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西郡:項,竹,鈄,段。戰國燕置郡,治所在陽樂(今遼寧省義縣西)。三國魏與陽樂縣同移治今河北盧龍縣東南。十六國前燕移治令支城(今河北省遷安縣西南),後燕移治肥如縣(今遷安縣東北)。北齊廢。今河北省樂亭以東、遼寧省大淩河以西地區。
弘農郡:楊,馮,牧,刁,劉,談,譚。西漢漢武帝置郡,治所在弘農縣(今河南省靈寶市東北)。東漢至北周一度改名恒農郡。十六國符秦移治陝縣(今屬河南)。隋廢。今河南省靈寶縣一帶、陝西省柞水以東及華山以南地區。
西平郡:池。後漢建安中分金城郡置西平郡,治所在西平縣。南朝梁廢。隋改州為郡,唐天寶初亦稱西平郡。明改為西寧衛。今甘肅省西寧市一帶。
西河郡:林,卜,毛,池,折,穀,梁,宋,卓,相,相裏,欒,宰,通,隗,靳,藺。西漢武帝置郡,治所在平定縣(今內蒙古東勝縣境)。東漢移治離石縣(今屬山西)。三國魏移治茲氏縣(今山西省汾陽縣),後複還離石縣。西晉改為西河國,隋廢。今山西臨汾市西、陝西兩省之間黃河沿岸一帶。
百濟國:福。古稱東夷,東夷有三韓54國,其中有百濟。晉置郡。今朝鮮半島西南部。
觀津:竇。西漢置,治所在今河北武邑縣東南。北魏改名灌津縣。北齊廢。今河北省武邑縣東南一帶。
延陵郡:吳。春秋屬吳,漢時立縣。西晉置郡,治所在今江蘇省丹陽縣西南延陵鎮。隋移治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後廢。
任城郡:屋廬,魏。北魏置郡,治所在任城縣(今山東省濟寧市南)。北齊改為高平郡。
華陽:弘。南朝宋僑置,治華陽縣(今陝西省勉縣西)。隋廢。今陝西省秦嶺以南、四川一帶。
華陰:嚴,郭,能,藺。西漢以寧秦邑改置,北魏移治今大荔縣,後還舊治。今陝西省華陰縣西南。
會稽郡:夏,莊,鍾離,賀,駱,康,虞,謝,闞。秦始皇置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漢改為吳郡。今江蘇省東南部及浙江省西部一帶地區。
齊郡:查,譚,晏,覃,太史,計,東郭,寧,夾穀,危,宇文,何,羅,胡母,南郭,段,閭丘,羿,秦,高堂,庾,梁丘,富,訾,雍門。秦朝三十六郡之一。西漢改臨淄郡置,治所在臨淄縣,不久改為國,後複為郡。東漢改為國。十六國時複為郡。隋廢。今山東省臨淄市東北一帶地區。
江夏郡:黃,李,費。①漢高帝置郡。明清為武昌府。治所在上昶城(今湖北省安陸市西南)。西晉移治安陸縣(今湖北省雲夢縣)。南朝宋廢。②南朝宋置郡,治所在夏口(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隋初廢。今湖北省武漢市新洲縣西一帶。
江陵:熊,戎,汝,莫,楚。秦置縣,唐玄宗升荊州置府,治所在今湖北省江陵縣。
江都郡:來。南齊時期設。隋以揚州改置郡,治所在江陽縣(今江蘇省揚州市)。唐廢。
汝陽郡:顓孫。東晉置郡,治所在汝陽縣(今河南省商水縣西北)。北齊廢。
汝南郡:周,袁,梅,藍,烏,仰,危,齊,許,麥,軒轅,言,應,沙,陳,邵(召),昌,和,南,鹹,宣,索,殷,盛,商,蓋,滿,蔡,翟,衡,鞠,麋,廖。西漢漢高帝置郡,治所在上蔡縣(今河南省上蔡縣西南)。東漢移治平輿(今河南省平輿縣北)。其後治所屢遷。東郡移治懸瓠城(今河南省汝南縣)。隋廢。隋唐汝南郡即蔡州(曾名豫州)。今河南省中部偏南上蔡縣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
