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AMX-VCI步兵戰車
法國AMX—VCI步兵戰車技術檔案
車長:5.70米 車寬:2.67米 車高:2.41米
乘員:3人 載員:10人 戰鬥全重:15噸
武器:1門20毫米機關炮、1挺7.62毫米機槍
發動機:1台206千瓦博杜安公司的6F11SRY型6缸水冷渦輪增壓柴油機
裝甲厚度:10—30毫米 最大速度:64千米/小時 最大行程:440千米
AMX-VCI步兵戰車是法國在20世紀50年代為了替換霍奇基斯公司的TT6和TT9裝甲人員輸送車而研製的。1955年第一輛樣車研製成功,次年裝備法軍,共生產了3000多輛。除法國外,阿根廷、意大利、荷蘭、科威特等國的軍隊也有裝備。目前法軍的AMX-VCI步兵戰車正逐步被性能更好的AMX-10P步兵戰車所取代。
裝備設置
AMX-VCI的車體為鋼裝甲全焊接結構。車底盤與AMX-13輕型坦克相似。車體分為3個艙室,駕駛艙和動力艙在前,載員艙在後。載員艙兩則各有1個上下雙扇門,下門上有2個射擊孔。車體後麵的雙扇門上各有1個射擊孔。裝備有1挺20毫米機關炮和1挺7.62毫米機槍,火炮采用了雙向供彈裝置,可單發或連發射擊。發動機是博杜安公司的206千瓦的6缸水冷渦輪增壓柴油機,配用機械式變速箱。行動裝置采用扭杆懸掛、液壓減振器、持膠履帶。為便於涉渡,車前裝有防浪板,車內裝有三防裝置。
眾多變型
AMX-VCI步兵戰車有很多變型車。如安塔克反坦克導彈發射車,米蘭反坦克導彈發射車,VTT/LT射擊指揮車、VTT/PC指揮車、VTT/RATAC拉塔克雷達車、VCG戰鬥工程車、可載3000千克貨物的運貨車以及裝有1門湯姆遜—布朗特公司120毫米MO 120LT迫擊炮的VTT/PM自行迫擊炮等。
法國潘哈德AML輪式偵察車
法國潘哈德AML輪式偵察車技術檔案
車長:5.11米 車寬:1.97米 車高:2.07米
乘員:3人 戰鬥全重:5.5噸 裝甲厚度:8-12毫米
武器:1門90毫米火炮、1挺7.62毫米機槍
發動機:1台66千瓦潘哈德公司生產的4HD型4缸風冷汽油機
最大速度:90千米/小時 最大行程:600千米
潘哈德AML輪式偵察車是1961年開始裝備法軍的。它不僅具有水上行駛能力,而且還有十多種變型車,可換裝不同的炮塔和武器。除了裝備法軍外,AML輪式偵察車還被出口到30多個國家,整個AML係列裝甲車的生產數量已超過了4800輛。
研製經過
在北非戰場上,法國應用了英國製造的費列特輪式偵察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1956年,法國陸軍提出要研製性能及裝備火力較強的類似車輛。經過激烈的競爭,法國潘哈德公司研製的“潘哈德245型”被法國陸軍采用,並被命名為AML。1961年交付法國陸軍第一批定貨。從此AML便開始了大批量生產,而且它的係列產品也在不斷增加,不過目前僅用於出口。桑達克—奧斯特瑞爾有限公司獲取了AML在南非的生產權,但被命名為“大羚羊”。
布局設置
裝備90毫米炮塔的AML偵察車為全焊接鋼車體。駕駛艙在前,戰鬥艙居中,動力艙在後。駕駛員居前部,有1個右開單扇艙蓋,3個整體式潛望鏡,夜間行駛時,中間1個可換為紅外或微光潛望鏡。在水上行駛時,主要依靠車尾的推進器推進,速度可達6—7千米/小時。轉向與陸地上一樣,都是依靠前輪。此外,與空調裝置和浮渡裝置一樣,三防裝置、夜戰觀瞄係統可任選。浮渡裝置充有膨脹的聚氨酯,可防空心裝藥彈,即使被燃燒彈擊中也不會起火。
蘇聯BTR-152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
BTR-152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是1950年蘇聯在ZEL-157卡車底盤上改裝成的,50年代開始裝備蘇軍。雖然現在蘇軍中的BTR-152已經被BTR-60係列車取代,但它仍廣泛用於世界各地。
大體布局
