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慶餘(生卒年不詳),名可久,以字行,又字慶緒,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受知於張籍,登寶曆進士第,官至秘書省校書郎。其詩詞意清新、筆法細致,《全唐詩》共存其詩作兩卷。
近試上張水部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名家點評】
此詩雖所寫的完全是新婚後的情事,而主意在“入時無”三字。其中第二句是暗指近試,此所謂“拜”,是預備去拜,故著意妝飾,期得舅姑歡心。也就是經心著意做了文章,希望得到主考者的賞識。此詩就是丟開諷喻不講,即以詩言詩,也是一首極盡新婚夫妻旖旎風光的好詩。(喻守真)
朱慶餘這首詩如果單單題作《閨意》,它隻是一首以“賦”為創作方法的小豔詩。詩題加上“上張水部”四字,使我們知道詩人的意圖別有所在,於是它就成為一首以“比興”為創作方法的寓意詩。(施蟄存)
【精品導讀】
唐代文人參加科舉考試前常作“行卷詩”,即為了給自己造勢,迎合主考官,獻詩給地位較高的達官貴人,希望得到賞識和提拔。本詩就是朱慶餘寫給張籍的行卷詩,當時張籍任水部郎中,故稱“張水部”。
前兩句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即將讀者帶進洞房,烘托了新婦見公婆的緊張氣氛,簡練工巧。新婦在“紅燭”下描眉抹粉,抹了擦,擦了又抹,總是不滿意,終於精心收拾一番,自覺尚可後,“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你看我這柳眉畫得合適嗎?能不能討公婆的歡心?
詩人用新娘初見公婆前的情狀自喻,將自己的緊張心情表現得十分傳神。他向張籍自薦,既擔心自己的詩作水平不夠,不能達到科舉考試的要求;即使對自己的詩作有自信,卻不知能否和主考官誌同道合,得主考官的歡心,各種複雜的感情交織在詩人心中,五味雜陳,難以平靜。詩人將自己比作新婦,將張籍比作“夫婿”,將主考官比作“舅姑”,希望能在“拜舅姑”前,先得“夫婿”一言,比喻巧妙,心思細膩。本詩選材新穎、比喻巧妙,將自己能否登第與新婦初拜公婆相聯係,獨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