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的鱉看了看鍋裏燒得滾燙的水還在上下翻騰,熱氣直往上竄,如果在細竹棍上爬的時候,稍不小心,就會掉進鍋裏沒命的。它想,這明明是故意設圈套要謀殺自己,但可憐的鱉依然存有一線求生的希望,它想,隻要自己萬分小心,說不定還真能爬過去死裏逃生哩。於是,鱉答應從開水鍋上爬過去。
鱉鼓起了平生所有的勇氣,集中了它有生以來的全部精力,小心翼翼、戰戰兢兢地從細竹棍的這一端爬過去,反正大不了就是一死。鱉咬緊牙關,一步步地爬,沒想到,竟然真的爬過去了。當它爬到鍋的那一邊時,它幾乎都要暈過去了,趴在地上再也動彈不得。主人萬沒想到這鱉竟有這等幸運,它竟能從九死一生中解脫出來。
然而,這個人不甘心,他還是要吃鱉肉。於是他改口對鱉說:“不錯,真有本事,非常精彩!請你再表演一次,我還想再欣賞一遍。這次爬過來,說什麼我也放了你,請來吧!”
鱉算是看清了這個人的醜惡嘴臉,十分憤怒地說:“你要想吃我,就明說好了,何必還這麼煞費苦心地拐彎抹角呢!”鱉怒斥那個偽善的人的惡行,正好揭露了某些偽君子虛偽狡詐的真麵目,他們明明要幹壞事,卻還冠冕堂皇地假裝仁義道德。
至於朋友有益還是有害的問題,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意思是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種。與正直的人交朋友,與守信的人交朋友,與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與諂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與兩麵三刀的人交朋友,與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世界上恐怕找不出一個完全沒有朋友的人吧?就連那漂流在孤島上的魯濱遜,不也有一個土人“星期五”做朋友嗎?但是,朋友有好有壞,有真正知心,遇事願為你兩肋插刀的朋友;也有虛情假意,遇事在你背後插刀的朋友。
那麼,到底哪些朋友好,哪些朋友壞呢?這是我們大家都時常感到困惑、時常感到苦惱的一個問題。
那就仔細琢磨琢磨聖人的話吧,再回過頭看看你身旁,到底哪些是益友?哪些是損友?“損友敬而遠,益友親而近”。
孔子還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孤立,一定會有同誌和朋友。”
道德是一個多麼美好的詞,道德高尚的人是多麼令人景仰啊!所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就是這個意思吧。
孔子談到公冶長,說:“可以把女兒嫁給他。他雖然被關在監獄之中,但那不是他的罪過。”於是便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孔子怎樣選女婿?
一不選錢財,二不選地位,三不選門當戶對,而是注重被選者的人品本身——雖然坐過牢也沒關係,因為那是由於冤假錯案而坐牢,不是他的罪過。
由此看來,嫁給摘帽右派分子也好,嫁給由於其他原因遭迫害受打擊的人也好,都是符合聖人的標準的。至於門不當戶不對、不是大款、不是高幹子弟等,更不是所應計較的問題了。
對於交友和處世,孔子又說過與其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公西赤出使齊國,冉有替公西赤的母親請求小米。孔子說:“給他六鬥四升。”冉有請求增加一些。孔子說:“再給他二鬥四升。”結果冉有竟給了他八十石。孔子說:“公西赤到齊國去,坐的是肥馬駕的車輛,穿的是又輕又暖的皮袍。我聽說過:君子周濟急需而不給富人添富。”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孔子並沒有為此而大發雷霆,而隻是語重心長地說:“公西赤到齊國去會過得很好,完全有能力負擔他母親的生活,因此,我們沒有必要為他錦上添花了,而要去周濟周濟那些窮困的人,為他們雪中送炭。”
這就是所謂“求人須求大丈夫,濟人須濟急時無”。
凡事都有輕重緩急,聖人的心裏是非常有數的。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遇事又何嚐不應做如此處理呢?
量力而行,向那些確實力不從心而又求助於你的人提供支持和幫助。換言之,與人交往要雪中送炭,不要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