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以後,張駿祥與白楊以同誌、朋友相處,互相尊重,互不相擾。與此同時,白楊與蔣君超則愈來愈接近,愈來愈親密。一個周末的夜晚,男男女女都去舞廳跳舞了,蔣君超來到白楊的寓所,從西服內兜裏掏出一隻首飾盒,一麵打開來,一麵對白楊說:
“我送給你一樣東西。”
白楊湊過去一看,那既不是戒指,也不是首飾,而是一枚胸章。
君超小心翼翼拿了出來,亮給白楊,問:
“你看看,這是什麼意思?”
白楊細細審視著:黃金色的橢圓形環裏橫著一根鬆枝,鬆枝上有一隻金鑄的鬆鼠,鬆鼠懷裏緊緊抱著一顆閃閃發亮的珍珠。小小的胸章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又閃爍著奇光異彩,分明是貨真價實的金玉鑄成的。
蔣君超何以送她這樣一枚貴重的胸章?白楊尋思了一下,忽然想起君超又名“雲鬆”,那金鑄鬆鼠不正是他嗎?懷裏的珍珠則是——她,白楊!她一下把那寓意深邃的信物貼到了唇邊。
有情人終成眷屬。上海影劇界傳出了一個令人矚目的喜訊—一白楊將與蔣君超結婚。
這似乎是個規律了,大凡出名的文人藝人,婚戀之所以跟比一般人更為坎坷曲折,跟他們受到的矚目程度是成正比的。這一點,不僅白楊用她敏銳善感的觸覺碰到了它,張駿祥用他才子的觀察與思考論證的它,連無在大洋彼岸的的作家希爾頓,也不某示弱,用兩次婚的婚姻,曆經三個女人的愛或不愛來總結它:1937年,在定居美國後他與第一任妻子愛麗絲·布朗離婚,旋即在七日後和女演員Galina Kopineck結婚,他於1945年再度離婚,直到死前仍保持單身。希爾頓於1954年12月20日因肝癌在加利福尼亞長灘的一所醫院內去世。享年54歲。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在得知他身患重病後不遠萬裏趕來照顧他,並陪伴他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段路程,是不是再次證實著那個著名的所謂“棄婦”定則——“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想到這時,我在百度百科上補充完了我的最後一則意見:
質疑曆史詹姆斯·希爾頓
發起人:欣CHANGAL
質疑內容:第二年,希爾頓花四天時間創作出了其代表作《再見,辛普森先生》?
請注意:關於作家詹姆斯·希爾頓,我們應當清楚了:他作過兩部頗有影響的小說《再見,吉普斯先生》和《消逝的地平線》,後期更多鍾情於電影,曾有六部劇作被搬上銀幕。《再見,吉普斯先生》被譯為《萬世師表》,跟孔夫子一點關係也沒有,倒跟周予、戶方的電影劇本《第七十三賢人》勉強扯得上點兒關係,跟張駿祥(張俊)的四幕話劇也有承襲關係。
你所質疑的四天創作一部作品,如果真有其事,想必該作品實際上介於長篇與短篇之間的;如果改編成劇本,一切準備好之好,在四天之內匆忙草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的——這一點,改編者就是作者本人,可能性更大,我們應當相信奇跡!
此外,關於原作者希爾頓的私事透露一點,他同兩個女人有過兩次婚戀史,臨終時最初的愛麗絲·布朗及時趕到,幫她料理了後事,這從一個側麵了論證了“棄女論”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