BTR-152裝甲車的車體由鋼板焊接,前部為動力艙,中間是駕駛艙,載員艙在後部。前部裝甲百葉窗可能保護散熱器,不被輕武器火力損壞。駕駛員位於左側,車長在右側,他們前麵都有擋風玻璃。車長、駕駛員各有1個側門。為了便於觀察,側門除開有觀察縫隙外,上部還可向外、向下折疊。車長、駕駛員頂部均有裝甲防護。載員艙為敞開式結構,兩側乘坐的17名步兵通過雙開門上下車輛。車體兩側各開3個射孔,每個後門有1個射孔。
武器裝備
BTR-152裝甲車的動力裝置是ZEL-123直列6缸水冷柴油機,最大功率為81千瓦,它的動力經變速箱、分動箱、傳動軸傳至前後軸及其車輪。在駕駛艙頂部裝甲蓋上和載員艙每側共安裝3個機槍座,前機槍一般采用7.62毫米機槍或12.7毫米重機槍;側麵一般安裝7.62毫米機槍。
蘇聯BTR-40輪式裝甲輸送車
蘇聯BTR-40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技術檔案
車長:5.00米 車寬:1.90米 車高:1.83米
乘員:2人 載員:8人 戰鬥全重:5.3噸
驅動形式:4×4 武器:1挺7.62毫米機槍
發動機:1台59千瓦的直列6缸水冷柴油機
BTR-40(4×4)是蘇聯采用GA3-63卡車底盤改裝的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1947年研製,1950年裝備於部隊,也可作為指揮車和偵察車使用。1950年底,雖然蘇聯BTR-40(4×4)已被BRDM-1(4×4)偵察車取代,但它仍廣泛用於世界各地。
結構特點
蘇聯BTR -40(4×4) 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車體由鋼板焊接,動力艙在前,駕駛艙居中,載員艙在後。駕駛員位於左側,車長在右側,兩人前麵都有擋風玻璃。車長、駕駛員各有1個側門,側門上方有1個觀察縫隙。後載員艙為敞開結構,車體左側安裝備用車輪。BTR -40(4×4)無三防裝置和夜視設備,不能水上行駛。
其他變型車
在BTR-40(4×4)的基礎上還發展了BTR-40B裝甲人員輸送車,增加了載員艙裝甲頂蓋並有4扇頂艙蓋。BTR-40B有2名乘員和6名步兵,1957年裝備軍隊。目前裝備的主要是BTR-40B。除了擁有BTR-40B變型車外,BTR-40(4×4)還擁有BTR-40A防空車、BTR-40X化學偵察車以及BTR-40賽格反坦克導彈發射車。
蘇聯BTR-50P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
蘇聯BTR-50P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技術檔案
車長:7.08米 車寬:3.14米 車高:2.3米
乘員:2人 載員:20人 戰鬥全重:14.2噸
發動機:1台177.6千瓦的V型6缸水冷柴油機
武器:(無固定武器)1挺7.62毫米機槍或1挺14.5毫米重機槍
最大行程(公路):400千米
最大速度(公路):44千米/小時
最大速度(水上):11千米/小時
蘇聯BTR-50P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為BTR-50係列裝甲輸送車中最著名的一款,車體為敞開式結構,於1955年裝備部隊,1957年11月在莫斯科閱兵式上首次露麵。隨後又出現了一係列改進型,其中BTP-50PK為該係列的最後一種車型,車體改為密閉式結構。多年來,BTR-50P裝備於蘇聯坦克師屬摩托化步兵團,但目前大部被BMR-1步兵戰車所代替。此外,捷克斯洛伐克還利用BTR-50P研製成了OT-62A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
結構特點
BTR-50P的車體用鋼板焊接,乘員艙在前、載員艙居中、動力傳動裝置在後。車長位於車前左側,有3個觀察鏡和1個向前打開的單扇艙蓋。駕駛員位於前部中央並有1個向上、向外打開的單扇艙蓋和1個觀察鏡,艙蓋底下的車體上有3個潛望鏡。駕駛員上方裝有白光或紅外探照燈。前上甲板裝有紅外夜間駕駛儀。為使車輛在極嚴寒氣候條件下工作,BTR-50P還安裝了製式加溫裝置。
