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郡:林,龐,單,家,焦,鮮。東漢靈帝時置郡,治所在猄道縣(今甘肅省隴西縣東南渭水流域)。隋廢。
南昌:塗,巨,束,佘,幸,喻,漆,熊。春秋戰國屬吳楚,秦代屬九江郡。西漢高祖置縣,屬揚州豫章郡,治所即今江西南昌市。自西漢以來,南昌一直是郡、州、道、路、府、縣的治所。王莽新的始建國元年,南昌縣易名宜善。隋改名豫章縣,又為洪州。唐複為南昌縣。唐寶應年,改名鍾陵縣。南宋、元朝,洪州為隆興府、隆興路、龍興路。明代初年,龍興路改江都府,南昌又稱洪都。
南鄉郡:東漢設。河南省淅川縣西南,
南郡:劉,章。戰國秦昭襄王置郡,治所在郢(今湖北省江陵縣西北)。漢遷治江陵縣。三國吳遷治公安(今湖北公安縣西北)。西晉又遷治江陵。隋廢。
南頓郡:應。西晉置郡,漢置縣,明廢。治所在南頓縣(今河南省項城市西南)。北齊廢。
南海郡:冼(洗)。秦始皇置郡,治所在番禺縣(今廣東省廣州市)。西漢初為南越國,後複為郡。隋廢。
趙郡:李,乜,司徒,宇文,眭。東漢置郡,治所在邯鄲縣(今河北省邯鄲市西南)。三國魏改為國,移治房子縣(今河北省高邑縣西南)。西晉複為郡。北魏移治平棘縣(今河北省趙縣)。隋唐時趙郡即趙州。今河北省中部趙縣、邯鄲一帶地區
建平郡:笛。三國吳置郡,治所在巫縣。晉移今巫山縣。隋廢。今重慶市巫山縣一帶。
建安郡:練。一處是三國吳置郡,治所在閩北建安縣(今福建省建甌縣南)。另一處是隋改閩州為建安郡,在福州市一帶;唐改為建州。
陝郡:曲。唐改陝州置,治所在陝縣。今河南省三門峽市西。
姑臧:安。西漢置,治所即今甘肅省武威市。
始平郡:馮,翁,龐,宣。西晉武帝置郡,治所在槐裏縣。北魏廢。今陝西省鹹陽市以西、寶雞市以南、秦嶺以北地區。
始興郡:陰,麥。三國吳置郡,治所在曲江縣。隋唐始興郡即韶州。今廣東省韶關市東南連江、曲江一帶。
城陽郡:盃。西漢置郡,治所在莒縣(今屬山東)。三國魏移治東武縣(今山東省諸城市)。西晉廢。
括州:豐,公。隋以處州改名,治所在括蒼縣(今浙江省麗水市東南)。唐複名處州。
濟陽郡:江,陶,丁,柯,蔡,長孫,風,卞,左,東門,易,查,虞。西晉分陳留郡置,治所在濟陽(今河南省蘭考縣東北)。晉惠帝設。晉南遷後廢。今河南省蘭考縣東北固鎮一帶。
濟陰郡:丁,卞,苗,柏,卻.董。西漢漢元帝改濟陽國為郡,治所在定陶縣。北魏移治左城(今山東省曹縣西北)。北齊廢。隋唐時濟陰郡即曹州。今山東省定陶縣一帶。
濟南郡:林,寧,東方,伏,房,終,羿,郗,解。西漢景帝分齊郡置,治所在東平陵縣(今山東省章丘縣西北)。西晉移治曆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隋廢。今山東省濟南市和章丘縣一帶地區。
潯陽郡:周,步,陶。漢立縣,唐以江州改名,升格置郡。治所在潯陽縣。後複為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
宣城郡:史,劉,賁,洪。晉置郡,治所在宛陵縣(今安徽省宣城縣)。隋唐官城郡即盲州。
