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蜀道之難(2)(1 / 2)

夏侯惇和許褚得令後組織撤退,集合好隊伍,天就黑了。山裏地勢複雜,大家不認識路,再加上回家心切,頭頂著星星,摸黑急急忙忙趕路,竟然誤打誤撞地闖進了敵營。

糟了,看來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曹軍將士都驚出一身冷汗,都做好了誓死一搏的準備——反正是難逃死路了。可是,這時匪夷所思的一幕出現了,敵營一片混亂,士兵們哭著喊著四散奔逃。很快有人把這一情況彙報給夏侯惇和許褚,夏侯惇不信,許褚也不信。

夏侯惇和許褚親自到陣前查看,隻見敵人丟棄的盔甲武器到處都是,夏侯惇甚至還差點兒被路邊的一隻鞋子絆倒。許褚走進一座營帳裏,把手伸進被子下一摸,嗯,還熱乎呢。敵人全都跑光了,莫名其妙地跑光了!

很快,有俘虜交代,他們睡夢中被驚醒,看到曹軍來了,以為是營寨被攻陷,所以就都逃命去了。

夏侯惇和許褚都用力掐自己胳臂,然後麵麵相覷:疼啊,看來不是做夢啊。可是,以這種方式獲勝,鬼才信呢!

若幹年後,當年出征的將士講述這段英雄往事,提供了另外一個細節。退兵的那天深夜,有數千隻野鹿可能是集體遷徙,衝進了張衛的軍營,在營寨裏直闖。士兵們被疼痛驚醒,一摸臉上,鼻子不見了——被野鹿踩下來了。平時誰也沒練過和野鹿打仗,張衛營裏一片混亂。這時,曹操部將高祚撤退途中正巧遇上奔逃的敵人,沒有其他選擇隻有吹動號角,擂響戰鼓,發動進攻。反正是黑夜,誰也看不見誰,先鬧點動靜再說。張衛這時才醒來,聽到黑暗裏傳來號角聲喊殺聲,以為曹軍主力殺過來了,就放棄了抵抗,跟在野鹿後邊向曹軍投降。

不管怎樣,陽平關糊裏糊塗地攻下來了。駐紮在南鄭的張魯一看屏障之險已經失去,更害怕那一千多隻野鹿也跑來,也跟著投降了。

張魯這枚釘子已經拔掉,是乘勝入蜀,割掉劉備的大耳朵,還是留軍據守而大軍引還,回鄴城治療老年頭風症?

當時兩位隨征的丞相主簿司馬懿和劉曄都主張入蜀。司馬懿說:“劉備以欺騙獲得益州,在近處,蜀人還未歸附,在遠處,與孫權爭奪江陵,對我們來說,真是機不可失啊。現在這樣揚威漢中,益州震動,若兵臨益州,敵人勢必分崩瓦解。”曹操沉吟不語,司馬懿極力相勸:“聖人不能違時,也不可失時。”

劉曄跟上說:“現在攻克漢中,蜀人望風膽破,無心堅守,就這樣前進,蜀地可傳檄而定。”曹操默默搖頭,劉曄又說:“劉備,是人中的豪傑,雖有計謀但是反應遲緩;他占領蜀地的日子很短,蜀人對他來說是靠不住的。現在我們攻克漢中,蜀人震恐,他們的勢力自動傾頹。以您的英明,趁著他們勢力傾頹而施加壓力,沒有不能攻克的。”可是,任憑他把嘴皮子磨破,曹操還是搖頭,劉曄急了,說:“現在不攻取益州,日後必為後患!”

曹操沉默良久,然後望著前方險峻的山嶺,說:“人苦無足,既得隴,複望蜀!”

一貫雷厲風行的曹操,此時為啥猶豫了呢?七天後,曹操就後悔了,有從益州投降過來的人說,曹操攻克漢中後,蜀中大亂,一天發生數十起驚變事件,守將雖然斬殺了鬧事的人,但是也不能安定下來。曹操的眉毛一挑,問劉曄:“現在還可以發動進攻嗎?”劉曄說:“蜀地今已初步安定,不能攻擊了。”於是,曹操留下夏侯淵、張郃屯守漢中,親率大軍撤回。

曹操沒有得隴望蜀,是對還是錯?對這一問題,史家爭論不休,難有定論。

正方觀點:曹操是對的。

代表人物及其發言——

薑宸英(明代):先主(劉備)非張魯之比,諸葛、關、張蓋世人傑,豈肯束手受斃?

反方觀點:曹操是錯的。

代表人物及其發言——

裴鬆之(南宋):不用劉曄之計,以失席卷之會。

正方的觀點不外乎有這麼幾點:第一,曹軍遠征,已成疲憊之師,如果曹軍深入,蜀軍扼險據守,會使曹軍陷於進退兩難之困境;第二,江東孫權和荊州關羽為後顧之憂,曹操七月攻取南鄭,八月間孫權就率眾十萬包圍合肥。

反方的觀點不外乎有這麼幾點:第一,益州北部已經為曹操控製,劉備主力正遠征荊州,在益州這個空間裏,軍事優勢在曹軍一方;第二,蜀中人心惶惶,驚變頻繁,七日之後才初步安定,這七天時間,曹軍足以打到成都;第三,蜀道雖難,但是曹操已經掌握陽平關,扼住了益州咽喉,完全可以沿嘉陵江穀地南進入蜀,後來張郃就是走這條線路,進入巴東、巴西二郡,一直打到宕渠,隻是遇到張飛重兵才回來,而在曹操剛剛攻下漢中時,這一路尚無重兵把守;第四,後顧雖憂但不可怕,曹操出兵漢中前,就預料到孫權必定會進攻合肥,所以就給守將張遼等留下一道“賊至乃發”的手諭,事實上一切都在曹操掌控當中,孫權果真在合肥慘敗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