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M114指揮偵察車
美國M114指揮偵察車技術檔案
車長:4.46米 車寬:2.33米 車高:2.16米
乘員: 1 載員:3人 戰鬥全重:6.9噸
武器:1挺12.7毫米M2機槍、1挺M6O型7.62毫米機槍
發動機:1台118千瓦的雪佛蘭283型 V8 OHV液冷汽油機
最大速度:58千米/小時 最大行程:480千米
1956年1月通用汽車公司下屬的卡迪拉克分公司開始開發新型指揮偵察車,數年之後,這種履帶車輛的原型車完工出廠。當時命名為T114,帶有7.62毫米機槍。1962年該車的生產原型車被移交給陸軍,1963年5月正式被歸入“A”類車輛,並最終命名為M114。
外形特征
M114采用全焊接鋁合金外殼,駕駛員坐在車內前部左側,在車體尾部有1扇圓形大門,可供成員上下,這扇圓形車門,也成為識別M114的重要標誌。該車采用扭杆懸掛,每邊4個負重輪,主動輪在前,從動輪在後,履帶上沒有掛膠。履帶為橡膠箍帶式,每側有減震觀察鏡。
性能特點
M114為基本型,車長部位帶有1挺轉軸安裝12.7毫米勃朗寧M2機槍。1962年該車裝備美國陸軍,曾參加過越南戰爭。到1982年該車已全部退出現役。總產量達3100輛。水上行駛時,M114豎起車前部的防浪板並啟動艙底排水泵,靠履帶劃水推進。鋁合金裝甲可防小口徑武器和彈片的攻擊。
美國康曼多V-100輪式偵察車
美國康曼多V-150輪式偵察車技術檔案
車長:5.69米 車寬:2.26米 車高:2.54米
乘員:3人 載員:2人 驅動形式:4×4
戰鬥全重:9.89噸
發動機:1台149千瓦克萊斯勒公司的361型V-8汽油機
最大速度(公路):88千米/小時
最大速度(水上):5千米/小時
最大行程(公路):644千米
1962年美國卡迪拉克·蓋奇公司開始投資研製能適應多種用途的(4×4)輪式裝甲車。1963年3月完成第一輛樣車,稱為康曼多V-100輪式偵察車,該車為康曼多裝甲車係列的基型車,於1964年製成首批生產型車。曾在越南戰場上廣泛用做護送車和空軍基地以及其他重要目標的巡邏車。
V-200誕生
V-100輪式偵察車采用克萊斯勒公司功率為149千瓦的361型V-8汽油機,最大速度為100千米/小時,戰鬥全重7.37噸。美國空軍目前仍使用該車執行機場警戒任務。 1969年該公司繼V-100之後又研製了康曼多V-200裝甲車,動力裝置改用克萊斯勒公司功率為202千瓦的440CID型柴油機,最大速度為96千米/小時,戰鬥全重1.73噸。該車隻售給新加坡,現已不再生產。
取而代之
1971年10月,該公司又研製出V-150車以取代V-100和V-200。目前美國已生產的V-100、V-150、V-200共有3300多輛,除裝備美國陸軍和空軍外,還出口20多個國家。該公司曾提供兩種康曼多V-150S“突擊隊”裝甲偵察車(V-150的改進型)參加1981年舉行的輕型裝甲車輛競爭。兩種車型均裝雙人炮塔,但武器不同。目前,美國空軍位於內華達州的耐裏斯空軍基地仍裝備有大批的V-100,主要用來模擬俄製SA—9型防空導彈係統及其他俄製防空武器。
V-150裝甲車
V-150裝甲車是在V-100和V-200輪式裝甲車的基礎上改進製造的,玻利維亞、博茨瓦納、喀麥隆、埃塞俄比亞、加蓬等國都有裝備。它采用了焊接車體,可防7.62毫米口徑的輕武器槍彈及彈片等。駕駛員位於車體前方,車長位於駕駛員右側;載員艙位於車長和駕駛員後麵,其頂部中央安裝有能旋轉360度的手動轉塔,前部無觀察裝置,在樞軸上安裝1挺7.62毫米機槍,有200發待發子彈,另外3000發貯存在車體內。動力艙位於車後左側,在車體頂部和左側部開有拆裝口。發動機冷卻係統使用1個風扇和管式散熱器並附加1個平衡箱用以提高散熱能力,風扇和氣道設計保證了最高的氣流效率和最小的功率損失。冷卻係統可在環境溫度為攝氏54.4度的條件下工作。動力艙內裝有滅火裝置,由駕駛員手動操縱。
V-150搶救車
V-150搶救車是一種變型車,它的結構與基型車相似,主要搶救設備有吊車、駐鋤和絞盤。在工作時用兩根連接到車輛後部的鋼繩使A形框架得到支撐。懸臂由兩個千斤頂支撐,最大起吊重量為4536千克,不用時靠在車體後部。在車體前部有液壓驅動的駐鋤,用與絞盤和懸臂相同的控製裝置進行控製。絞盤裝在車體中央,鋼繩從車長頂艙前端引出。此外,車內攜帶的設備還有1根15.24米長的壓縮機軟管、燃料輸送泵、千斤頂、工作台、手提式聚光燈、輔助鋼繩、工具和牽引杆。
