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把回擊的鋒芒藏起來,幽默家常常使語言帶上玄虛感,讓你一下子摸不著頭腦。
一位打扮時髦的富商的妻子,來拜訪一位名作家。
她想知道的是什麼是開始寫作的最好方法。
“從左到右。”作家回答。
表麵上順順當當地做了回答,但實際上等於沒有回答,這意味著,這個問題根本不值得回答,這裏反擊的鋒芒被“從左到右”的毫無實用價值的玄虛話語掩蓋了。這裏避實就虛的幽默方法,就是間接化的方法,曲折化的方法,不怕自相矛盾的方法。有時,為了更玄虛一點,更曲折一些,不惜采用答非所問的辦法。
德國一位名叫貝侖哈特的年輕鋼琴家為詩人席勒的詩《鍾之歌》譜曲後,特地舉行了一個演奏會,把大名鼎鼎的勃拉姆斯也請來了。
勃拉姆斯凝神地聽著,有時還滿意地點點頭。
演奏結束後,貝侖哈特問勃拉姆斯:“閣下是否很欣賞此曲?”
勃拉姆斯笑著說:“《鍾之歌》到底是首不朽的詩。”
問的是曲子如何,答的是詩很好。答非所問,似乎連起碼的邏輯也不懂,很玄,但也很曲折地暗示,他所欣賞的是席勒的詩而不是貝侖哈特的曲。
回答越是玄,幽默的攻擊性越是減弱,而到了答非所問、顧左右而言他的程度,軟性就占了上風。原因是針對的鋒芒完全收斂了,正是為了回避正麵的攻擊性才不作直接的回答。
避實就虛就像軍事上的聲東擊西一樣,專門避開對方攻擊你企圖得到回應的地方,而選取其不備的地方進行反攻擊,出其不意而製勝。
汽車上,剛擠上車的約翰對售票員說:“我買半張票!”
售票員奇怪地問:“怎麼買半張票?”
約翰指了指自己被夾在門外的身子說:“我有半個人還在外麵。”
技巧6爭鋒相對
當人際交往中對方擺明了要和你抗爭到底時,那麼你可以用幽默的行為或語言反戈一擊,使困境或僵局轉為自然,讓人得以心理自救。
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體驗:與人談話的時候,發現對方會將你的話一句句頂回去,換之以帶刺的應答,令你陷入談話的僵局。這表明對方不再接受你的談話內容,麵對這種局麵,如果你試圖雄詞辯理駁回他的話,恐怕沒多大的作用,甚至有意無意間使雙方產生敵意。化解這種僵局的最好辦法是用幽默針鋒相對巧解套。
洛克菲勒有個朋友對他說,他借5000美元給好朋友,幾番追討都無音訊,因當時並沒有正式的單據,現在想控告對方也就沒有任何憑證,他問洛克菲勒有何良策討回這筆錢。
洛克菲勒說:“你寫一封信,催他還你10000美元。”
“可是,他隻有欠我5000美元啊!”那朋友說。
“這就對了,當他回信辯解時,你就有證據了。”洛克菲勒回答他。
以上事例中,洛克菲勒針鋒相對與欠債人比誰更“無賴”,使得欠債人就範,不得不辯解自己所欠債務的真實數目,從而達到自己的真實目的——獲取證據。
當別人故意找茬,妨礙你工作的時候,運用幽默針鋒相對也能夠有效地處理好眼前的問題。
19世紀,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一問世,立刻就引起社會的極大震動,尤其是他關於“人是由猿猴進化而來的”的觀點,讓達爾文的身心經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人們或驚奇或圍攻甚或謾罵,可達爾文不但不生氣還經常以微笑和幽默來回敬他的反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