閩中郡:秦代設。治所在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
臨川郡:周,饒。三國吳分豫章郡置,治所在今臨汝縣(今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一帶)。南朝齊徙治南城縣(今江西省南城縣東南),陳仍徙治臨汝縣。隋唐時臨川郡即撫州。今江西省撫州市一帶。
臨淮郡:漢置郡,後屢有廢置。今安徽省淮河南岸一帶地區。
臨安:冷。西晉以臨水縣改名,治所在今浙江臨安縣北。南朝梁、陳間廢。唐時複置。今浙江省杭州市。
臨海郡:屈,戈,鈄。三國吳置郡,治所在臨海縣(今屬浙江)。後移治章安縣(今浙江省臨安縣東南)。隋唐時臨海郡即台州。今浙江省象山港以南、天台以東地區。
臨淄郡:劉。秦置郡,治所在臨淄縣。西漢改為齊郡。今山東省淄博市東北。
修武:張。北周分汲郡置,治所在南修武縣。隋廢。今河南省獲嘉縣。
信都:居。西漢置,治所即在今河北省冀縣。隋廢。唐初複為信都縣。
洹水:甘。北周置,北宋廢。治所即今河北省魏縣西南舊魏縣。
洛陽:吉,蘇,胡,賈,蓋。戰國秦襄王置縣,東漢至隋唐建都於此,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
絳縣:狐。漢為聞喜縣,西魏以南絳縣改名,治所在絳縣。今山西省運城市絳縣。
泰山:羊,畢,周,鮑,澹台。楚漢之際劉邦改博陽郡置,治所在博縣。後移治奉高縣(今泰安縣東)。北魏移治博平縣(今泰安縣東南)。北齊廢。今山東省泰安縣東南。
鹽官:呼延,翁。三國吳置,治所在今浙江海寧縣西南鹽官鎮。
晉昌郡:西晉晉昌郡在今甘肅省安西縣東南;北魏晉昌郡在今陝西省洋縣一帶。今甘肅省安西縣及陝西省一帶。
晉安郡:林。晉分建安置郡,置侯官,隋廢。今福建省福州市一帶。
晉陵郡:春秋晉邑。西晉時由毗陵郡更名。隋唐時有廢置。江蘇省常州市東南。
晉陽:唐,匡,景。秦置縣,屬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一帶地區。
頓丘郡:葛,司空。秦漢時立縣。晉武帝設。今河南省浚縣北一帶。
高平郡:範,巴。西晉將山陽郡改高平郡設。漢武帝時改置縣。今山東省巨野縣南一帶。
高陽郡:許,紀,耿。東漢桓帝設縣。北魏為高陽郡治。隋廢。今河北省高陽縣一帶。
高興郡:有二處.一處在廣東省陽江縣西,三國吳設,西晉太康中廢。一處在廣東省化州縣、高興縣一帶,南朝齊設。
高涼郡:漢置縣,三國吳孫權設郡。今廣東開平(陽江)縣一帶。
高密郡:秦設縣晉惠帝置郡,晉惠帝置郡。今山東省濰坊市、高密縣一帶。
朔方郡:西漢設。今河南省黃河河套以南地區。
梁國郡:喬,劉,李,張,談,葛,盛,墨。有二處:一處是西周和春秋諸侯國。一處西漢高祖改秦之碭郡置梁國,治所在睢陽縣(今河南省商丘市南)。三國魏改置梁郡,晉改梁國。南朝宋改梁郡,移治下邑縣(今安徽省碭山縣)。北魏複還故治。隋廢。在今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碭山縣。
淮南郡:車,枚,鐵。漢高帝改設淮南國,三國魏改淮南國為郡,治所在壽春縣。東晉改為南梁郡。今安徽省壽縣淮河以南地區。
