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小包的秘密》
顧建新
2007年7月23日至31日,我應饒建中校長之約,赴江西南昌擴充已寫的他的精品賞析。我與他是初次謀麵,卻是永久難忘的會見。這不僅是寫作者與評論者的有益切磋,更是摯友的交心。我們相約:永遠成為好朋友。經曆了太多市俗的襲擾,看到了太多勢力的冷眼,你才能真正體會這一份真情的珍貴。建中對朋友真摯、坦誠,在微型小說界有很好的口碑,這次,我也有了切實的體會。他大氣、大度、大方,處處為別人考慮得十分周全,顯示了很高的教養和極好的素質,不是以獲利作為交友的出發點,不以有否實用價值來對待他人,這,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實在是難能可貴的!說這些,是要表明:作為文人,應自有文人的高尚品格。人品決定文品。有些人不是真正的文人,是打著寫作旗號的商人;不是把寫作看成神聖的事業,而是把它變成獲利、攫取榮譽或結幫拉派的工具。這些人表麵的儒雅,掩蓋不住骨子裏的銅臭氣。
饒建中是我國新時期最早從事微型小說創作並很有成就的作家。七十年代,他曾寫過中、短篇小說,寫過電視小品、詩歌、散文,但均無收獲。1983年他在《九江日報》發表了一篇短的小說《膠布》(當時報刊雖然發表了不少類似作品,但沒有像今天這樣對微型小說、小小說有個明確界定)受到了鼓舞,從此一發而不可收,走上了微型小說創作的道路。
二十多年來.雖然從事教學和領導工作非常繁忙,但他始終堅持寫作。他對微型小說愛得專一,愛得深沉,把它作為一個事業,一個人生的追求,一種向往的愉悅來對待,因此能堅持得這麼持久,有這麼大的動力和全身心的投入,中國的微型小說創作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一批人,才有今天的輝煌。
這本精品賞析集,是他從300多篇小說中精選出來的。讀這本書,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創作的特色。
首先,因長期在教育部門工作,因此對教育題材非常熟悉,寫起來得心應手。
對學校內部存在問題的揭示,表現出作者對學校機製弊端的深刻洞察與對現實高度的清醒。
《矛校長和盾書記》,從標題上看,就很有趣。小說告訴人們,在時代不斷進化的今天,學校不再是一片斯文的淨土。社會上的種種矛盾,勢必在學校中反映出來。孔夫子提倡的“中庸之道”,被為私欲的爭權奪勢撕得粉碎。上級工作組,又用假話作為抹平裂痕的調和劑,居然還調解成功了!關係到國家與民族命運的神聖的教育事業,竟被這樣一群利欲熏心、昏庸無知的人掌握著,怎麼不讓人感到萬分憂慮和震驚?小說不是膚淺地高歌學校豔陽普照的升平美景,而是毫不留情地揭出了內部存在的深層問題。字裏行間,透露著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位置》不僅寫出了小王的奴性,而且把學校裏存在的可鄙的“官本位”從一個側麵進行了毫不留情的鞭撻。
對教師的心理與個性的透徹了解和生動描繪,是饒建中教育題材與其他作者同類小說非常明顯的區別之處。以茶、酒、煙、書聖冠名的作品以及《人情》,不僅別有情趣,而且活畫出教師的神韻。教師作為知識分子,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做事執著,有的癖好即使遇到社會再大的風浪也難以更改。這些,往往讓一般人覺得怪異,甚至無法理解,其實,這正是知識分子的特殊風骨和性格。隻有不了解的人才會認為他們是自視清高、傲氣十足而不覺得可愛。一般寫教師題材的小說,隻能說是畫形,而他的小說,畫形又畫魂、畫骨,沒有長期的體驗是達不到這個境界的。
另一方麵,對教師人陛的弱點,作者也絕不掩蓋。
《驚惶?驚愕?》用對比的手法,寫出了一個教師自以為是造成的尷尬。口若懸河與本末倒置的二律背反,使謬誤表現得分外清晰。《一張戲票》寫一個堂堂的大學教授,為了一張戲票,不得不委曲求全。最終纏繞在複雜的關係網中,失去了自己的尊嚴。小說的構思很巧妙:有意把迂腐單純的知識分子放到社會的大環境中,使他的無奈與軟弱,立刻充分地凸顯了出來。同時,“連環套”式的結構,對意蘊的表達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