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四章 裝甲車綜述3(1 / 3)

德國TPz-1輪式裝甲輸送車

1966年德國亨舍爾公司、MAN公司等5家公司組成了總設計局,研製了新型輪式車,該車被命名為德國TPz-1輪式裝甲輸送車,也稱“狐狸”裝甲輸送車。它是1964年德國陸軍發展的戰後第二代中噸位(3.5—10噸)輪式裝甲車,TPz-1均可以水陸行駛。

生產狀況

1977年德國陸軍同亨舍爾公司簽訂合同,並根據戴姆勒—苯茨公司的特許生產TPz-1型裝甲人員輸送車996輛,其中包括帶RASIT戰場搜索雷達的偵察車110輛、指揮與通信車134輛、三防探測車140輛、戰鬥工程車220輛、電子戰車172輛、救護和後勤供應車220輛。

武器裝備

德國在TPz-1的底盤上研製了野貓雙30毫米自行高炮;試驗安裝105毫米超低後坐力炮以及柯克裏爾90毫米MK3霍奇基斯裝甲人員輸送車。1983年,委內瑞拉訂購TPz-1型裝甲車10輛,該車裝有1挺12.7毫米機槍和拉力為78.48KN的絞盤,車內沒有三防裝置,但安裝了煙幕彈發射器等。

意大利6614型輪式裝甲輸送車

意大利6614型輪式裝甲輸送車技術檔案

車長:5.86米 車寬:2.50米 車高:2.18米

乘員:1人 載員:10人 戰鬥全重:8.5噸

武器:1挺M2 HB式12.7毫米機槍 驅動形式:4×4

發動機:1台118千瓦伊維科8062.24型直列水冷渦輪增壓柴油機

最大速度(公路):100千米/時

最大速度(水上):4.5千米/時

最大行程(公路):700千米

6614型輪式裝甲輸送車是意大利菲亞特和奧托·梅萊拉公司於20世紀60年代末聯合研製的。菲亞特公司負責車體和機動部件,奧托·梅拉拉公司負責武器裝備。該車許多部件均與菲亞特6616型(4×4)裝甲偵察車相同,主要用於機場巡邏,同時也用於意大利駐黎巴嫩的部隊。作為北約盟軍歐洲機動部隊的裝備,也在丹麥、挪威做過試驗。目前,該車已在朝鮮特許生產。

結構特點

6614型輪式裝甲輸送車車體為全焊接鋼板結構,能防輕武器和殺傷地雷。它裝有1挺M2 HB式12.7毫米機槍和5個潛望式觀察鏡,也可裝備其他武器,如全密閉的炮塔可裝1挺或2挺7.62毫米機槍。後部還有2個向兩側打開的頂艙蓋以及通風裝置,能在載員艙內進行射擊並能通過大門迅速上下車。

百變的功能

6614型輪式裝甲輸送車為水陸兩用,水上行駛靠輪胎劃水。動力艙內裝有滅火裝置;車內安裝了電台和車內通話器等。任選設備包括主動或被動夜視設備、空調裝置、滅火裝置、備用車輪和掛鉤,每組共有3具76毫米煙幕彈發射器。除作輸送車外,該車還可作裝甲偵察車與國內安全車。計劃中的變型車還有指揮車、自行迫擊炮、救護車與運貨車等。

蘇聯BRDM-2水陸兩用輪式偵察車

蘇聯BRDM-2水陸兩用輪式偵察車技術檔案

車長:5.75米 車寬:2.35米 車高:2.31米

乘員:2人 載員:3人 戰鬥全重:7噸

武器:1挺14.5毫米機槍、1挺7.62毫米機槍、6個賽格反坦克發射器

驅動形式:4×4

發動機:1台103千瓦GAZ-41型8V水冷汽油機

最大速度(公路):95千米/小時

最大速度(水上):10千米/小時

最大行程(公路):750千米

BRDM-2水陸兩用輪式偵察車是蘇聯於20世紀60年代初設計的。該車在BRDM-1偵察車的基礎上作了大量改進,其中包括全封閉的武器裝備、後置的大功率發動機,從而使車輛的水陸性能均獲得很大改善。

結構特點

BRDM-2為全焊接鋼車體。駕駛員位於車內左前部,車長在其右側,車的前麵是防彈玻璃窗,帶防護裝甲板。當玻璃窗被掩護後,駕駛員和車長利用其前麵和兩側的潛望鏡進行觀察。車機上有2個圓形艙蓋,能開至垂直位置,這是唯一的進出口。單人炮塔安置在車體中央,車體兩側各有1個射孔,在其後兩側各有3個突出車外的觀察窗,可向前後觀察。炮塔為手動回轉,機槍手的座位可調高,望遠瞄準鏡在主機槍的左側。

裝備狀況

BRDM-2的動力艙在車體後部,頂上有2個進氣百葉窗,排氣管布置在車體兩側。兩側前後輪之間各有2個鏈驅動的腹輪,可由駕駛員操縱放下,改善越野和越壕性能,配有輪胎中央充放氣係統。該車為水陸兩用,水上靠尾部的噴水推進器推進,噴水推進器的噴水管不用時由蓋板蓋住,車前安裝有防浪板。此外,該車安裝有三防裝置,製式設備包括紅外駕駛燈、可車內操縱的紅外探照燈、前置絞盤、無線電設備有地麵導航係統。

