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死要麵子活受罪1(2 / 3)

有這樣一個典型的故事:有一次他患了鼻炎,父母送他到醫院去治療,在進行電療的時候,醫生不小心漏電燒傷了他的臉,由於害羞,他忍住痛苦,一直沒有告訴別人,至今臉上還有一塊小傷疤。

他說,小的時候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自己完成不了作業被老師罰站,每次都隻好低聲認錯,可是第二天又故伎重演……

值得慶幸的是,李陽多次向父母提出退學,可是父母在他心目中是最有權威的,所以沒有退成,勉強熬到了高中畢業,居然還考上了蘭州大學力學係——看來他並不蠢。可是就是在大學裏,李陽還是渾渾噩噩的,沒有改變自己的形象。按照學校規定,曠課70節就要被勒令退學,可是他很快就超過了100節,因此差點被蘭州大學清出校門。

那麼,李陽的英語是不是特別好呢?

不是!誰能相信今天的英語教師當年曾經是連“60分萬歲”都辦不到,常常都要補考才能過關的人。

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他必須參加全國英語四級考試,否則學位證書就危險了。讀大學為什麼?不就弄一張文憑嗎?可是過不了四級,學位便拿不到了。

這次他被逼上了梁山,不得不打起精神,每天早上都去學習英語。他本來是一個懶散慣了的人,如今要集中精力,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了集中精力,他幹脆跑到蘭州大學校園裏最偏僻的角落放開喉嚨大聲背誦起英語來。這一聲大喊不要緊,喊出了李陽的靈感來了——這樣不僅不容易思想開小差,效果還不錯!

他就這樣“吼”了幾個星期,居然還“吼”出了信心!膽子出來了,他就去了學校的英語角,說出來的英語還居然像模像樣。知道他底細的同學都感到驚奇,急忙向他“請教”怪招!李陽此時已經隱隱約約地感到了這可能是一種奇妙的辦法,雖然說不出什麼,但是他決心這樣幹下去。

從此以後,隻要有時間,李陽就像瘋子那樣在蘭大烈士亭等地方大喊大叫,不管是刮風還是下雨,不管是晴天,還是沙塵暴。有時候,為了增強自己的膽量,他居然穿著46號的特大美國勞工鞋、肥大的褲子,戴著耳環,在蘭州大學聲嘶力竭地喊叫。

不管別人怎麼看他,他就是我行我素。他就這樣複述了10本左右英文原著,在四級考試中得了個第二。

最令他恐懼的英語給他帶來了成功的喜悅,他的瘋狂放肆就這樣走出蘭州大學,走出甘肅,走向全國……

李陽有句“格言”:“Ienjoylosingface!”(我喜歡丟臉!)李陽的經曆就是一個放下麵子的經曆。

李陽本來是天生的內向,是一種封閉的性格。為了挑戰自我,他以英語為媒介,走向了成功的第一步。他把自己學習英語的心得體會寫成了四十多頁的演講稿,準備拿到演講場裏去。美國社會學家曾經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世界上人們最怕的就是當眾講話。他很想突破自我,所以他決心去演講,麵對全校的人,他請同學幫自己把海報貼出去,說是有一個叫做李陽的人要搞一個英語講座……

那天晚上,李陽緊張得不得了,可是他還是上台了。他雖然氣喘籲籲的,但是終於堅持下來了:演講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李陽就這樣講出去了,一講就是幾十場,他因此成了校園名人……

李陽的“麵子”雖然被他拋棄了,但真正拋棄的恰恰是一種怯懦和所謂的自尊心,他用此換回了“李陽英語”的風靡全國,他成功了,正應驗了中國的那句古話:“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做人不能太愛麵子,李陽的成功便是最好的經驗和教訓。

4.用點心計,放下麵子能賺錢

俗話道:“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故作清高固然能求得個內心的安穩,但現實生活的壓迫還是不得不讓人正視金錢的魔力。在清高與世俗之間,遵循世俗的規則便是聰明之人的選擇,如果放下麵子能賺錢,迫於現實的壓力,相信大多數人都會作出“正確”的選擇。

麵子和金錢到底哪個更重要?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中國古代有“貧者不受嗟來之食,誌士不飲盜泉之水”的典故,曆來為人所稱道和讚揚。這種氣節固然可以讓人欽佩,但隨之而來的結局卻讓人惋惜。畢竟人的生命隻有一次,為了那點可憐麵子而殞命,實在有點不值。

