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饒建中的微型小說
顧建新
在小說的四大家族中,微型小說是一種很特殊的文體。它必須控製在1500字內——由於字數的原因,它在主題的選擇,情節的安排,人物的刻畫等許多方麵,就產生了一係列與其他小說完全不同的特點。一方麵,它受著很大的約束;而另一方麵,由於它在特殊的狹小的空間演出著一幕幕生動的話劇,又形成著別的小說文種所難以成就的具有個性化的寫作方式。王蒙先生曾提出,一句話,一個動作,一種情緒,就能寫成一篇短篇小說,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但在微型小說這裏,卻是慣用的手法。
但是,微型小說卻不能因其小,而隨便成篇。它的篇幅雖短,但包容卻要大。意蘊開掘的深度,小說藝術含量的大小,是鑒別一篇小說優劣的重要標誌。微而大,是微型小說這種文體特有的,也是它是否具有令人回味魅力的內在動因之一。所謂大,是指小說輻射的社會麵要廣博;同時,它要善於運用“空白”的藝術,特別要能夠實踐海明威提出的“冰山理論”,作者要會不寫而寫,寫少而多,寫小而大;要高度重視小說的結尾,做到“含不盡之意於言外”“言已盡而意無窮”,要善於調動讀者的參予意識,震撼讀者的情感,延宕讀者的思緒。由此可見,微型小說並不好寫。
要想創造藝術精品,有時,並不比寫短、中篇小說來得容易。
江西南昌的饒建中,是我國較早創作微型小說的作家之一,他發表過許多作品,有多部小說集出版。他善於寫學校題材的小說。目前,反映知識分子的生活與心態的小說不多,他長期做教育工作,因此,是得天獨厚的。他的作品也多寫普通百姓的生活。他的小說中,沒有驚天動地的事件,也不注重情節的曲折奇巧,他的特點是“以小見大”,在極小的事情,很小的場麵中,給人以極大的啟示,發人深省。可說是,深得微型小說創作的真諦。
《路口》隻有二百多字,卻是一篇很好的獲獎小說。沒有場麵的描寫,沒有故事情節,沒有人物刻畫,隻是寫了兩個人物早上的問候語,卻巧妙地通過稱呼的改變,深刻地反映了中國特殊的國情:官吏在一些人心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以及它對人性可以產生很大的扭曲;官位的改變,可以使人由卑躬屈膝頓時變得趾高氣揚;也可以使自鳴得意者頃刻低聲下氣。它也由此讓人聯想到: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惡習,要想徹底鏟除,還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和經過漫長的時間。區區二百多字,卻給人如此多的啟迪,可見它的藝術魅力!
《位置》有異曲同工之妙。寫一個學校的工會幹事,坐在主席台上觀看籃球比賽。結果出差的校長回來了,他隻好讓位。後來別的領導走了,他剛坐下,領導回來了,他又得讓位。小說通過描寫這個工會幹事遇到的尷尬,表現了一個小人物可悲的處境和可卑的心態。作品固然揭示了他的心理弱點,但是,是誰使他變得如此卑微?是誰造成了他的扭曲與異化?
小說的深層指向值得我們深長思之!
《老王和小王》中的老王胡編亂造,文章卻屢屢在報上發表;小王看了眼熱,並把亂編推到一個更高的程度,結果不僅很快發表,而且居然得到好評。小說的諷刺是極辛辣的:深刻揭示了當前的一些報刊,以贏利為唯一宗旨,隻要能吸引讀者,擴大銷售量,不顧新聞道德,不講真理,已到了顛倒是非、無所不用其極的程度!
寫出人性與人的複雜心理狀態,也是體現微型小說有大的包容的一個方麵。
《牆》選擇了一個普通市民砌牆、拆牆這樣一個極小的事,卻寫出了人物複雜的心態:時而憂心忡忡,時而暗自竊喜。小說把一個小市民庸人自擾的情緒、心理寫得淋漓盡致。
《鑰匙》也是一篇“以小見大”的好作品。小說寫的是常見的拿錯鑰匙的事件,卻寫出了拿錯者是將鑰匙送回還是不送的複雜的過程。最後競將鑰匙扔進了“廁所”。人物的心態,人物的思維,人物的處事方式……小說讓人聯想到了很多很多,真可謂妙不可言。
《失去的和得到的》則是另一種情狀。一個女青年由於拒絕了一個男青年的愛,結果使他因心痛而出了事故。於是,女青年受到了大家的譴責,不能評優,工資下調。為了平息事件,她竟然故意割掉了一個手指。
人們的譴責聲終於停止了。小說揭露了市俗輿論的殘酷;另一方麵,這個女青年以斷指為代價,她的思想鬥爭是極其激烈的。這個經曆,作家一字不寫,全部留給讀者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這樣,就擴大了小說有限的空間,巧妙地以小變大。微型小說要學習中國畫的技藝:中國畫很講究“留白”,在空白處給人無限的遐想。這是一種“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的令人神往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