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君子之交淡如水2(1 / 3)

7.公私分明,私怨不入公門

朋友之間要公私分明,不要把“私情”的長臂伸過“楚河漢界”,破壞了遊戲規則,讓人接也不是,擋也不是,難免尷尬。同樣,也不要把公家的印章蓋到友情的額頭,讓人心裏不是滋味,傷了友情。

晉悼公執政時期,有個叫解狐的大夫,是名將解揚的兒子。他為人耿直倔強,公私分明,晉國有個叫趙簡子的大夫和他十分要好。

解狐有個愛妾叫芝英,生得貌美體嬌,如花似玉,深得解狐的喜愛。可是有一次有人告訴解狐說,他的家臣刑伯柳和芝英私通。解狐不信,因為刑伯柳這人很忠實。那人於是決定用計使刑柏柳和芝英暴露原形。

第二天,解狐突然接到晉君旨意,要到邊境巡視數月。由於任務緊急,解狐連親近的幕僚刑伯柳都沒帶,就匆匆出發了。

真是天賜良機,芝英不由心中竊喜。可是前兩天她還不敢去找刑伯柳,第三天,她實在熬不住了,就偷偷的溜進了刑柏柳的房間,倆人正在房中卿卿我我、如膠似漆的時候,房門突然大開,解狐滿麵怒容,帶著侍衛站在那兒。原來,他根本沒接到命令要去巡邊,而是就在附近躲了起來,一接到報告,就馬上回府,果然逮個正著。

解狐把倆人吊起來拷打細審,得知原來芝英愛慕刑伯柳年輕英俊,就找機會勾搭成奸。知道情況後,解狐怒火更大,他把兩人痛打一頓,雙雙趕出了解府。

後來,趙簡子領地的國相職位空缺了。趙簡子就讓解狐幫他推薦一個精明能幹、忠誠可靠的國相。他想了想,覺得隻有他原來的家臣刑伯柳比較適合,於是就向趙簡子推薦了他。

趙簡子找到刑伯柳後,就任命他為自己的國相,刑伯柳果然把趙簡子的領地治理得井井有條。趙簡子十分滿意,誇獎他說:“你真是一個好國相,解將軍沒有看錯人啊!”刑伯柳這才知道是解狐推薦了自己。他是自己的仇人,為何卻要舉薦自己呢?也許他這是表明要主動與自己和解吧?於是刑伯柳決定拜訪解狐,感謝他不計前嫌,舉薦了自己。

刑伯柳回到國都,去拜訪解狐。通報上去後,解狐叫門官問他:“你來,是因為公事還是因為私事?”刑伯柳向著府中解狐住的地方遙遙作揖說:“我今天赴府,是專門負荊請罪來了。刑伯柳早年投靠解將軍,承蒙將軍晨昏教誨,像再生父母一樣。伯柳做了對不住將軍的事情,心中本就萬分慚愧,現在將軍又不計前嫌,秉公舉薦,更叫我感激涕零。”

門官又為刑伯柳通報上去。刑伯柳站在府門前等候,卻久久不見回音。他正在疑惑難解的時候,解狐突然出現在門前台階上,手中張弓搭箭,向他狠狠射出一箭。他還來不及躲閃,那箭已擦著他耳根,直奔他身後去了。刑伯柳一下子嚇出了一身冷汗,解狐接著又一次張弓搭箭瞄準他,說:“我推薦你,那是為公,因為你能勝任;可你我之間卻隻有奪妻之恨,你還敢上我的家門來嗎?再不走,射死你!”

刑伯柳這才明白解狐依然對自己恨之入骨,他慌忙遠施一禮,轉身逃走了。

韓非主張“私怨不入公門”,解狐真正做到了這一點,可謂“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值得令人學習。

解狐居然放過與之有“奪妻之恨”的刑伯柳。這且不算,尚要舉薦那位“情敵”擔當大任。這在一般男兒看來是不可理解的,沒殺了他算他小子走運,還舉薦他當官,至於嘛?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解狐在大義麵前具有的是何等的胸懷。

雖然我們不一定能達到解狐那樣“寬容”的境界,但我們實在應效仿解狐的大度和把大利大益放在首位的高風亮節。

8.脾氣永遠大不過度量

脾氣大不過度量。脾氣如山,度量如水。山是死的,水是活的,再高大的山也能被水滲透。用度量容人之過,讓其清夜自捫,這種壓力要比“以牙還牙”大得多。如果你能有這種做人境界,算是修成正果,該享受神仙的福利待遇了。

公理自在人心,有時候雖然你真理在握,但卻能以德報怨,化幹戈為玉帛,這既是自己修養的一種體現,也是在無形之中投資了一筆人情生意,這便極有可能是“一本萬利”的最佳投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這樣一些人,他們常常在一些場合粗暴無禮,無端挑剔,明為己過,卻要倒打一耙,推卸責任,諉過於人。遇到這樣的人時,切忌“以牙還牙,針鋒相對”,而應首先持以冷靜和理智,讓“溝通”得以繼續。如果能做到寬以待人、以德報怨,任何不愉快的事都將迎刃而解,說不定還及時為自己投資了一筆人情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