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內容為從基礎研究到專業設計、從概念到分類,從原理到應用、實驗到操作、分解到綜合的訓練,幫助學生學習如何選擇主題、策劃、文字與圖片的采集與調整、整體設計、成品排版、材料、製作等一係列綜合技能。難點有三個:第一是如何從自己的視角觀察和選擇圖片,這裏有技術的含量:拍攝與采集;第二是理解什麼是版式中“序列適宜性”,並應用到設計和排版中;第三是如何策劃整體的版式設計,在實物中每一個麵和空間都要求展現出統一的風格和序列,並將之物化。
課程要求
課題名稱:版式設計創意訓練
課題內容:“尋找係列”版式訓練
課題時間:18課時
訓練目的:在熟練掌握版式設計的基本原理和形式法則的基礎上,研究有關版式中“序列適宜性”的視覺元素。
教學方式:1.學生分組調研、分析,小組討論彙報。
2.教師ppt演示講解,結合課堂討論、輔導。
3.學生課堂練習與製作。
教學要求:1.尋找和理解、總結版式中各元素的“序列”規律。
2.學會整體策劃與在不同版式中如何運用“序列”設計。
3.版式設計形式感強,整體策劃有條理、信息層次分明。
相關作業:1.從身邊的人和事物或故事出發,通過拍攝發現“序列”主題形態,每個人完成3組以上圖片。
2.對尋找的圖片進行分析、討論,運用版式設計中色彩、圖片等知識點進行調整。
3.將完成“序列”的圖片編寫主題與文字,最終通過拍攝、編輯圖片,文字、色彩、版式等技術,完成一套CD的版麵設計與成品(包括CD外殼、封麵、CD內小冊)設計一套。
1.設計案例:“尋找序列”版式訓練
“序列”可理解為線索、指示性/導向性路徑,或是將一個整體烙上印跡的某種特性,意味著具有關聯的特征在某些事物上反複出現,引申出這些事物之間的整體關聯、交織的涵義。
設計中的“序列”概念正越來越多地決定著我們與視覺信息發生聯係的日常生活,如城市導向(街道標識、指示牌、公共交通)、超市購物(商店標牌文字、商標、符號),網絡搜索(識別、結構、導航)等。人在信息的感覺和認知方麵有一種慣性本能,這使得人對各種事物之間的共性特征會產生特殊的注意力,當它重複出現時,就會喚起記憶,形成關聯和邏輯。例如:如果我們喜歡閱讀某作者的一本書,就會願意去讀他的第二本書;如果我們對某種外包裝裏麵的東西已有正麵評價,也會對外觀相似的其他事物產生好感。
版麵的“序列設計”不單是讓設計元素成為係列,更有“整體設計”的涵義,即通過貫穿始終的某些特征,將多個相互關聯的作品與多個元素組合成一個整體。
版式設計中,視覺元素同樣多樣化,每一類視覺元素都以其特定的規律存在。在這個版式訓練中,需要經過三個階段的思考與實行。
[1]選擇與處理內容:選擇怎樣的主題風格?需要怎樣的視角去觀察與尋找內容?運用怎樣的藝術手段去分類與處理?這是版式設計前期的工作。
[2]敘事形式的相互影響:當數張圖片和相同元素排列強調概念、文字、情感的意義時,選擇何種版式形式可以增加內容的力量,形成敘事或者講故事的方式。
[3]文字與圖像組合風格:對敘事進行整合、相互影響,形成獨特的信息並相互推動了信息的形成。
該課程研究和實踐的核心是建立主題之後通過字體選擇、文本形態、色彩、圖片等將信息設計中的“係列概念”提升。
該課程的目標是研究有關“序列適宜性”的視覺元素,讓學生從身邊的人和事物出發,發現“係列/序列/次序”,通過理解“哪些因素會影響係列的識別”“哪些形式元素會確定或改變係列的內容”等問題,為最終形成一種整體的、係統的、功能性的信息設計觀奠定基礎。
2.知識點
1)版式設計標題與文本的規律
標題的明確性與易讀性在任何閱讀中都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在文字編排中視覺層級非常重要,有節奏、條理清晰的視覺節奏讓易讀性得以體現。印刷品中所用的字體有眾多的種類,根據各種不同的種類,為讀者展示不同的形態,仔細體會各種字體特點,選擇與內容效果相稱的字體做標題非常重要,字體是對頁麵的效果有重大影響的要素,如果選擇不當,往往會導致與主旨偏離的結果。
正文的設計同樣要考慮易讀性,如果設計造成閱讀障礙,那就違背了設計的初衷。文章的易讀性還體現在便於閱讀的文字排版上。文本寬度與讀者眼睛的運動之間有密切的關係,考慮到媒介情況對行長和分段的設定,讀者需要根據行末的轉折而將視線移動到下一行,所以,文本的寬度成為控製閱讀節奏的要素,不同的行寬適合不同節奏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