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球星馬拉多納的職業生涯也葬送在毒品上,依照他的足球天賦本可以創造多項前人未有的紀錄, 但由於隨便、不謹慎的思想問題,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直至受到群眾地唾罵,連妻子也離他而去。
請各位同學思考一一下,對毒品的危害性,我們應采取什麼態度?
從19世紀的“虎門硝煙”到21世紀,毒品始終沒有間斷過。毒品,使那些“黑社會”大發橫財,使那些稍微有錢或許壓根兒身無分文的人,家破人亡,嚴重影響社會治安。 近些年來,我國對毒品嚴加控製,但一些違法者仍在販賣毒晶。不僅破壞了社會風氣,還使大量金錢流失。
曾經有這麼一幕,一個吸毒者,在沒有毒品時,竟然能砍斷自己的胳膊與腿,甚至亂撞、亂踢,大大傷害了自己的身體。 不僅吸毒者自殘的事件屢見不鮮,吸毒者生下的嬰兒也多是畸形。毒品就像一條蛀蟲,首先墮落人的思想,腐蝕你那原本純潔的心靈,接著,開始危害你的身體,使你整天提不起精神,自以為是飄飄欲仙,最終走向死亡。那些吸毒者,把生命看作是一次搏鬥,贏就贏,輸就輸,打發日子。這樣的人生,有何價值?
遠離誘惑,拒絕毒品
2004年我國警方共破獲毒晶犯罪案件9.39萬起, 抓獲毒品犯罪嫌疑6.37萬名,繳獲海洛因9535千克、鴉片905千克、冰毒5827千克,以及易製毒化學品72噸。一些毒販子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采取多種手段引誘青少年上鉤,致使染上毒癮,難以戒斷,有些被送進勞教所勞教。據北京某勞教所統計, 吸毒的成因,38%是好奇,12%是受親友影響,26%是精神空虛、追逐時髦,24%是被引誘上鉤。
華東師大一位生物科學院研究生2000年被分配到上海市某毒品研究所工作,雖然他對毒品知識了解甚多,但由於好奇心驅使,埋下禍根。有一次,他趁同事不注意,心想“都說毒品很可怕,它到底是什麼滋味,借此時機嚐試一下。”結果,就那麼一點白色粉末狀的物質使他不能自拔。由於吸毒過度成癮於2002年7月在醫院不治身亡。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不要讓好奇心斷送了你一生的前途,甚至生命。 青少年時期,對新鮮事物,對自己不曾涉及的東西都有一種獵奇的心理,當聽人說毒品能通體舒泰,享盡天福,能飄飄似仙,就千方百計找毒品嚐試,結果往往是一試成癮不能自拔。
小蔡的一個女朋友從廣州過來找她玩,兩人見麵很是親切,聊著聊著,小蔡說起想要減肥_,她的朋友告訴她,注射海洛因效果很好。小蔡信以為真,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後來沒有錢,甚至自己當“坐台小姐”以湊毒資。
我國目前正在加大向青少年宣傳毒品危害的力度,但是仍有一些青少年對這方麵知識了解不夠, 導致在根本不了解毒品危害的情況下染上毒癮, 小蔡的遭遇為大家敲響了警鍾。
某醫科大學畢業的女生,被分配在某醫院當戒毒醫師。 毫不相信已被科學證明了的人對毒品的依賴性是不可征服的,想親口嚐嚐這“梨子”的味道,結果一試便成癮,最後發展到與丈夫離婚,賣光所有家具和家電,沿街“賣笑”的境地。
是什麼心理促使女大學生去吸毒? 電視台、廣播電台、報刊等媒體大力宣傳毒品、吸毒的危害和負麵影響,學校、家長也都提醒學生和孩子要注意遠離毒品、珍愛生命等,有的青少年因不健康的逆反心態使然, 對正麵教育聽不進,“你不讓我幹的事我偏要幹。 ” 幾個夥伴在一起嚐試毒品,結果不能自拔。
小兵受表哥影響,上中學就學會了吸煙,他認為這是男子漢的風度。 有一次,他看見表哥把一些白色的粉末狀的東西放進香煙裏,吸後眯著眼睛,得意洋洋。 表哥說,這是海洛因,吸一口舒服極了。經不住表哥的誘惑,小兵吸了第一口,從此不能自拔,成績下降,體質變壞,偷光了家裏的錢,最後鋃鐺入獄。
青少年吸毒,許多是由於經不住他人勸誘。 許多中學生 121在他們的“哥們”或“姐們”之中,往往相互效仿,以示同群合伍。許多吸毒青少年都是看別人吸自己才吸的。廣西公安機關曾破獲一個4名吸毒少年組成的搶劫、盜竊團夥,年齡最大的14歲,最小的才12歲。他們相互影響,因吸毒成癮而輟學,後來發展到為籌毒資而大肆搶劫、盜竊,先後作案70餘起,所獲錢財大部分用於吸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