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在達爾文應邀參加的一個皇家宮廷宴會上,有位姿容俏麗的貴族太太用責問的語氣問達爾文:“聽你說人是由猴子變來的,請問我也是嗎?”
達爾文稍視一下,然後笑容滿麵地說:“當然是的,不過您不是普通的猴子變的,而是一隻非常可愛而迷人的猴子變的。”
這位貴族太太一聽,雖有慍意卻又十分滿足,隻是哼了一聲便快步離開了達爾文。
達爾文用幽默的語言既捍衛了自己的觀點,又化解了別人對他的敵意,避免了一場不該發生的衝突,甚至是社交危機。
當對方的話語暗含挑釁性、進攻性時,若回答者能巧妙地運用自己所處的優勢,或順手抓住對方語言的弱點、漏洞,反戈一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語言張力也能產生強烈的幽默效果。
父親對兒子的學習成績很不滿,責備道:“林肯像你這麼大時已經是班裏最好的學生了!”
兒子靈機一動,回道:“可是他像您這麼大時已經是美國總統了。”
父親引用少年林肯與兒子作比較,責備兒子不如林肯,不料兒子順勢抓住林肯成年的成就進行精準反擊,一笑之餘我們不得不讚歎兒子的聰明。
麵對別人苛刻的意見和要求時,恰當地回敬對方一個幽默,不僅能夠巧妙地表明你的看法和立場,而且不至於讓場麵過分尷尬。
一個老板讓仆人去買酒,卻不給錢,他的理由是:“用錢買酒,誰都能辦到;如果不花錢買酒,才算有能耐!去吧。”
半個時辰後仆人回來把空瓶交給老板,向老板強調:“從有酒的瓶裏喝到酒,誰都辦得到;如果能從空瓶裏喝到酒,才算能耐。喝吧。”
老板之舉,純屬刁難,仆人則伶牙俐齒,機智地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智慧針鋒相對,以毒攻毒。不僅給了老板一劑辛辣的諷刺,也使我們在會心一笑中感到痛快。
物理學中,有“作用力”時,就必然有“反作用力”。人際關係中也是一樣,有“壓迫力”,就有“反壓迫力”。古人說:“惡聲至,必反之。”意思就是,當別人對我們嚷嚷時,一般人正常的反應就是嚷嚷回去。人生中,誰都難免會遇到需要嚷嚷回去的情況,但這並非是高明的人際互動技巧,最高明的技巧是運用幽默“反擊”。
蕭伯納是英國詼諧劇作大師。一次在一場盛大的遊園會上,一個衣冠楚楚的年輕人上前問他:“你是蕭伯納先生吧?聽說你父親隻是一個裁縫。”年輕人的語氣充滿了輕蔑與不屑。
蕭伯納點頭微笑道:“不錯,我的父親的確是個裁縫。”年輕人步步緊逼:“那……你為什麼不學他呢?”
蕭伯納依然不生氣,他笑著看了年輕人一眼道:“聽說你父親是個謙恭有禮的君子?”年輕人扯了扯衣領,高貴又驕傲地說:“對呀,大家都知道!”
蕭伯納說:“那你為什麼不學他呢?”
年輕人頓覺羞愧萬分,趕緊閃人了。
蕭伯納的幽默“反擊”著實給了這個年輕人一次深刻的教訓,相信他以後一定不敢再在劇作家麵前耍嘴皮子、逞威風了。
笑是精神振奮劑,幽默是走出心理困境的階梯。當人際交往中,因為對方不和善或不合作的態度而使你不得不與其抗爭到底時,那麼你就可以用幽默的行為或語言反戈一擊,使困境或僵局轉為眾人的哈哈大笑,既保全了雙方的顏麵,又打擊了對方的囂張氣焰。
“先生,到了,請付車錢,12馬克。”出租車司機對乘客說。
“很抱歉,我身邊隻有10馬克,請你往回開一段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