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 裝甲車綜述2(2 / 3)

美國LVT-4兩棲登陸車是一種半輪半履的兩棲登錄裝甲車,在二戰期間曾風光一時。它是在LVT-1無裝甲防護的履帶式兩棲登陸車的基礎上研製的,這種特殊的裝甲車,前部看像汽車,後部看像拖拉機或裝甲車。它們幾乎參加了二戰中德軍的每一次重大軍事行動,尤其在太平洋島嶼爭奪戰中和歐洲戰場上大量使用。

紅極一時

美國LVT-4兩棲登錄車起到推進作用和主要承重作用的是後部的履帶,前部的輪胎起部分承重作用及用於轉向。它的戰鬥全重一般為16.5噸,屬於輕型裝甲車輛一類,其越野能力比軍用卡車要強得多,在一定程度上綜合了輪式和履帶式車輛的優點,這也是它能紅極一時的原因。此後,美國陸軍也受到LVT係列兩棲登陸車的啟發,研製出了適於陸軍需要的Dukw輪式兩棲登陸車。

美國LVT-P5履帶式兩棲裝甲戰車

在太平洋戰爭中,由於需要連接攻擊日本海軍和使步兵登陸占領島嶼,美海軍陸戰隊提出了需要一種新型的水陸兩用履帶式登陸車。根據這一要求,1950年12月英格索爾公司與海軍船務局簽訂合同,研製出了新一代的兩棲裝甲戰車——LVT-P5履帶式兩棲裝甲戰車。

裝備狀況

LVT-P5於1952年開始生產並持續到1957年,先後共製造了1124輛。該車體型笨重,外形為平行六麵體,但是威力大,1956年首次用於黎巴嫩登陸作戰。到20世紀60年代,LVT-P5全部在動力艙頂部裝上了盒式通氣管,並進行了一些其他少量改動,定名為LVT-P5A1。

不足之處

由於LVT-P5在越南戰爭中暴露出來的車身大、重量重、水上速度和陸上速度低等缺點,1964年3月美國國防部提出設計新型車輛要求。之後,食品機械化學公司設計並製成了LVT-P7,該車於1971年服役。1974年LVT-P5車族退役,部分轉賣給菲律賓、中國台灣省和智利。

結構特點

LVT-P5車體是駁船形全焊接結構,甲板內側由骨架支撐,是剛性防水密封殼體。為了提高水上機動性,車體前甲板和底甲板製成倒V形。車前的液壓驅動跳板鉸接在車體上,由內外兩層鋼板組成,中間用等間隔的板條隔開,車體開口四周黏有實心橡膠密封圈,以保證跳板關閉時的密封性。

美國M113裝甲輸送車

M113裝甲輸送車是美國投產的第一種鋁合金裝甲車輛,他不僅是美國的製式裝甲輸送車(主要用於協同M60A3坦克作戰),也是當時西方國家使用最廣泛的軍用履帶式裝甲車,有近50個國家和地區裝備。M113采用了不同零部件和改裝車頂結構,越野機動性能優越,既能空投空運又能水陸兩用。

M113之誕生

1956年1月,美國主要研製的是鋁合金裝甲的T113和鋼裝甲的T117兩種車型。兩車的車重幾乎相等,前者鋁裝甲厚31.75毫米,後者鋼裝甲厚9.53毫米,都具有相同的抗彈能力,但鋁裝甲焊接容易,厚度較大,車體堅固,省去了一部分加固結構部件,其重量比T117型輕6%。後來美國陸軍選擇了T113,並進一步發展成為T113E1,1958年製成樣車,1960年被正式定型為M113裝甲輸送車。

替代過程

1960年初,M113裝甲輸送車在食品機械化學公司的聖何塞兵工廠投產並開始裝備部隊。1962年又與聯邦德國陸軍簽訂生產1132輛車的合同。越南戰爭中M113在使用中暴露了許多嚴重缺陷。因此,1960年美國在T113基礎上進行了首次改進,1963年5月將裝有柴油機的T113E2定型為M113A1裝甲人員輸送車。

M113A1正式投產

1964年9月M113A1代替M113正式投入生產。它是M113係列的標準車型,主要是將75M水冷汽油機(154千瓦)改為6V-53水冷柴油機(158千瓦),簡化了後勤供應的燃料品種,並降低了車內著火的危險性;其次是將阿裏遜TX-200-2B液力傳動裝置改為TX-100-1全自動傳動裝置,從而使得機動性大為提高。為了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1978年和1984年美國又對現裝備的M113和M113A1進行了兩次現代化改進。

