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善於合作等於踏上了生財的快速路(2 / 2)

“三劍俠”得以繼續合作,是他們認為在前進的道路上還會有風浪,隻有靠三人繼續同心協力,才能闖過險灘。否則,他們不會等到1972年才協議分手,共分“天下”。“新鴻基”創業的十年,是“三劍俠”以“桃園結義”精神合作奮鬥的十年,據說三人都是全身心投入,每人每天都要工作15-16個小時,他們說那時是相互比賽“苦幹”,這或許也是“新鴻基”得以成功的原因之一。

在大規模的商業競爭中,成功的生意人最擅長的就是與人合作,既使對方有利可圖,又能在合作中壯大自己。

哲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說過:“如果你能夠使別人樂意和你合作,不論做任何事情,你都可以無往不勝。”合作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藝術。唯有善於與人合作,才能獲得更大的力量,爭取更大的成功。

華帝熱水器的創業群體被人稱為是“七星北鬥陣”。7個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都來自廣東中山市小欖鎮的農民家庭,他們為生意人樹起了合夥創業成功的典範。

1978年,鄧新華、黃文枝、潘權枝、李家康4人一起被分配到了一家鎮辦機電廠工作。他們工作勤奮,都成為了業務骨幹,1980年黃文枝還當上了主管生產的副廠長。後來機電廠關閉了,員工全部解散。與此同時,黃啟均在一家鎮辦農具廠當鐵匠,是廠裏鍛焊高手楊建輝的徒弟,關錫源則在一家鎮辦印刷廠當排字員。

1991年底,7位老朋友偶然間聚到一起,此時每個人都事業小有成就。沒有了生存的壓力,就有了發展的苦惱,他們商量著日後的發展大計。開燃氣用具配件加工廠的黃文枝說:“我的廠最近一年給幾家燃氣灶具生產廠提供配件,每個月的要貨量都在大幅遞增,證明生產灶具是有利可圖的。”大家一聽,覺得不錯,於是決定合夥創業。

1992年4月,7人一致推舉鄧新華為董事長,黃文枝為總經理,將企業更名為中山華帝燃具有限公司。在股權分配上,村政府占30%,餘下的7人平分,各占10%,而黃啟均和關錫源均以管理和營銷知識入股,這在當時的中山市可謂是一大新聞,7位股東表現了驚人的膽識與氣魄。7位老板都沒有讀過大學,最高也就高中畢業。7個人開始遵循“各盡所能,各取所長”的基本原則,進行了合理的簡單分工,每個人兼任一個部門的經理。同時,他們實行民主集中製,在重大決策問題上,7個人中有4個人讚成即算通過,徹底杜絕了個人獨裁決策的失誤,從製度上保證了華帝的健康發展。

華帝熱水器的崛起,源於當時所有的燃氣灶具都不注重品牌形象,產品缺乏差異性這一問題。他們率先發現問題,並聘請專業形象設計公司為企業導入CI策劃,公司銷售、宣傳等事務用品全部按規範“CIS”化,使得華帝氣派典雅的高品位形象很快得到了消費者認同,逐漸在熱水器市場成為一支奇兵。

沒有知識優勢,憑借合夥人的齊心協力與規範管理,華帝熱水器終成大器。從七兄弟作的“一加一大於二”這道創業題目中不難看出,合夥創業比單槍匹馬有著獨特的優勢。

合作是一種精神,這是每個生意人成功不可缺少的條件。良好的合作,能夠突破了自身的局限,將自身優勢與他人的優勢相結合,通過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關係,實現“雙贏”或“多贏”。

隻有在合作中尋求發展,與人聯手,才能使生意越做越大。任何個人或是企業,想要謀求更大的發展,都不能單純地依靠自身力量,而要學會合作。因為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與人聯合則可以壯大自己。這不是一時或者短期的方法,而是一種長遠發展的眼光和規劃,並可以一直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