清河郡:張,傅,房。漢高帝置郡。今河北省清河縣至山東省博興、臨清縣一帶。
涿郡:漢代設郡。三國魏改範陽郡,唐為琢州。今河北省涿縣一帶。
漁陽郡:高,蓋。戰國燕置,秦,漢治所在漁陽縣(今北京市密雲縣西南)。北魏移治雍奴縣(今天津市武清縣西北)。北齊廢。今北京市密雲縣西南、天津市一帶地區。
琅琊郡:諸葛,雲,符。秦始皇設,秦三十六郡之一。漢光武帝改國,後又改郡,今山東省東南部膠南縣、諸緘縣、臨沂縣一帶。
竟陵郡:劉。秦置縣,漢屬江夏郡,宋齊置郡,晉為石城,今湖北省鍾祥市。
盛樂郡:北魏置郡。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
雁門郡:童,仉,文,田,曲,佘,農,辛,幸,魚,居,解,薄,衡。秦三十六郡之一,戰國屬燕,秦、西漢治所在善無縣(今山西省右玉縣東南),東漢移治陰館縣(今朔縣東南),三國魏移治廣武縣(今代縣西南)。隋唐時雁門郡即代州。今山西省河曲以北、恒山以西、內蒙古黃旗海以南一帶地區。
朝歌:膠。三國魏初置,治所在朝歌縣(今河南省淇縣)。不久廢。
博平:公冶。西漢置縣,治所在今山東省茌平縣博平西北。
博陵郡:邵(召),壽,崔。東漢質帝設。北魏改博陵國置,治所在安平縣(今屬河北)。隋廢。今河北省蠡縣以南地區。
彭城郡:劉,金,鄭,宗正,昝,袁,錢,曹,巢。西漢漢高祖時立縣,屬楚郡,漢宣帝以楚郡改置,治所在彭城縣(今江蘇省徐州)。東漢建彭城國。後或為郡,或為國,均治彭城。隋唐時彭城郡即徐州。今江蘇省徐州市、安徽省灘溪縣至山東省微山縣一帶地區。
犍為郡:張。西漢置郡,治所在莢道(今四川省宜賓市西南)。後移治武陽(今四川省彭山縣東)。南朝梁廢。隋唐犍為郡即戎州。
魯國:孔,顏,車,邴,庫,閔,鬱,季,唐,宰,曾,南宮,濮。春秋諸侯國名。西漢改薛郡置魯國,治所在魯縣(今山東省曲阜市東)。西晉改為魯郡。今山東省曲阜市、泅水一帶。
魯郡:公儀,公西,公冶,孔,左丘,樂正,有,冉,宰,宰父,曾,微生,端木,漆雕,顏,濮。西晉以魯國改置,治所在魯縣。北齊廢。今山東省曲阜市東。
潁川郡:陳,鍾,幹,烏,馮,鄔,汝,應,趙,荀,鍾,晁,庾,葛,韓,賴,路,繁。秦始皇置郡,治所在陽翟縣(今河南省禹州市)。晉移治許昌縣(今河南省許昌市東)。東魏遷治穎陰縣(今許昌市)。隋唐潁川郡即許州。今河南省許昌市一帶。
潁陽:拓跋。北魏置縣,治所即今河南登封市西南潁陽鎮。北周廢。
敦煌郡:洪,倉,宋,張,索,容,慕,慕容。西漢武帝時置郡,治所在敦煌縣(今甘肅省敦煌縣西)。隋唐時敦煌郡即沙州。今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敦煌縣一帶。
渤海郡:高,甘,石,汝,李,吳,歐陽,金,居,封,須,刁,淩,童,裘,訾,詹,暨,冀。西漢置郡,治所在浮陽縣(今河北省滄州市東南)。東漢移治南皮縣(今河北省南皮縣北)。東魏移治東光縣(今河北省東光縣東)。隋廢。今河北省、遼寧省的渤海沿岸地區。
富水:甘。唐以郢州改置,後複改為郢州。今湖北省鍾祥市。
瑕丘:後。秦置,治所在今山東省兗州市東北。西晉廢。隋複置,移治今兗州市。
