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衛生安全知識傳
1.保持個人衛生,勤剪指甲、勤洗澡、勤理發、勤換被褥衣服,飯前便後用肥皂洗手,特別是製作食品前一定要洗手。
2.保持內外環境整潔,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蒼蠅、老鼠、蟑螂等有害昆蟲及其孳生條件。
3.不去校門口等衛生條件較差的馬路攤位上買食品,不采購不食用腐敗變質、三無產品(無產地、無生產日期、無保質期)、過期變質等食品。 盡量少吃油炸、煙熏、燒烤的食品,這類食品如果製作不當會產生有毒物質。
4.生吃的蔬菜、瓜果、梨桃之類的食物要去皮或洗淨表皮上的殘留農藥,最好在清水裏浸半小時後再食用,以免造成農藥中毒。5.食用魚、蝦、肉、蛋、奶等食品時必須保證選料新鮮、幹
淨,不吃隔夜變味的飯菜,盡量少吃或不吃剩飯菜,如果吃剩飯菜,一定要徹底加熱,防止細菌l生食物中毒。
6.存放食品的容器要清潔無毒,食品特別是熟食要存放在清潔、幹燥、通風條件好的地方,並要防止老鼠、蚊蠅、蟑螂等動物汙染食品,避免化學藥品與食物混放在一起。
7.堅持一日三餐,做到有規律進食,不暴飲暴食,盡可能根據氣候特點和個人身體狀況合理安排飲食,特別要注意患病期間的飲食衛生。
8.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一些飲料如可口可樂、芬達等含有防腐劑、色素,經常飲用不利於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
傳染病預防與控製
1.科學穿衣:遵循傳統的“春捂秋凍”規律,初春不要急著脫去冬裝,尤其要注意腳部保暖,根據天氣變化和體質情況,適時增減衣服。
2.經常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新鮮,讓室內的空氣流動起來,驅散病毒,以減少患病的機會;減少到空氣流通不良的公共場所。
3.勤洗手: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有可能通過手接觸分泌物,傳染給健康人,因此特別強調注意手的衛生。
4.多喝水:有利於體內毒素排泄,淨化體內環境。
5.適當鍛煉:鍛煉身體可增加血液循環,提高皮膚調節溫度的能力,維護淋巴係統的功能,從而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
6.平衡營養: 偏食挑食的孩子最容易發生免疫力下降,要想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合理、均衡營養非常重要。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增加含鈣量豐富的魚蝦、豆製品,適當增加優質蛋白質,注意蔬菜水果的攝取,適當搭配粗糧和雜糧,避免高糖分、高脂肪和油炸食品。
7.保證睡眠:晚間要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不使孩子過度疲勞,因為失衡的生活會帶來失衡的免疫反應。
8.免疫預防:免疫接種(打預防針)是幫助同學們抵抗傳染病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