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廣告也不僅僅是為了享受,可以了解最新的產品信息,也可以作為自己購物的向導。比如以前有一個可以治百病的“某某治療儀”,嶽母因為高血壓,看了這個廣告後,如獲至寶,立馬買回一台,按說明書上的要求每天按時按量進行所謂的物理治療。開始階段,可能是心理因素的影響,似乎真有一些效果,血壓降了一點,但時間一長,僅有那點效果又消失了,甚至因為采用儀器治療時停藥,還發生過一次危險,突然在家昏倒不省人事,差點釀出大事。後來看那個說明書,這儀器不但可以治高血壓,就沒有不可以治的病,即使沒病也可以強身健體。不過因為那次危險,這台至今還在電視和電台裏被眾多“消費者”讚賞著的某某治療儀,在我家已被束之高閣,再也沒有使用過。
還有一次看到廣告一種電子驅蟲器,可以讓鼠呀蟑螂之類的自行消失,價格倒不貴,168元,很吉利的數字。正好我家蟑螂多得不得了,於是按電話打過去訂了一個,貨送來安在家裏廚房的插座上,紅燈一閃一閃的,真像那麼回事。心下暗喜,終於可以讓廚房裏幹幹淨淨了。但是過了至少一個月時間,蟑螂不但沒有減少,反而生出更多的細小蟑螂,廚房、客廳、臥室到處爬,更讓人不能容忍的是,那些快速長大的蟑螂們,趁沒人在廚房勞作的時候,居然把那個電子驅蟲器當作了休閑廣場,三五個在上麵就著閃爍的紅燈散步!
太多藥品等虛假廣告,已經讓人受害不淺,但是總沒人吸取教訓,所以才會有人前赴後繼地上當。就像街邊那些抽獎的小把戲一樣,明知騙人,但就是偏要認為自己足夠聰明到不會上當,而去冒險一試,其結果不言而喻。現在我看廣告,基本上隻作為一種愛好來欣賞了,不再作為購物的指導。而一旦被廣告煽動起來為某產品躍躍欲試的時候,就會想起那個滑稽的藥品廣告:不看廣告,看什麼?看療效。購物之事自然又要三思而後行了。
中獎誘惑
/佚名
沒辦法,我隻有一改不關手機的習慣,關機睡覺,惹不起還躲得起。
自從伊利牛奶在重慶市場搞有獎銷售以來,伊利牛奶差不多成了我們家的指定消費產品。以前我們家隻有我比較偏好喝大盒裝的伊利牛奶,我覺得市麵上其它幾種牛奶都沒有伊利這種特別的乳香味道。本來也想喝重慶本地產的牛奶,肥水不流外人田,但重慶比較有名的那種牛奶,我捏住鼻子喝了很久還是不習慣那種怪怪的腥味,隻好繼續喝伊利。然而畢竟勢單力薄,加上我也不是每天按時喝,想起來了才喝一杯,所以消費量也不大,1升裝的一般都要喝上好幾天,有時甚至一個星期才喝完。家裏其他四人,喜歡喝從附近奶場每天按時送來的鮮奶,既新鮮價格又便宜,喝盒裝牛奶的價格比喝鮮奶剛好高一倍。
有獎喝奶開始以後,給我們家送了兩年牛奶的送貨員被告知,夏天來了,鮮奶不便於存放,暫時改喝盒裝牛奶。從商場買回來的第一箱伊利牛奶中,卡上刮出來一台黃色的電腦圖案,有獎規則上說,再購買到一張紅色的電腦圖案,就可以中得一台電腦。這個圖案讓我們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仿佛下一箱就是紅色的電腦了,完全沒想到幸福來得如此容易。於是全家人加快喝奶進度,希望盡快喝出電腦來,特別是女兒,除了早晚喝以外,平時在家的時候,把牛奶當作水喝。很快買回來第二箱,但是卡刮出來卻不是我們希冀中的紅色電腦,而是黃色的MP3。就這樣,在一段時間之內,我們積攢下了2台黃色電腦、3台黃色MP3的圖案,無論全家怎樣努力喝,也沒有喝出紅色的圖案來。
商場的中獎數字卻在一直不斷上升,在我們家喝完第6箱伊利牛奶的時候,商場的促銷員說,重慶已經中出160多台電腦,上千台MP3。於是我們改變策略,不再局限於一地購買,從南坪到沙坪壩,從沙坪壩到江北,從江北到解放碑,商家也換,從重百到新世紀,從山城超市到太平洋,一箱一箱往家裏扛。但是直到今天,我們家所買到的,仍然全部是黃色的圖案,我們開始懷疑這個獎品的真實性。促銷員說的中獎多少人,也隻是一個數字,並無具體的中獎人名單,這實在是不能說明什麼的。以前也有過一家做方便麵的公司如此促銷,也是沒有聽說有人買到過另一半圖案,後來不了了之。隻是牛奶喝到這個份上,一家人都習慣這個口味了,因為中不了獎而不喝這種牛奶,看來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即使這個有獎喝奶真是一個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