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蜀道之難(3)(2 / 2)

楊訓一看自己沒問題,把心放回肚子裏去,很快忘記了這事兒,崔琰的信被扔到了牆角。過了幾天,楊訓夜裏去串門,找燈籠出門時,發現紙糊的燈籠破了,就從牆角隨手撿起一張紙,糊在燈籠上,這本來是很家居的事情,但是這張紙恰恰是崔琰的來信,而且崔琰的題名露在了外麵。而崔琰是魏國負責人事的尚書,得罪的人不少,於是事件就升級為官場風波。

楊訓大搖大擺地打著燈籠上路,發現有人和他打招呼時格外親熱了一些,而且還站住聊了幾句。他不知道,這人正是崔琰得罪的人,看到燈籠上有崔琰的名字,有意停下來,看看那些字是什麼。

第二天,這人就找曹操彙報:崔琰這小子對魏國心懷不滿。曹操要證據,那人就把“省表,事佳耳!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這句話搬了出來。

曹操大怒:“事佳耳!事佳耳!諺語說‘生女耳’,看來‘耳’不是好耳!”“耳”在文言文裏確實有不以為意的“罷了”的意思,對自我權威保護過度的曹操以為崔琰是在譏笑他。

於是,崔琰被關進監獄,還被判處髡刑,剃光頭發和胡須,在建築工地做苦工。前麵舉報崔琰的那人又向曹操彙報,這時候崔琰走路還是直視前方,肯定是心懷不滿。曹操煩了,那就讓崔琰死吧。曹操派人到獄中向崔琰說:“你去死吧。”崔琰不相信曹操會讓他這麼不明不白地死去,以為曹操是逗他玩,他還為此開心了好幾天。這一天,崔琰正在偷著樂,曹操的特使又來了:“大王說了,你一定要讓他親自動刀子嗎?”崔琰這時才醒悟過來,身體顫抖一下,然後說:“我真是不知趣,不知道曹公原來是這個意思。”說完,崔琰自殺了。

崔琰就這樣莫名其妙地死了,他的同事毛玠在辦公室裏為這件事發牢騷,很明顯為此感到不滿。曹操知道了,就也想讓他死,讓人去資料室翻了半天,終於找到一封蒙滿灰塵的舉報信。這封針對毛玠的舉報信,說毛玠外出時看見有被處以黥刑的人,他的老婆孩子也被罰為官奴,毛玠不滿地說:“讓天不下雨的就是這些事啊!”當時曹操懶得理這類無限上綱上線的舉報信,而現在他需要這封舉報信,於是毛玠被關了起來,單等走完程序就上刑場受死。幸虧大家積極營救他,毛玠才免了一死,但是公職是沒了。毛玠想不通,不久就病死在家中。

同樣因為一句嘮嗑的話就被曹操整死的人,還有曹操的老朋友、老部下婁圭。婁圭與一個叫習授的人同乘一車,看到曹操父子外出,習授豔羨地說:“父子如此,何其快意!”婁圭隨口說:“人生在世,事情要自己做到,怎麼能光看別人呢!”習授不再說話了,下了車就立即將婁圭的言語報告給曹操,野心家曹操認為婁圭這人太有野心,留著是禍害,就把他殺了。

說句話就丟命,那就閉上嘴,悄悄地睜大眼睛看,行嗎?當然行,但是也有可能犯罪。曹氏父子喜歡文學,平時愛搞些采風筆會文學沙龍,集合一幫人吟詩作賦,其樂融融。因為劉楨的詩歌寫得好,再加上是同齡人,曹丕就喜歡與他在一起,經常請他喝酒。這一次,酒宴開始前,曹丕突然想給大家一個驚喜,把老婆甄氏請出來見見大家。領導的老婆豈是想看就看的,大家按照禮節都低下頭,可是劉楨也許是覺得與曹丕是哥們,也許是被甄氏的美貌征服,瞪著她看起來沒完。甄氏離開後,曹丕和一幫文友盡情地嘲笑劉楨:沒見過女人嗎?曹操知道了這事兒,就把劉楨下獄判刑,刑滿釋放後,給他安排了一個最底層的小吏差事。

與孔融一樣,崔琰和毛玠並沒有什麼罪行,隻是他們有死的必要,因為殺了他們,曹操就能讓天下人明確他的無上權威,而他也能體驗主宰別人生死的快感。

也許,殺人對曹操來說隻是一種釋放壓力的方式。多年患病的曹操,在生命最後的幾年,時刻感覺到死神給他的壓力,似乎死神在身後時時刻刻催促他走快一些。

“我無法戰勝他了!”曹操時常這樣感慨,“他”就是年輕的孫權。比他小六歲的劉備,比他小二十七歲的孫權,都是他的敵人,但是曹操認為劉備不可怕,孫權才可怕,因為孫權年輕得多。

無法戰勝時光,留不住生命的腳步,這是曹操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