做人固然不能不要臉麵,但麵子觀念太重反而會束縛住自己的手腳,禁錮自己的思想,為自己的前途和發展蒙上一層陰影。自古以來,放下麵子換取金錢的例子不在少數,即使是聞名天下的司馬相如也不例外。

漢代的大辭賦家司馬相如出川漫遊,以一篇《子虛上林賦》聞名四海。博雅之士無不以結識司馬相如為榮,但司馬相如放任不羈,又不治生業,一派浪蕩公子相。

有一年,司馬相如外遊歸川,回來的路上路過臨邛。臨邛縣令久仰司馬相如之名,恭請至縣衙,連日宴飲,寫賦作文,好不熱鬧。

此事驚動了當地富豪卓王孫。卓王孫原是趙人,秦人移民時遷來臨邛,以冶鐵致富,家有萬金,奴仆千人。聽說來了個才子司馬相如,也想結識一下,以附庸風雅。但他仍擺脫不了商人的庸俗,故而實為請司馬相如,但名義上卻是請縣令王吉,讓司馬相如作陪,司馬相如本看不起這班無才暴富之人,所以壓根兒沒準備去“陪宴”。

到了約定日期,卓王孫盡其所能,大排宴席。縣令王吉因平日依仗卓王孫錢財之事甚多,所以早早就到了,但時辰早過,司馬相如卻沒有來,卓王孫如熱鍋螞蟻一樣,王吉隻好親自去請。

司馬相如正在高臥獨飲,駁不過王吉麵子,來到卓府,卓王孫一見穿戴,心中早已懷瞧不起之意,心想自己是要臉麵之人,請來的卻是這樣一個放蕩無禮之輩。

司馬相如全然不顧這些,大吃大嚼,隻顧與王吉談笑,早把卓王孫忘在一邊。

忽然,司馬相如聽到內室傳來淒婉的琴聲,琴聲不俗,司馬相如一下子停止了說笑,傾耳細聽起來。

卓王孫原被冷在一邊,訕訕地無意思,但見琴聲吸引住了這位狂士,於是誇耀說這是寡女卓文君所奏。司馬相如早已癡迷在那裏,忙請求讓卓文君出來相見。卓王孫經不住王吉攛掇,派人喚出卓文君。

司馬相如一見卓文君,兩眼直勾勾愣在那裏,他萬萬沒想到這俗不可耐的卓王孫竟有這般美麗高雅的女兒。於是要過琴來,彈了一曲《鳳求凰》向卓文君表達愛意。卓文君心裏明白,又因愛慕司馬相如的相貌和才華,當夜便私奔到司馬相如處,以身相許。經過商量,兩人一起逃回成都。

卓王孫知道後,氣得暴跳如雷,又是罵女兒不守禮教,又是罵司馬相如衣冠禽獸,發誓不準他們返回家門。

卓文君隨司馬相如回到成都後才知道,她的夫君雖然名聲在外,但家中卻很貧寒。萬般無奈,他們隻好返回臨邛,硬著頭皮托人向卓王孫請求一些資助,不料,卓王孫破口大罵:

“我不治死這個沒出息的丫頭就算便宜她了,還想要我接濟,一個子兒也不給!”

夫婦倆聽說父親的態度如此堅決,心都涼了半截兒,可是眼下身無分文,日子可怎麼過呢?到底她們倆都有“才”,很快就想出了一個“絕招”。

第二天,司馬相如把自己僅有的車、馬、琴、劍及卓文君的首飾賣了一筆錢,在距卓府不遠的地方租了一間屋子,開了一個小酒鋪。

司馬相如穿上夥計的衣服,卷起袖子和褲腿,像酒保一樣,又是擦桌椅,又是搬物件;卓文君穿著粗布衣裙,忙裏忙外,招待來客。

酒店剛開張,就吸引了許多人來。這倒不是因為她們賣的酒菜價廉物美,而是前來目睹這兩位遠近聞名的落難夫婦。司馬相如夫婦一點兒也不感到難堪,內心倒很高興,因為這正好達到了他們的目的——給頑固不化的老爺子現現眼。

很快,臨邛城裏人人都在議論這件事,有的對這一對夫婦表示同情,有的責備卓王孫刻薄。卓王孫畢竟是一位有身份、有臉麵的人物,很愛麵子,十分顧忌流行一時的風言風語,居然一連幾天都沒有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