藍田郡:陽,蘇。北周置郡,治所在藍田縣。後廢。今陝西省藍田縣。
睢陽:亓官,形。秦置,治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南。
蜀郡:霍。戰國秦置,治所在成都縣。今四川省成都市。
新豐:彌。西漢以驪邑縣改名,唐廢。治所在今陝西省臨潼縣東北。
新平郡:古。東漢獻帝置郡,治所在漆縣。隋廢,今陝西省彬縣一帶。
新野:王,庾。漢置縣,屬南陽郡,治所在新野縣(今屬河南)。北周廢。
新淦:湛。西漢置,治所即今江西省清江縣樟樹鎮。隋徙治今江西省新幹縣。
新安郡:古,餘,聶。①西晉改新都郡置,治所在始新縣,隋移之。治所在安徽休寧縣,後移治歙縣(今屬安徽),(今浙江省淳安縣西北)②漢置縣。北魏至郡,隋初廢,今河南省。
新蔡郡:王,冷,胡,酈,魯,薛。漢置縣,西晉分汝陰郡置,治所在新蔡縣(今屬河南)。北齊改名廣寧郡。
管城:祭。隋置,治所在今河南省鄭州市。
滇國:戰國楚時以滇池稱國,漢武時改永昌郡。今雲南省昆明市一帶地區。
鄱陽郡:烏,杭,惲。東漢分豫章郡置,治所在鄱陽縣。隋唐時鄱陽郡即饒州。東漢設。今江西省鄱陽湖以東地區。
譙國郡:戴,京,龐,婁,敖,桓,夏侯,奚,逄,曹,嵇,譙,薄。東漢設。秦將譙國改縣,三國魏置譙郡,治所在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西晉改為譙郡。南朝宋移治蒙縣(今河南省商丘市東北)。隋唐時譙郡即毫州。今安徽省毫縣及安徽、河南兩省之間地區。
黎陽郡:鬱,都,桑。東晉置郡,治所在黎陽縣(今河南省浚縣東北)。隋廢。今河南省中部淩縣一帶地區
虢郡:晉。隋置郡,治所在盧氏縣(今屬河南)。唐改虢州。今陝西省寶雞市一帶。
薛郡:海。秦置郡,治所在魯縣(今山東省曲阜市)。西漢改為魯國。今山東省大汶河下遊、小汝河以南,大運河以東,蒙山以西地區。
燕郡:平,桂。十六國後趙改燕國為郡,治所在薊縣(今北京城西南)。隋廢。
燕山:竇。古燕國所在地。唐設州。今河北省東北部一帶。
讚皇:充。隋置,治所即今河北省讚皇縣。
豫章郡:塗,羅,洪,章,揭,幸,湛,雷,漆,璩。周朝地名,春秋屬楚。西漢高祖六年,將秦代九江郡改為豫章郡,治所在南昌縣(今江西省南昌市)。領十八縣,轄境相當於今江西省境大部,王莽新的始建國元年將豫章郡易名九江郡,隋開皇九年廢豫章郡置洪州。今江西省南昌至九江一帶地區。
襄陽郡:習,杜,羅,蒯,蹇。東漢置郡,治所在襄陽縣。隋唐襄陽郡即襄州。今湖北省北部襄樊一帶。
襄平:紀。戰國秦置。十六國時廢。今遼寧省遼陽市北部地區。
襄城:李,路。西晉置郡,治所在襄城縣(今屬河南省)。隋廢。
濮陽郡:呂,杜,吳,徐,商,爰。秦漢設縣,西晉改縣為國,後魏改郡,治所在濮陽縣(今河南省濮陽市西南)。北魏移治鄄城縣(今山東省鄄城縣北)。唐濮陽郡即濮州。
魏郡:柏,公乘,申,萇,邵(召),郎,欒,暴。戰國三家分晉時為魏城,西漢高帝置,治所在鄴縣(今河北省臨漳西南)。北周末移治安陽縣(今河南省安陽市)。唐改相州。今河北省魏縣至河南省淩縣,山東省冠縣之間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