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淡如水,會讓你感覺很好,也更會讓你受益匪淺。但是,如果過於大意和隨意,忽視可能傷及友誼的禍水,就等於你自己從中撒了把鹽,那味道可就不同了,它會讓你苦不堪言。所以說,與朋友相處往往會比與陌生人相處更難。它能體現你做人的功夫是淺薄,還是老道。對朋友一定要心誠,如初芽施水,需要細致入微。千萬不要像酒肉朋友那樣,三杯下肚,你好我好一切都好,一旦遇到利害關係或有風吹草動,便一哄而散,甚至成為冤家對頭。
1.別讓錢財橫在朋友之間
朋友之間有正常的經濟上的往來是在所難免的,但一定要講原則。如果金錢成了朋友之間“吐不出來又咽不下去”的“難言之隱”時,那麼友誼則麵臨著嚴峻的考驗了。“交義不交財”,莫讓金錢把友情傷害!
所謂朋友,不但在政治上有共同的理想,在事業上有共同的追求,在生活中有基本一致的趣味,而且在經濟上應該互相幫助。朋友之間,禮尚往來,互贈一些物品,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一起吃飯喝酒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如果有人認為“因為是好朋友,在經濟上就可以不分你我”,那就錯了。
友誼的基礎是想法、興趣愛好上的一致和事業理想上的共同追求。俗話說得好,“交義不交財,交財兩不來;要想朋友好,銀錢少打擾”。把友誼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上,就好比把大樓蓋在沙灘上,這種友誼是不牢靠的,認真來說,這樣的友誼不是真友誼,而是假友誼。如果在朋友交往中,在經濟上長期不分你我,有飯大家吃,有錢大家花,那麼,必然帶來許多不良的影響。
首先,會使友誼變質,使純潔的友誼蒙上金錢拜金主義和物質至上主義的灰塵。天長日久,彼此之間的平等關係會變成經濟上的依附關係。
其次,由於物質至上觀念的侵入,朋友之間平等的關係還會被金錢交換關係所代替。這時,被金錢腐蝕了的“友誼”就可能變成掩蓋錯誤甚至包庇違法犯罪行為的“保護傘”;經濟上的不分你我,就會演變成不講原則,不分是非。
最後,因為受金錢腐蝕,“以財交友,財盡則交絕”,最終會使友誼不複存在。但是朋友之間,免不了要牽涉到經濟問題。
比如,請客吃飯。這是一個禮尚往來的事情,朋友之間為了增進友誼,加深了解,一起吃吃飯,娛樂娛樂都是很正常的。甚至一起出去旅遊,尤其年輕人喜歡結伴旅遊。這種情況下,一定要表現得大方一點,因為沒有人願意同小氣的朋友來往,你算計我,我算計你,這種友誼是長久不了的。當然,現在都很時興AA製,親兄弟明算賬,這樣最能獲得大家的認可,但要注意的是,有些人不喜歡AA製,覺得這樣疏遠了感情,那麼就要事先溝通好,要將AA製的形式提前提出來,然後獲得大家的一致認可後再執行。
再比如,人情禮。曾經有媒體反映,中國家庭的一個月的人情禮錢要高出平均收入,這在外國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也許這就代表了“禮儀之邦”的特點吧,遇到紅白喜事,作為朋友、親戚、同事,都要表表心意,尤其是朋友,隨著關係的遠近及輕重有別。
(1)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度
首先是不能超出自己的經濟承受水平,量入為出;其次要考慮到對方的經濟條件,因為中國人都知道這些人情禮都是要“還”的,千萬不要因為送禮讓自己和朋友背上了包袱,那樣對友誼也是一個暗傷。
(2)借錢
這個問題向來是很敏感的。朋友之間,往往是一方不好意思開口,另一方呢,不好意思拒絕。處理這個問題,作為借錢的一方,開口前要想到,能否想出別的辦法,向銀行貸款什麼的;對方的實力如何,借錢給自己是否有難處;自己的償還能力怎麼樣,可以向對方承諾多長時間內一定還清(承諾了就一定要兌現,否則就沒有下次的機會了)。而借錢出去的朋友,一旦朋友開了口,礙於麵子又不好拒絕,而除非真的是大款,否則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借錢給別人還真是比較為難,那麼,你就應該想好了:首先這個朋友是不是有信用,再好的朋友也應該有道德約束,品質不好的人本身就不值得你為借不借錢給他而發愁;然後是自己的實力,是否真有這樣一筆閑錢,還是要從自己的開支中省出,如果是省出來的錢借給別人,就要問問自己願不願意,還要考慮家人的感受;還有,考慮對方的還錢能力是無可厚非的,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要花在刀刃上,有去無回的借錢是絕對不能忍受的。如果朋友已經犯過一次這樣的錯誤,絕對不要再給他第二次騙你的機會,借錢不還的人終歸是沒有信用,不值得一交的朋友。
如此說來,朋友之間,如何正確對待和處理經濟上的關係呢?應該肯定,朋友之間經濟上的幫助是應該的,也是無私的,不圖對方報償的。但這隻是事情的一個方麵,另一個方麵,應該明白,幫助從來是互相的,即使被幫助的一方無力對等地給朋友以相應的幫助,但也要心中有數,記住“來而不往非禮也”的古訓,當有機會對朋友的幫助進行報答時,一定要及時,使這種物質上的來往大體保持平衡。當在朋友之間已經或正在產生較大的經濟利益關係時,則不要忘記“好朋友還須明算賬”,采取適當的方法,互相尊重對方的權益,商妥處理相互經濟利益關係的原則和方法,把權利、義務關係弄清楚。這樣做,看來無情,實則有義,“買是買,送是送”,可以避免許多無益而有害的糾紛,使友誼更加牢固。
2.君子之交不出惡語
指責往往造成傷害,爭吵解決不了問題。如果你因此傷害了別人,及時向人道歉,或許能消除隔閡,撫平他人的傷痛,亡羊尚可補牢,傷害之後,快點送上心靈的“雲南白藥”!
