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與競爭對手合作,實現同贏(1 / 2)

有這麼一則童話故事:

農田的旁邊有三叢灌木,每叢灌木中都居住著一群蜜蜂。農夫覺得,這些矮矮的灌木沒有多大的用處,心想,還不如砍掉了當柴燒。當農夫動手砍第一叢灌木時候,住在裏麵的蜜蜂苦苦地哀求他:“善良的主人,您就是把灌木砍掉了也沒有多少柴火啊!看在我們每天為您的農田傳播花粉的情分上,求求您放過我們的家吧。”農夫看看這些無用的灌木,搖了搖頭:“沒有你們,別的蜜蜂也會傳播花粉。”很快,農夫就毀掉了第一群蜜蜂的小家。沒過幾天,農夫又來砍第二叢灌木。這時候衝出來一大群蜜蜂,對農夫嗡嗡大叫:“殘暴的地主,你要敢毀壞我們的家園,我們絕對不會善罷甘休!”農夫的臉上被蟄了好幾下,他一怒之下,一把火把整從灌木燒的幹幹淨淨。當農夫把目標定在第三叢灌木的時候,蜂窩裏的蜂王飛了出來,對農夫柔聲說到:“睿智的投資者啊,請您看看這叢灌木給您帶來的好處吧!您看這叢黃楊樹的木質細膩,成材以後準能賣個好價錢!您再看看我們的蜂窩,每年我們都能生產出很多蜂蜜,還有最有營養價值的蜂王漿,這可都能給您帶來很多經濟效益呢!”聽了蜂王的介紹,農夫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他心甘情願地放下斧頭,與蜂王合作,做起了經營蜂蜜的生意。

麵對強大的對手,三群蜜蜂做出了三種選擇:懇求、對抗、與對手共贏,而隻有第三群蜜蜂達到了最終的目的。

這則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一味地比權量力,好勇鬥狠,最後隻能導致兩敗俱傷。如果學會合作,有時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商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朋友。商業競爭就是利益之爭,為了利益最大化,我們必須學會與對手合作共贏,把商業競爭變成是一場雙方得益的“正和博弈”。

元凱在市裏一條步行街上開了一間書店,開張3個月後,生意還算不錯。可惜好景不長,一個姓裴的商人很快就在街角也開了一間書店,一份生意兩家做,自然就沒有當初那麼賺錢了。元凱氣得直跳腳,發誓一定要讓對方的生意做不下去。他很快就想出了一個吸引顧客的辦法:打折。元凱書店的玻璃上貼出了一張宣傳單:本店圖書除教材外,一律八五折!這之後,書店的生意果然紅火了幾天,不過裴某也很快想出了對策:本店圖書一律八折。元凱狠狠心,又貼出了告示:本店部分圖書七五折,凡購書滿百元者贈送精美禮品!

就這樣,兩家書店打起了“價格戰”,兩個老板見到對手眼睛就冒火。兩個月後,元凱拿起計算器一算賬才發現,兩個月來,勞心勞力卻利潤微薄,幾乎成了賠本買賣,想來對手也好不到哪裏去,不過生意可不能這樣做了,他決定與同行和解。兩人一商量,裴某提出了個建議:兩家書店盡量避免進同類圖書,比如,一家進教輔,一家就賣漫畫、雜誌,這樣就不會出現惡性競爭了。半年下來,兩家書店都有贏利,兩個老板也成了不錯的朋友,經常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交流一下開店的經驗,提起過去的爭鬥,兩人都戲稱是“不打不相識”。

由此可見,惡性競爭是有害而無利的,要想讓自己獲得長久的利益,就必須掌握雙贏的技巧。

商場如戰場,競爭很殘酷。同行之間不一定就是冤家,也可以是很好的合作夥伴。同行之間,可以在競爭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也可以在競爭中強強聯手、合作共贏。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有肯德基的地方基本都有麥當勞,它們是競爭關係,但是我們沒有看到什麼時候肯德基發動過什麼“戰役”把麥當勞給消滅了,相反,它們在互相競爭中促進彼此的進步,同樣共同培育了各自的市場。相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身上。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互相視對方為主要競爭對手,但是,兩家企業卻從來不搞惡性競爭,甚至連促銷活動往往都有意錯開。

這些企業的做法是很明智的,它們沒有將同行視為對手或仇敵,而且巧妙地互相促進互相借助。摩根曾說:“競爭是浪費時間,聯合與合作才是繁榮穩定之道。”很多故事都能證明雙贏這一技巧所創造的效益,這種“合作共贏”的思路很值得生意人借鑒。

摩根是美國著名的財富大亨,他在掌控市場方麵有著獨到的智慧。當時,華爾街的商行林立,競爭異常激烈,但摩根並不像別的同行那樣,時時想著怎樣與對手一較高低,搶得更多的市場。他的目光更長遠,他認為競爭是無謂的浪費和消耗自身實力的無聊遊戲,與其絞盡腦汁地和對手拚個你死我活,不如繞過競爭,與人聯合,如此才是繁榮和穩定之道。聯合與合作不僅避免了競爭帶來的負麵影響,而且還能快速壯大自己的事業。早在1864年,摩根就在這一理念的引導下與原鄧肯商行的同事查斯?達布尼一起組建了達布尼-摩根公司,從事債券、各種商業票據及通貨和黃金的買賣。1873年,摩根與費城第二大金融公司的安東尼?德雷克歇聯合,組成了德雷克歇-摩根公司,成為全國最強有力的投資金融商行。它以無可爭議的資格連續在歐洲分配主要證券,統治著美國公債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