百變車型

由於M113係列車輛的不斷改進,不同車型的變型車也不斷地產生。除美國生產了20多種變型車外,德國在M113底盤上生產了裝有“拉塔克”戰場火炮射擊雷達的控製指揮車、120毫米自行迫擊炮車、前線火炮射擊觀察車以及M577GA1連級通信指揮車;埃及在M113A2車體上增裝了附加裝甲;以色列利用M113底盤安裝了美國休斯公司的陶式導彈,使其成為反坦克火力車、戰場衛生車、戰場工程車以及技術支援車等。

武器裝備

M113裝甲車的鋁合金車體能保護車內人員不受槍彈或彈片的傷害,但火力較弱,僅有1挺裝在車長指揮塔上的12.7毫米勃朗寧M2 HB機槍,主要由車長操縱,由於車上沒有射孔,所以載員不能在車上作戰。駕駛員位於車體左前方,他的前方和左側裝有4個M17潛望鏡,頂部艙蓋上裝有1個M19潛望鏡,夜間駕駛時可換裝紅外或被動式夜視潛望鏡。此外M113可水陸兩用,水上行駛用履帶劃水,水上轉向與陸上相似。

日本60式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

日本60式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技術檔案

車長:4.85米 車寬:2.40米 車高:2.31米

乘員:4人 載員:6人 戰鬥全重:11.8噸

武器:1挺12.7毫米機槍,1挺7.62毫米M1919A4機槍

發動機:1台161.8千瓦8HA21WT型8V風冷渦輪增壓柴油機

最大速度:45千米/小時 最大行程:230千米

60式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是二戰後日本仿照美國的M59式裝甲運輸車設計製造的第一代履帶式裝甲車。日本防衛廳從1956年開始研製,1957年由三菱重工業公司和小鬆製作所分別製造樣車,前者製造的樣車稱SU-Ⅱ型,後者的樣車稱SU-Ⅰ型。1957—1958年間,兩輛樣車分別同美國M59履帶式裝甲運輸車進行了對比試驗和改進。1960年三菱公司將改進的樣車正式命名為60式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

結構特點

60式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的車體為全焊接鋼板結構。駕駛員位於車前右側,頂部有1個向右打開的單扇艙蓋,前麵裝有3個M17潛望鏡。前機槍手位於車體左側,頂部有1個左後打開的單扇艙蓋,其上裝1個M6潛望鏡並用於M1919 A4式7.62毫米機槍的瞄準。車長位於駕駛員和前機槍手之後的指揮塔內,其上裝有8個觀察鏡可進行周視觀察。

其他變型車

60式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的變型車有:60式81毫米自行迫擊炮車,該車是在60式裝甲人員輸送車後部安裝81毫米迫擊炮而製成的變型車;60式107毫米自行迫擊炮車,該車是在60式裝甲輸送車後部安裝107毫米迫擊炮而製成的變型車;60式反坦克導彈發射車,該車是在60式裝甲輸送車體後部兩側各裝1個發射裝置而成,內裝有KAM-3D反坦克有線製導導彈。其他變型車還有三防探測車、推土車以及類似於蘇聯BMD的空降車等。

英國FV432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

英國FV432裝甲人員輸送車技術檔案

車長:5.25米 車寬:2.80米 車高:2.29米

乘員:2人 載員:10人 戰鬥全重:15.28噸

武器:1挺7.62毫米GPMG機槍

發動機:1台179千瓦的羅爾斯—羅伊斯K60 NO4MK4F型衝程6缸多種燃料發動機

最大速度(公路):52.2千米/小時 最大行程:480千米

最大速度(水上):6.6千米/小時

英國FV432裝甲人員輸送車是由FV420係列裝甲車發展而成,於1958年開始研製的。1961年完成第一輛樣車,1963年完成第一批生產車型。到1971年,英國共生產3000輛FV432,取代了當時英軍萊茵集團中的撒拉遜(6×6)輪式裝甲車。

結構設計

FV432是參照美國M113裝甲人員運輸車設計的,車體和M113一樣,係箱體結構。它與M113的區別在於如無準備不能浮渡,靠履帶劃水推進。此外,駕駛員位於車前右側;履帶上部有托帶輪;車後采用1扇大型右開門;車體由鋼板焊接,駕駛員位於車前右側,並有1個單扇向左打開的艙蓋。艙蓋上裝有AFVNO.33 MK1大角度潛望鏡,夜間駕駛時可以換成MEL L5A1微光夜視潛望鏡。