生活中,“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敵人多堵牆”,這個道理是無所不在的。樹敵過多,不僅會使人在生活中邁不開步,即使是正常的工作,也會遇到種種不應有的麻煩。
要避免樹敵,你首先要養成這麼一個習慣,那就是絕不去指責別人。指責是對人自尊心的一種傷害,它隻能促使對方起來維護他的榮譽,為自己辯解,即使當時不能,他也會記下你的不當行為,進而把你疏遠和孤立。
對於他人明顯的謬誤,你最好不要直接糾正,否則好像是故意要顯得你高明,因而又傷了別人的自尊心。在生活中一定要記住,凡非原則之爭,要多給對方以取勝的機會,這樣不僅可以避免樹敵,而且也許可使對方的某種“報複”得到滿足,可以“以愛消恨”。
假如由於你的過失而傷害了別人,你得及時向人道歉,這樣的舉動可以化敵為友,徹底消除對方的敵意,說不定你們會相處得更好。“不打不相識”這一民諺,富含了這一哲理,既然得罪了別人,當時你自己一定得到了某種“發泄”,與其等待別人“回泄”——不知何時飛出一支暗箭,遠不如主動上前致歉,以便盡釋前嫌。
為了避免樹敵,還有一點需要注意,不要企圖通過爭吵來解決問題。實際上,爭吵中沒有勝利者,即使是口頭勝利。但與此同時,你又樹立了一個對你心懷怨恨的敵人。爭吵總有一定原因,總為一定的目的。如果你想使問題得到解決,就絕不要采取爭吵的方式。
爭吵除會使人結怨樹敵,在公眾麵前破壞自己溫文爾雅的形象外,沒有絲毫的好處。如果隻是日常生活中觀點不同而引致的爭論,就更應避免爭個高低。如果你一麵公開提出自己的主張,一麵又對所有不同的意見進行抨擊,那可是太不明智了,幾乎等於把自己孤立起來。因為辯論而傷害別人的自尊心,結怨於人,既不利己,還有礙於人而使自己樹敵,實在是不足取。
漢朝初年,直不疑被晉升,有人嫉妒他,詆毀說:“聽說此人和他的嫂子私通。”這句謠言不久就傳到直不疑的耳朵裏。事實上,直不疑並沒有哥哥,根本不可能和什麼嫂子私通的。但是,直不疑並沒有站出來,在大庭廣眾之下,舉證辟謠。因為,那樣聽到他辟謠的人畢竟是少數,再者,造謠者一計不成,還會造其他謠言的,他隻是自言自語地說了一句:“我根本沒有哥哥,怎麼會……”對於謠言,你越爭辯反而傳播得越快,越是用權力、武力壓製,就越會顯得神秘而真實。直不疑對中傷根本不予理睬,反而很快就止住了中傷。
直不疑和幾個人住在一起時,同屋的一個人假期回家錯拿了另一個同僚的錢。這個人發現錢沒了之後,懷疑是直不疑偷的,直不疑不僅道了歉,還賠了錢。事過不久,那人從老家回來,把拿錯了的錢如數還給了失主。那個曾懷疑過直不疑的丟錢人,覺得自己如此草率很不好意思。這件事後,“直不疑是個了不起的人物”,這種評價很快就傳開了。
直不疑就是用這種不是策略的策略在激烈的官場旋渦中周旋,一直升到了禦史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