蘇聯BTR-60P輪式裝甲輸送車

蘇聯BTR-60P輪式裝甲輸送車技術檔案

車長:7.56米 車寬:2.83米 車高:2.06米

乘員:2人 載員: 12—16人 裝甲厚度:7—9毫米

驅動形式:8×8 戰鬥全重:9.98噸

武器:1挺7.62毫米機槍或1挺12.7毫米機槍

發動機:2台66千瓦的GAZ-49B 型6缸直列水冷柴油

最大速度(公路):80千米/小時

最大速度(水上):10千米/小時

最大行程(公路):500千米

20世紀60年代,蘇聯為了適應陸軍全部摩托化的需要,研製了BTR-60係列輪式裝甲輸送車。該係列包括BTR-60P、BTR-60PA和BTR-60PB3三種型號,其中,BTR-60P為基型車,它是BTR-60係列裝備數量最多的一種,於1961年裝備軍隊,主要用來代替BTR-152(6×6)裝甲輸送車。

發展狀況

BTR-60P無裝甲頂蓋,車體為敞開式結構,1963年改進成BTR-60PA。1965年初,在BTR-60PA的基礎上又改進成了BTR-60PB,並於1966年先後裝備了摩托化步兵師和海軍陸戰隊。此外,BTR-60P還有BTR-60PU指揮車和BTR-60PB前進對空聯絡車等多種變型車,在許多國家裝備使用。

結構特點

BTR-60P的車體是船形結構,由裝甲板焊接而成,前部為駕駛艙,中間為載員艙,後部為動力艙。駕駛員位於車前左側,車長在右。他們前麵都有擋風玻璃,戰鬥時可用頂部鉸接的裝甲板防護。車長和駕駛員通過觀察孔進行觀察,夜間可換成紅外潛望鏡,駕駛員左側和車長右側還各有1個觀察鏡。步兵坐在載員艙內的長椅上。車體每側有3個射孔和1個門。必要時車頂可裝上帆布篷。

性能特點

BTR-60P為水陸兩用,水上行駛靠車後的單個噴水推進器。噴水推進器包括鋁製外殼、螺旋槳、蝸杆減速器和防水活門,螺旋槳裝在殼內。車前防浪板一般疊放在前下甲板上。該車無三防裝置。車體前部安裝了1挺7.62毫米機槍,有些車輛安裝12.7毫米機槍。

BTR-60PA誕生

由BTR-60P車改進成BTR-60PA型的改進項目包括在載員艙增加了裝甲頂蓋、安裝有三防裝置、車長和駕駛員都有1扇向後打開的艙蓋。載員艙頂部開有兩個艙蓋,車體每側有3個射孔,但沒有側門,步兵沿兩側坐在長椅上。

武器裝備

在BTR-60PA基礎上改進成BTR-60PB型的改進項目包括安裝單人旋轉炮塔,炮塔裝14.5毫米KPUT重機槍和7.62毫米PKT並列機槍,兩者均為手動。載員艙頂部開有兩個艙蓋,車體每側有2或3個射孔和1個觀察鏡。後期生產的BTR-60PB車也像BTR-70車一樣,在炮塔頂附加了1個潛望式瞄準鏡。

車型演變

BTR-60係列的變型車有BTR-60PU,該車是在BTR-60P上裝有發電機、通信設備、天線、地圖板以及指揮員座位等,此外,還有BTR-60PB對空聯絡車,該車是拆除BTR-60PB的炮塔武器,並安裝有機玻璃的觀察窗。車內裝有通信設備及發電機等。

美國M548履帶式運貨車

美國M548履帶式運貨車技術檔案

車長:5.89米 車寬:2.69米 車高:2.71米

乘員:1人 載員:3人 戰鬥全重:12.88噸

武器:1挺7.62毫米機槍或1挺12.7毫米機槍

發動機:1台158千瓦通用汽車公司6V-53型6缸水冷柴油機

最大速度:64千米/小時

最大行程:483千米

美國M548履帶式運貨車是利用M113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的機動部件在1960年為美國陸軍通信兵研製的,作為安裝AN/MPQ-32對敵炮兵雷達係統的高機動性運載車,它並未進入生產階段。後來又設計成了一種用柴油機的、代號為XM548E1的改進型車,動力裝置和機動部件與M113A1裝甲人員輸送車通用。

動力裝置

M548的懸掛裝置是扭杆式的,有5對負重輪,前置主動輪和後置誘導輪,無托帶輪。在第一個和最後一個負重輪處裝有液壓減振器,履帶上側部覆蓋了橡膠裙板。負重輪、主動輪、主動輪架、履帶調節器、誘導輪、減振器和履帶都與M113A1相同,但扭杆的直徑較大,側傳動有不同的速比。此外,該車有兩棲能力,在水中靠履帶劃水。

超級變型車

M548的變型車很多,其中最典型的就是1982年研製的M1015運貨車,它主要用於運載集裝箱或裝電子係統用的百葉集裝箱。AM1015製式化後被定型為M1015。該車除了攜帶AN/TSQ-114A通信截收和測向係統以及AN/MLQ-34戰術幹擾係統外,還有篷布,在車輛右前方裝有伸縮式天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