車型演變

FV432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的變型車有:81毫米自行迫擊炮車、指揮車、炮兵指揮車、救護車、修理搶救車、反坦克車、布雷車、FV436雷達車、FV434維修保養車、FV439皇家通信車。

英國“狐式”輕型輪式裝甲偵察車

英國“狐式”輕型輪式裝甲偵察車技術檔案

車長:5.08米 車寬:2.13米 車高:1.98米

乘員:3人 戰鬥全重:6.12噸

武器:1門30毫米火炮,1挺7.62毫米機槍

發動機:1台140千瓦的美洲虎XK型6缸汽油機

最大速度(公路):104千米/小時

最大速度(水上):5.23千米/小時

最大行程(公路):434千米

英國“狐式”輕型輪式裝甲偵察車於1965年由當時的戰車研究發展院(即現在的徹特西皇家武器裝備研究與發展院)研製的,第一輛樣車於1967年11月完成,1968年開始使用試驗,進過不斷改造,1973年3月完成了第一輛生產型車。該車主要被英國陸軍的正規部隊和預備部隊使用。

結構特點

英國“狐式”輕型輪式裝甲偵察車采用了全焊接的鋁合金裝甲車體和炮塔,可防中重型槍彈和彈片。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前方吊裝1個向右開的艙蓋,其上有1個整體式廣角潛望鏡,該潛望鏡可迅速換為被動式夜視潛望鏡。此外,該車動力艙後置,發動機和傳動裝置為一整體,可從車後裝拆。發動機采用雙阻風門化油器,帶有冷啟動設備。傳動裝置是帶液力耦合器的預選排擋行星齒輪變速箱。

武器裝備

“狐式”輕型輪式裝甲偵察車裝備有30毫米的拉登炮,可發射多種炮彈,可單發也可6發連射,空彈殼自動彈出車外。主炮左側有1挺7.62毫米的並列機槍。炮塔前部兩側各有4個煙幕彈發射器。所有武器均是電控,主炮和並列機槍可手動超越控製。而其他任選設備包括導航設備、動力回轉裝置、核和化學探測設備及ZB298監視雷達。

英國“蠍式”履帶式裝甲偵察車

英國“蠍式”履帶式裝甲偵察車技術檔案

車長:4.79米 車寬:2.24米 車高:2.10米

乘員:3人 戰鬥全重:8.07噸

武器:1門76毫米火炮、1挺7.62毫米機槍

發動機:1台140千瓦的美洲虎J60No.1MK100B型6缸汽油機

最大速度:80.5千米/小時 最大行程:644千米

20世紀60年代英國除研製出“狐式”輪式偵察車外,還研製了“蠍式”履帶式裝甲偵察車。1967年9月,阿爾維斯有限公司獲得了生產17輛樣車的合同,1972年1月第一批生產型車交付英國陸軍,此後得到更多的出口訂貨,包括已交付的至少達3500輛。該車在戰鬥中主要擔任中距離和近距離偵察、巡邏、警戒和護衛等任務。

結構特點

“蠍式”偵察車的車體為鋁合金全焊接結構,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左側,動力艙在前部右側,戰鬥艙在後部。駕駛員有1個單扇艙蓋,裝有1個廣角潛望鏡,夜間可換為皮爾金頓被動式潛望鏡。該車的前置傳動裝置為用腳操縱、帶差速轉向裝置的7擋變速箱。1個混流式風扇吸進冷卻空氣,經過變速箱上的散熱器和發動機上方,然後通過百葉窗排出。

性能優越

1982年,在馬爾維納斯群島(即福克蘭群島)戰役中,英國陸軍曾使用了2輛“蠍式”、4輛彎刀式和1輛大力士,這些車輛均表現出良好性能。此後便有許多國家開始訂購。現在阿爾維斯有限公司仍在不斷地改進車輛的零部件以及改進越野性和可靠性,使它們適合各自的獨特條件。

英國AT105薩克鬆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

英國AT105薩克鬆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由英國GKN防務公司研製,它是早期AT104裝甲人員輸送車的後繼車型。與AT104相比,AT105的用途更為廣泛,可作為偵察車、通信指揮車、搶救車、救護車、步兵火力支援車。第一台樣車於1974年製成,第一批生產車型於1976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