汲郡:太叔,北宮,張,尚,溫。漢置縣,西晉置郡,治所在汲縣(今河南衛輝市西南)。後廢。北魏複置。隋廢。隋唐汲郡即衛州。今河南省汲縣。
安定郡:胡,鄧,席,梁,程,伍,張,郜,蒙,路。西漢漢武帝置郡,治所在高平縣(今寧夏固原市)。東漢移治臨涇縣(今甘肅省鎮原縣東南)。西晉移治安定縣(今甘肅省涇川縣北)。隋廢。今甘肅省平涼固原、涇川及寧夏西部。
安州郡:欽。南朝梁置郡,治所在宋壽縣。隋改名欽州。今廣西欽州縣東北。
安陸郡:鄭,郝,滑。南朝宋置郡,治所在安陸縣。隋廢。今湖北省安陸市。
興元郡:唐設。陝西省堀固縣以西的漢江流域。
曲阿:秦始皇立縣,唐改丹陽縣。今江蘇省丹陽縣一帶。
壽春:鄭。秦置縣,治所即今安徽壽縣西南。
壽昌:季。西晉以新昌縣改名,治所在今浙江省建德縣西南。隋、唐屢有廢置。
杜陵:馮。西漢以杜縣改名,治所在今陝西長安縣東北,三國魏改名杜縣。
扶風郡:萬,馬,井,戎,芮,蘇,宋,法,班,耿,隨,惠,魯,祿,竇,強。秦始皇設內史郡,漢改右扶風,三國魏以右扶風改置郡,治所在槐裏縣(今陝西省興平市東南)。西晉改為扶風國,移治池陽縣(今陝西省涇陽縣西北)。十六國複為郡。隋廢。
鄴郡:嶽。唐改魏郡置,治所在安陽縣(今河南省安陽市)。後改置相州。
武陽郡:隋代置郡。唐改魏州。河北省大名縣北。
武威郡:廖,安,石,陰,張,孟,段,賈,索。西漢武帝置郡,治所在武威縣(今甘肅省民勤東北)。東漢移治姑臧(今武威)。隋唐武威郡即涼州。今甘肅省黃河以西、武威以東地區。
武陵郡:蘇,龍,冉,伍,華,安,蒼,郟,封,顧,卜,倉,龔。西漢漢高祖置郡,治所在義陵縣(今湖南省漵浦縣南),東漢移治臨沅縣(今湖南省常德市西)。隋唐武陵郡即朗州。今湖北省西南部、湖南省沅江以西、貴州省東部及廣西三江一帶。
武功:蘇,殳。戰國秦置縣,治所在今陝西眉縣東。東漢移治廢犛縣(今陝西省扶風縣東南)。北魏廢。北周別置武功縣於中亭川(今陝西省武功縣西北)。今陝西省眉縣東,渭河南岸。
武邑郡:蘇。漢置縣,西晉置郡,治所在武邑縣(今屬河北)。北魏移治武強縣,北齊廢。今河北省武強縣西南。
武昌郡:史,鄂。三國初孫權置郡,治所在武昌縣(今湖北省鄂城縣)。後改為江夏郡。西晉複為武昌郡。隋廢。今湖北省武漢市至江西省九江市一帶地區。
武城郡:陰。南朝陳置郡,治所在豪靜縣。隋廢。今廣西昭平縣南。
進陵郡:晉代設。今江蘇省常州、武進一帶。
隴西郡:李,時,辛,彭,董,牛,艾,邊,權,關,米,閔,禹,第五。戰國秦襄王置郡,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治所在狄道縣(今甘肅省臨洮縣南)。三國魏移治襄武(今甘肅省隴西縣南)。隋唐時的隴西郡即渭州。今甘肅省東鄉以東及隴西地區。
吳興郡:姚,餘,沈,邱(丘),明,鈕,施,聞,都,錢,木,尤,水,慕,麴。三國吳置郡,治所在烏程縣(今浙江省吳興縣南)。隋廢。今浙江省臨安至江蘇省宜興一帶。
吳郡:朱,孫,張,陸,皇,顧,賞。東漢順帝時分會稽郡置,治所在吳縣,唐為蘇州(今江蘇省蘇州市)。今江蘇省長江以南及浙江省天目山以東、錢塘江兩岸地區。
