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領悟·頓悟·妙悟(1)(2 / 2)

這是幾篇在小小說敘述語言方麵很成功的佳作。

小小說難為,三難難在個陛。小說是寫人的,要把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個性鮮明,沒有功力萬萬不行。要在極有限的篇幅裏完成對個性鮮明的人物的刻畫,非用傳神且經濟的筆法不可。這裏有個技巧同時也是文學與美學修養問題,就是對人物進行典型化處理,比如集子中的“三聖”

(《茶聖》《酒聖》《煙聖》)及《書聖》這一組作品,作者機智地擷取源自生活又進行了精心遴選的細節,分別用在不同的人物身上,達到各有特點又各自彰顯的藝術效果。如把“張老師”嗜茶的那份與眾不同的“嗜好”用幾句話就點出來了:“那透明的玻璃茶杯三分之二是茶葉,他喝上兩口便要加水,每隔五分鍾就要喝一次,一天要衝換六次茶葉。”寫《酒聖》李老師“他每天上班從家裏帶一個空瓶放進校小賣部,下班後換回一瓶酒回家。中午一半,晚上一半的一半,次晨再喝剩下的那一半”。寫《煙聖》孫老師的“盲抽”辨煙牌,一辨一個準。就是這些典型化的細節讓作品中的人物具象化了,鮮活靈動了,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小說難為,四難難在出情。電影電視劇容易出情,在起伏跌宕的情節發展過程中出現大喜大悲,產生催人淚下的觀賞效果,而小小說不允許你一波三折,很難興起情感的波浪,往往以寓含哲理味見長,若能在一篇千把字的小小說裏把人的眼睛看潮濕了,當是妙品。建中的小小說中就有不少屬“出情”的好作品,如“校園篇”中的《各得其所》與《心靈的顫動》等,那種源自真摯無邪的父女愛、師生情就具有打動人的情感力量。雖不能撩人大慟,卻足以讓你鼻子一酸、心裏一動。

小小說難為,五難難在出新。形式新、題材新、人物新、情感新、故事新、語言新,總之一個新字金不換。建中先生在小小說創作的表現形式方麵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與改變,如《逆反心理》的日記體、對話體寫法,形式別致,很有韻味。《金相架》的結構采用“他”“她”“它”與“?”的四段法,也很別致新穎。祈願他在日後的創作中收獲更多的欣喜,巧遇更多的頓悟,乃至妙悟!

小小說之緣

饒建中

很少有人會把小小說、乒乓球、校長這三者聯係在一起,而我這輩子主要就是忙了這三件事:寫了二十六年的小小說,打了三十六年的乒乓球,當了十二年的校長。我靜下來創作小小說,動起來玩乒乓球,不靜不動時做校長,是一個好靜善動的“兩棲動物”。

我1959年出生於南昌市,在家排行第七,一歲時過繼到舅舅家來到小小的湖口縣城。讀完高中在工廠做了三年學徒工,兩次高考落榜第三年才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分配在湖口中學工作了整整二十年,其間1985年還考到江西教育學院讀了兩年本科,直到2002年我才離開了生活四十二年的湖口縣城回老家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