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判斷是否患上憂鬱症(2 / 2)

憂鬱症患者在認知上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對未來感覺到無望感和無助感,認為沒有人能幫助自己,對未來也沒什麼期待。

一般人並不會這樣,一旦遇到事情都會想誰能幫助我?我可以找誰談談?或者自我轉換想法等。認為隻要熬過去,這個困難對我可能是一個考驗,我可以在其中學到經驗及讓自己成長,這就是生命的動力,對未來還是充滿著希望。但是憂鬱症的患者,連這個動力都沒有,反而有強烈的無望感與無助感。

憂鬱症的人在思想上還會不斷自責,有罪惡感和挫折感,在心中不斷的怪罪自己。一般人通常不會怪罪自己,都習慣責怪他人,所以如果聽到親戚朋友或不斷的自責,「我就是這麼糟糕,沒有人會欣賞我」,反而應該去關心、傾聽他的問題,甚至讓他抒發情緒。

二、表情、語言方麵

每個人因為情緒變化,臉部肌肉都會有很多表情產生,有時笑得很開心、有時哭得很悲傷、有時生氣憤怒,這些都是正常的。精神科醫生說,如果一個人都沒有情緒反應,才真的要去看醫生,因為完全沒有情緒,是另一種的病態,所以當一個人表情完全變弱了,沒有太多的表情,或麵無表情,也是憂鬱症的特征。

此外,大部分的憂鬱症患者都不太容易哭,因為已經沒有動力哭了。哭是喜怒哀樂中一種情感抒發,所以會哭是一件好事,但是憂鬱症或精神疾病的患者,常常是因為感情不能抒發、痛苦得不到釋放而沒有動力哭。

我曾經遇過一位輔導老師,他常常需要輔導憂鬱症和躁鬱症的學生,以及處理自殺的問題。他告訴我說,他一個禮拜所承受、所聽到負麵的煩惱相當多,所以每個禮拜都必須找一部感人的影片來看,自己能藉由影片的情境感動落淚,把累積一個禮拜的負麵訊息得到釋放。

佛陀曾開示:「一個人該笑的時候不會笑,該哭的時候不會哭,該悲傷的時候不會悲傷,該歡喜的時候不能歡喜,就是非人。」所以當心靈生病時,臉上會缺乏笑容,對高興的事情也沒有任何的回應。

有些人會問說:「是不是因為太焦慮,還是得了憂鬱症,讓我的記憶力變差了?」雖然憂鬱症會使人在認知、情緒、語言方麵,速度會變慢甚至中斷,但因為注意力不集中、渙散,才導致記憶效果變差,其實憂鬱症並不會直接讓記憶力變不好。

三、行為、知覺方麵

憂鬱症判斷的情形,必須要持續兩個禮拜以上,如果隻是很短的時間,可能是因為適度的壓力,有時反而是讓自己產生了助力與動力。但是如果因為情緒生病導致影響工作、影響生活,大概就可能罹患憂鬱症了。

憂鬱症患者在知覺上最明顯的,就是食之無味、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可能吃不下飯,如果吃了東西,問他好不好吃時也沒什麼感覺,就是他的心沒有作意在這個事情上麵。比如一家人彼此聊天很開心,他也坐在旁邊,但是你問他:「剛才那件事情你讚不讚成?」他會忽然反應過來,然後慢慢的響應你:「你剛才說了什麼?」

憂鬱症的患者,因為一直在想著那個打不開的心結,所以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專心工作,進而影響工作,影響人際關係,也影響家庭生活。以上所說各方麵都是憂鬱症判斷的現象與特征,但還是以症狀持續約兩個星期為重要的指標,且務必找專業的精神科醫生谘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