級聯創”“三培兩帶”活動的基礎上,找準黨員發揮作用的著力點,實施了“四合一”(打造一個先進班子、培育一個富民產業、創建一個文明社區、建設一項民心工程)黨建示範點創建活動,重點加強了村黨支部活動陣地的建設,目前有200多個村有了較固定、規範化的村部,有力地保障了村黨支部工作的正常開展。

結合村委會換屆,集中整頓了34個癱瘓、半癱瘓的村級班子,全麵推行了村黨支部書記“公推直選”,把一大批群眾公認、能幹事、會幹事、幹成事的黨員致富能人選上了村黨支部書記的位置,改善了村級班子結構,全縣村黨支部書記出現了“兩高一低”的狀況:文化程度提高了,高中以上的占41。2%;致富能人比例高了,達80%以上;年齡降低了,40歲以下的占26%,50歲以下的占48%,總體平均年齡降低了4。6歲。村級班子結構的改善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同時,從縣鄉機關單位選派了400多名幹部組成135個集村建幫扶、老建扶貧、文明村鎮創建於一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組,深入到農村第一線,指導、幫扶和參與新農村建設,有力地支持了村黨支部工作的開展和促進了村黨支部的建設。

三是健全機製,提高村幹部工作積極性。著眼於鞏固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完善了《關於加強村級幹部隊伍建設的意見》,進一步強了選拔任用、教育培訓、激勵保障和監督管理四項機製,建設一支精幹得力、團結務實、廉潔高效的村級幹部隊伍。同時,針對離任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生活水平普遍較低的現狀,按照中央提出的“真正重視、真情關懷、真心愛護廣大農村基層黨員幹部”的要求,出台了《離任村支部書記、主任生活補貼實施細則》,由縣財政對600多名離任村支部書記和主任給予生活補助,進一步增強了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