餘杭郡:杭,隗,暨。秦置縣,隋置郡,治所在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唐高宗複為杭州,唐玄宗再設郡。浙江省餘杭山附近,靠近太湖。
餘姚郡:唐代由明州更名。浙江省寧波市以南。
撫寧:西魏置縣,今河北省東部臨近渤海一帶地區。
杜國:祁,杜。古國名,春秋時為秦寧公滅。秦置縣,漢改為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
陳留郡:謝,阮,衛,王,仇,邊,虞,伊,江,時,吳,茅,周,袁,屠,富,緱,路。西漢漢武帝置郡,治所在陳留縣(今河南省開封市東南)。西晉改為陳留國,移治小黃縣(今開封市東)。南朝宋複為郡,治倉垣城(今開封市西北)。北魏移治浚儀縣(今開封市西北)。隋廢。今河南省開封市東南陳留城。
陳郡:何,袁,殷,謝。秦置,治所在陳縣(今河南省淮陽縣)。西漢改為淮陽閃,東漢改陳國,獻帝時改陳郡。三國魏改為陳國,後複為郡。西晉初廢.惠帝時第晉.陪虜.今河南省淮陽一帶。
青州:漆。西漢置,為“十三刺史部”之一,東漢治所在臨淄縣(今山東省淄博市東北)。東晉移治東陽城(今山東省益都縣)。
延陵:吳。春秋吳季劄封邑。漢時立縣,隸屬代郡。今江蘇省常州市一帶。
廬江郡:吳,門,鄺,何,周,荊,舒。西漢景帝分九江郡置。漢代治所在舒(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隋廢。隋唐以廬州為廬江郡。治所在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一帶。
廬陵郡:曾。東漢置郡,治所在廬陵縣(今江西省吉安市西南)。西晉移治石陽縣(今江西省吉水縣東北)。隋改吉州。
沛國郡:朱,宋,華,劉,張,武,周,薛。漢高祖改泗水郡為沛國,東漢改為沛國,複為郡。治所在相縣(今安徽省濉溪縣西北)。三國移治沛縣(今屬江蘇)。西晉還舊治,東晉複為郡。今安徽省淮河以北、西淝河以東及江蘇、沛縣一帶。
範陽郡:簡,燕,厲,盧,湯,李,豆盧,鄒,張,經,祖。三國魏改涿郡置,治所在涿縣(今屬河北)。西晉改為國。北魏複為郡。隋廢。今河北省涿縣及北京市昌平縣、房山縣一帶
鬆陽:豐,厙,勞,瞿。東漢置,治所今浙江省遂昌縣東南一帶。
宋城:桑,黎。隋改睢陽縣置,治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南。
張掖郡:烏。西漢漢武帝置郡,治所在得縣,北魏、隋、唐屢有廢詈。今甘肅省張掖市西北。
昌黎:屈突。三國魏置,治所在昌黎縣。北齊廢。今遼寧省義縣。
金城郡:王,趙。西漢置郡,治所在允吾縣(今甘肅省永靖縣西北),三國魏移治榆中縣(今甘肅省榆中縣西北)。十六國前涼金城縣(今甘肅省蘭州市西北)。隋廢。今甘肅省蘭州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東地區。
邰陽:支,鳳,軒轅。西漢置,治所在今陝西省邰陽縣一帶地區。
姑臧:漢武帝時置縣,為武威郡治所。今甘肅省武威縣一帶。
京兆郡:王,韋,車,亢,計,歸,申,屠,史,郜,象,金,百裏,達奚,全,米,壽,杜,扶,別,冷,宋,張,尚,於,宗,郝,斯,段,皇甫,宦,祖,摯,晁,浦,家,康,商,扈,滑,雍,舒,路,黎,酆,壤駟,夔。秦為內史郡,漢武帝設京兆尹,右扶風,左馮翊,名為三輔。三國魏置郡,治所在長安縣。北魏移治霸城縣(今西安市東北)。北周還治長安縣。隋廢。今陝西省西安市以東至華縣一帶,