水陸兩棲
BTR-50P不僅能在陸地行駛,而且也能在水上行駛,水上靠車後兩個噴水推進器推進。為實現車輛水上轉向,應關閉內側的噴水推進器。1981—1982年美國曾在埃及對BTR-50PK裝甲人員輸送車進行水上行駛試驗,雖然該車發動機冷卻條件差,但美國認為,BTR-50PK裝甲人員輸送車的水上性能略優於美國M113A1車。
蘇聯BRDM-1水陸兩用輪式裝甲偵察車
蘇聯BRDM-1水陸兩用輪式裝甲偵察車技術檔案
車長:5.70米 車寬:2.25米 車高:1.90米
乘員:2人 載員:3人 戰鬥全重:5.6噸
武器:1挺7.62毫米機槍 驅動型式:4×4
發動機:1台66千瓦的直列6缸水冷汽油機
蘇聯於1956年2月完成了BRDM-1的第一輛樣車,並在黑海地區進行試驗,1957年末開始投產。該車最早出現於1959年春季,以後提供給華沙條約國。現在蘇聯前線部隊的BRDM-1水陸兩用輪式裝甲偵察車已全部被BRDM-2偵察車取代。
結構特點
BRDM-1偵察車為全焊接鋼車體,發動機前置,乘員艙在後。駕駛員和車長分別位於乘員艙前部左右兩側,他們前麵帶刮水器的玻璃觀察窗都有可開啟的裝甲護蓋,當裝甲護蓋關閉時,可通過上麵的觀察鏡進行觀察。車頂上有1個雙扇艙蓋,乘員艙後麵有向兩側開啟的雙扇車門。此外,在車體兩側的前後輪之間各有2個腹輪,可由駕駛員放下以增強越野和越壕能力。BRDM-1為水陸兩用,車前部安裝有防浪板,水上行駛靠尾部的噴水推進器。
超級變型車
BRDM-1的變型車相當多,其中最典型有BRD M Y指揮車、BRDM RX化學輻射偵察車、BRDM-1斯拿波反坦克導彈發射車、BRDM-1斯瓦特反坦克導彈發射車以及BRDM-1賽格反坦克導彈發射車。
美國M59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
美國M59A1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技術檔案
車長:5.61米 車寬:3.26米
車高:2.77米 乘員:2人
載員:10人
戰鬥全重:19.32噸
武器:1挺12.7毫米機槍
發動機:2台通用汽車公司生產的93千瓦302型6缸直列水冷汽油機
最大速度(公路):51.5千米/小時
最大速度(水上):6.9千米/小時
最大行程:164千米
M59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是美國陸軍於1951年設計的,該車於1953年12月定型,從1954年2月到1959年3月,食品機械化學公司共製造了4000多輛,取代了部隊原裝備的M75非水陸兩用車。但由於該車功率不足,僅能在很平靜的水域中使用,於是1960年便停止生產,1961年被M113型裝甲人員輸送車取代。
結構特點
M59的車體是全焊接鋼板結構,駕駛員位於車前左側,其單扇艙蓋上裝有1個整體式M17潛望鏡,可換成M19紅外潛望鏡,駕駛員前方另裝有3個M17潛望鏡。從編號2942號以後的M59都改為M59A1,能水陸兩用,水上行駛時用履帶劃水。車前部裝有鉸接翻轉型防浪板。在履帶上方安裝了橡膠側板,可以減少水上行駛阻力。
其他變型車
M59的基型車本身就能用作救護車、指揮車、運貨車、偵察車和裝有M40式106毫米無坐力炮的武器運輸車等。其中唯一正式裝備的是M84式107毫米自行迫擊炮,於1955年11月定型。車上裝有與M59A1車相同的M13型指揮塔。車上有6名乘員,包括駕駛員、車長、炮長、裝填手和兩個彈藥手。
美國LVT-4兩棲登陸車
美國LVT-4兩棲登陸車技術檔案
車長:7.95米 車寬:3.25米 車高:2.46米
乘員:3人 載員:30人 戰鬥全重:16.5噸
武器:2挺12.7毫米M2機槍
發動機:1台185千瓦W-670型7缸風冷航空發動機
最大速度(公路):32千米/小時 最大行程:530千米
最大速度(水上) :12千米/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