美國AAV7係列兩棲戰車
美國AAV7兩棲戰車技術檔案
車長:7.94米 車寬:3.27米 車高:3.26米
乘員:3人 載員:25人
裝甲厚度: 12—30毫米 戰鬥全重:22.84噸
武器:12.7毫米機槍
發動機:1台294千瓦康明斯8V-53T型8缸水冷渦輪增壓柴油機
最大速度(公路):64千米/小時 最大行程:482千米
最大速度(水上):13.5千米/小時
針對LVTP5兩棲戰車的缺點,1964年3月美國海軍戰隊提出研製新型LVTP車的要求,由食品機械化學公司軍械分部承擔該項工作。研製工作始於1966年2月,1967年9月完成第一批代號為LVTPX12的樣車,炮塔裝有820-L85式20毫米機關炮和M73E7.62毫米並列機槍,10月交付海軍陸戰隊進行試驗。
突出特點
1970年6月食品機械化學與美國國防部簽訂了製造942輛不帶武器平台的LVTP7(現稱AAV7)的合同。1972年3月正式裝備部隊。在海軍陸戰隊中,AAV7兩棲戰車裝備於兩棲突擊營,每營共有187輛AAV7、15輛AAVC7A1和5輛AAVR7A1。與LVT-P5A1相比,AAV7車水上陸上機動性能都有提高,車重減輕,每小時使用費用和維修量大大減少,履帶壽命也由200小時增加到600小時。
車體結構
AAV7車體為5083鋁合金裝甲板整體焊接式全密封結構,能防禦輕武器、彈片和光輻射燒傷。車體外形呈流線型,能克服3米高的海浪並能整車浸沒入波浪中10—15秒。駕駛員和車長一前一後位於車前左側,各有1個單扇後開艙蓋和7個觀察鏡,可以進行360度觀察。駕駛員配有M24紅外夜視潛望鏡,車長前方有1個可升高的M17C潛望鏡,以便越過駕駛員艙蓋觀察前方。
性能特點
AAV7動力艙位於車首中央、駕駛員的右側,動力通過帶閉鎖裝置的變矩器傳遞到綜合式液力傳動裝置,再經變速箱輸出端傳到車體上的側減速器,最後傳到主動輪。傳動裝置主要部件是變矩器、電液控製離合器和液態轉向係統,同時具有變速、轉向和製動功能。裝在液力變矩器殼體上方的分動箱通過電液控製離合器可以把發動機動力提供給噴水推進器和發動機冷卻係統。
動力裝置
AAV7的減速和停車製動通過機械操縱的油冷多片式摩擦製動器完成。動力裝置上方裝有1個風扇和散熱器,空氣進出均經由車頂防彈格柵。浮渡時格柵下方的液壓驅動門關閉空氣進出口,車內所需空氣則由裝在駕駛員右側車頂上的液壓驅動空氣閥門進入車內。此時靠與車底連成整體結構的接觸式冷卻器進行冷卻。
水中漫步者
AAV7在浮渡時由兩個裝在車體後部兩側的噴水推進器驅動。分動箱的動力通過舷台頂部的直角變速器和延伸到車尾的驅動軸驅動噴水推進器。該推進器為鋁製混流式水泵,每個噴水口後麵各裝有1個電液控製的鉸接導流器,可使車輛在水中倒行、轉向及繞自身軸線旋轉。水中最大前進速度為12.87千米/小時,倒行速度為3.129千米/小時,也可同時用履帶劃水驅動。
發展目標
為使AAV7兩棲裝甲車兼有輸送人員登陸和進行戰鬥的能力,美國海軍陸戰隊提出了登陸車現代化改進計劃,主要目標是延長車輛部件壽命、降低成本、加強防護和提高火力。AAV7基本上分兩個階段,即研製階段和改進階段,其目標是提高車輛在現代戰爭中的生存能力、支援能力和戰鬥能力,保證在21世紀初研製出新型兩棲裝甲戰鬥車輛之前,使美國海軍陸戰隊保持有較高水平的裝備。
AAVC7A1指揮車
AAVC7A1指揮車(原稱LVTC7)的研製代號為VTCX2,與AAV7基型車相似。機槍炮塔換成了普通的單扇艙蓋,車上以樞軸式安裝有M60D式7.62毫米機槍。該車車內有車長、駕駛員、副駕駛員/機槍手、5名電台報告員和4名參謀共12名乘員。車上裝有1台用來發電的4缸風冷汽油機,為通信設備提供電源,還裝備有導航係統。
超級變型車
除了AAVC7A1指揮車,AAV7還有其他不同的變型車,如AAVR7A1搶救車(原稱LVTR7)、LVTE1工程車、LVTH7榴彈炮車、裝火箭掃雷係統的AAV7A1車、AAVE7A1工程車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AAVE7A1工程車,該車為新設計車型,用於海灘地域開辟道路,清除障礙。此外,車前裝有液壓驅動雙工作方式的推土鏟,並有MKI Modo直列裝藥掃雷係統。
美國AIFV履帶式裝甲步兵戰車
美國AIFV履帶式裝甲步兵戰車技術檔案
車長:5.29米 車寬:2.82米 車高:2.7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