陽平郡:路。三國魏分魏郡置,治所在元城(今河北省大名縣東北)。十六國後趙移治館陶縣(今屬河北)。隋廢。
陽翟郡:呂。東魏置郡,治所在陽翟縣。隋廢。今河南省禹州市。
河南郡:卜,於,萬,門,王,王孫,元,雲,車,介,方,艾,朱,仲長,伊,向,劉,扶,利,邱(丘),庫,懷,宋,陸,阿,陳,明,和,佴,周,房,屈,封,柯,種,侯,蕭、毛、俞、平、山、廉、聞人,渾,祝,賀,賀蘭,駱,高,堵,閻(閆),梁,寇,扈,嵇,疏,賴,甄,路,鮑,竇,褚,綦,潘,穆。秦設三川郡。西漢高祖更名置郡,治所在雒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今河南省西部,黃河以南、洛水伊水下遊一帶。
河東郡:薛,衛,王,聶,令狐,呂,羊,舌,伯,羅,宗,南,柳,俞,宮,耿,賈,展,堵,裴,褚,蒲,廉,滿,暴,霍。秦初置郡,治所在安邑縣(今山西省夏縣西北)。北魏移治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西南)。隋唐河東郡即蒲州。今山西省西部,黃河以東,永濟縣、夏縣一帶。
河西郡:愛,竇。北魏置郡,北周廢。治所在今山西省臨汾市境。
河內郡:荀,司馬,於,山,古,平,畢,向,慶,安,懷,張,陸,練,苟,茹,南宮,常,淳子,逯,隨,賴,穆。西漢漢高帝置郡,治所在懷縣(今河南省武陟縣西南)。西晉移治野王縣(今河南省沁陽市)。隋唐河內郡即懷州。河南省境內黃河北岸一帶。
河間郡:詹,尹,淩,章,邢,畢,劉,封,欽,俞。漢文帝置河間國,西漢置郡,治所在樂城縣。後或為國,或為郡,隋廢。今河北省中部河間市一帶。
河陽郡:西晉末設。雲南省大理市東南。
河陰郡:東魏設。河南省洛陽市東北。
宜春郡:彭。隋大業三年以袁州改置郡,唐武德四年改為袁州,天寶年間複為宜春郡,乾元元年改為袁州。治所在宜春縣(今江西省宜春市東)。
張掖郡:漢武帝設。甘肅省張掖地區。
滎陽郡:鄭,潘,幹,毛,牟,張,郟,經,冒。西漢初立縣,三國魏分河南郡置,治所在滎陽縣(今滎陽市東北)。北齊改為成泉郡。今河南省鄭州地區黃河以南、滎陽縣至朱仙鎮一帶。
南平郡:車。五代時十國之一,西晉置郡,治所在公安縣。南朝齊移治孱陵縣(今公安縣西)。陳廢。今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西北。
南康郡:賴,融。西晉置郡,治所在雩都縣(今江西省於都縣東北)。東晉曾移治贛縣(今贛州市西南),葛姥城(今贛州市東北)。南朝宋改為南康國,齊複為郡。隋唐時南康郡即虔州。西晉設。今江西省南康、贛州市一帶地區。
南陽郡:韓,鄧,許,葉,白,樂,劉,李,束,岑,張,井,仇,龐,宗,終,趙,姬,隆,翟,樊,滕,麋。戰國秦昭襄王置郡,治所在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晉改為國。南朝宋複為郡。隋唐時曾改南陽郡為鄧州,後又複置。今河南省南陽市熊耳山以南、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