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蜀道之難(2)(2 / 2)

正方和反方,都忽視了一點:隻是在益州問題的框架內分析曹操的行為。其實,無論是誰,無論做什麼,一個人首先麵臨的是人生問題。曹操當時已經62歲,再加上頑固的頭風症的折磨,他追求的不再是宏偉的霸業,而是逍遙的仙境。這次出征,曹操在艱險的大散關寫了《秋胡行》二首,表達了脫離俗世的心願,其中有“坐磐石之上,彈五弦之琴”的句子,“經曆昆侖山,到蓬萊。飄遙八極,與神人俱”更是明確表達了他出世羨仙的思想。這時的曹操大概隻有一個想法:哥玩煩了,哥不玩了,不行嗎?

其實,如果曹操拿出官渡之戰、北伐烏桓、潼關大戰的銳氣來,冒險一搏,乘勝前進,攻入成都或未可知,那時劉備便無立足之地了,天下勁敵隻剩孫權一人,那就好對付了,天下也許就會在曹操一人掌握中。但是,曹操畢竟沒有前進,留下一個“得隴望蜀”這個被後人反複玩味的成語,心境蕭索地回師,並在第二年,也就是216年,回到了鄴城。

“此蓋天以與我,時不可失也!”法正勸說劉備趁機奪取漢中。

四幾根胡子引發的血案

真的能進攻漢中嗎?劉備拿不定主意,因為他知道自己這一輩子沒打過什麼勝仗,更未曾用光明正大的攻戰奪取過一寸地盤。他隻記得自己一次次地被曹操打得滿地找牙,不止一次地丟下老婆孩子,自顧自逃命。

那就找個大師說說看吧。擔任儒林校尉的周群是頂尖的星象大師,他最著名的業績有兩個:第一是建安十二年十月,他爬到屋頂上望了幾眼星星,再爬下來就說荊州牧將要死了,而且連地盤也會丟失,結果,第二年秋天,劉表真的死了,而且荊州被曹操占領;第二是建安十七年二月,他爬到樹上望了幾眼星星,再爬下來就說西方那些霸主都將失去自己的地盤,第二年冬,曹操派人進攻涼州,很快就平定了涼州,再過一年,劉璋也失去了益州。憑借這兩個業績,周群聲名鵲起。其實,觀星隻是為了渲染氣氛,對天下局勢有著清醒的判斷才是真的。

“進兵漢中,能得到那裏的土地,但是得不到那裏的百姓。戒之!慎之!”周群給了劉備這樣的答案。

劉備很生周大師的氣。本來,他找來周群,根本不是為了要他拿主意,而是要他提供進攻漢中的依據。

咣當——張裕又一次把銅鏡扔到地上。

周群是星象大師,張裕則是占卜大師。張裕雖然業績不如周群突出,但是他的知名度比周群高,因為他曾經在酒場上諷刺不生胡須的劉備是“裸豬”。其實,大家都關注他,是都想看看劉備什麼時候以什麼理由讓他死。兩個人在酒場上打嘴官司時,劉備還是益州的客人,說穿了是劉璋請來的保安,要是張裕能夠知道劉備今天能成為益州的統治者,就會在劉備譏笑他是“毛豬”時保持沉默了。這說明,張裕這個占卜大師浪得虛名而已。

也許他也知道劉備不會放過自己,所以每天早晨照鏡子,端詳一番後,就會神神叨叨地說自己必定會被處死,然後就崩潰了,最後把鏡子摔在地上。幸虧那時人們用的是銅鏡,經摔,要是玻璃鏡子,估計他家的碎玻璃能運一大車了。

有的人熱愛自己的事業勝過熱愛生命,張大師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掰了一晚上手指,對劉備進攻漢中的想法得出了一個結論:不可爭漢中,軍必不利。明明知道劉備正找茬兒要他死,可是他要是不把研究成果發布出來,那比死了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