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善於合作等於踏上了生財的快速路(1 / 2)

在競爭激烈的商戰中,生意人之間互相合作,實現共同繁榮,是把生意做大的一個秘密武器。

香港富豪李嘉誠說:“每天,我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我又不是孫悟空,可以有三頭六臂,我隻是一個平凡人,所以,如果沒有多人替我辦事,我是無論如何不會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的。所以成就事業最關鍵的是要有人能夠幫助你,樂意跟你工作,這就是我做生意成功的秘訣。”的確,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互相合作,共同發展,這樣才能把生意越做越大,獲得更多利潤。

曾經名噪一時的香港房地產業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就是依靠大家合作的力量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58年香港商界“三劍俠”組合的“永業企業公司”。所謂“香港商界三劍俠”指的是三位在經營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企業家,即地產巨子郭德勝、證券大王馮景禧、華資探花李兆基。他們在20世紀50年代看好香港的房地產業,但又缺乏單獨作戰的實力,於是經過協商而“誓師結義”,提出一個同仁企業的基本綱領來,這就是他們所說的“同心協力,進軍地產,你發我發,大家都發”。

當時的香港是在英國殖民政府的統治下,政府把“官地”用“官契”形式批租給公民使用,公民隻要交了租金,如何使用土地,政府基本上不問,這樣任何人隻要能租到土地,就可以獲得轉租土地使用的利潤。香港地少人多,各業興旺發達,土地轉租的利潤必然越來越高。為此,從1950年起,馮景禧與人合夥購買土地官契,進入房地產領域,到1958年,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郭德勝來找馮景禧,確實是找到了一個行家裏手。

經過一段時期對香港實業的多方麵的考察,李兆基認為進入房地產領域是最佳選擇。他反應敏捷,足智多謀,有他參加“永業企業公司”,幾乎是劉、關、張“桃園結義”的同仁企業請出諸葛亮來做“總經理”。

“永業企業公司”以“三劍俠”為核心再夥同另外五位股東開業,首先以買入沙田酒店表現出不同凡響的手腕。郭德勝老謀深算,馮景禧精通財務,李兆基膽大心細,三人上陣,可以說是珠聯璧合。他們三位後來都進入香港十大富豪行列的企業家,能夠在一家公司共同奮鬥,算得上是中國現代經濟史上的一段佳話。

由於起家時資金有限,最初的經營方式是以低價買進舊樓,拆掉重建,再伺機收購一些無人問津卻又有發展潛力的土地,進行轉手買賣,並且製定了“分層出售,十年分期付款”的營銷政策,贏得了用戶的信任。

五年下來,雖然沒有大發,卻為後來的大發奠定了基礎。在已經看到了前景的情況下,“三劍俠”決定亮出自己的旗號,他們“甩掉”其他股東,重新組合了“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新”字源於馮景禧的“新禧公司”中的“新”字,“鴻”字源於郭德勝的“鴻昌合記”的“鴻”字,“基”字幹脆取自李兆基的名字。對“永業”向“新鴻基”改組一事,香港輿論界後來評論說:“我們可以想像,他們從‘永業’開始三人聯手,生意做得很順,否則的話不會五年後繼續合作。”其實,“三劍俠”得以繼續合作,主要原因還不在於生意做得順,而是三人在這五年內感受到同心協力的成果和愉快。他們可以“甩掉”其他“永業”股東,說明他們是精明的企業家,審時度勢後可以迅速作出決斷;而且他們一開始就立下自己成就大業的誌向,找來可以共謀一件大事的同仁,如同《三國演義》中十八路諸侯聯軍討董卓,是在各自力量不足的情況下,選擇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定向目標作為合作的基礎,當這個目標實現或者實踐證明不能實現時,合作便必須中止,不應受其他因素的幹擾。這也是他們可以仿效“桃園結義”的辦法組建公司,經營產業,卻也不為傳統的政治體製觀念所束縛的務實態度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