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
Kfz13裝甲車乘員為駕駛員和機槍手2名,還可搭載2、3名士兵。駕駛員的座位按照德國的習慣設在了左側,儀表板在中央,右側是輔助燃料箱。車內中央稍後部位是機槍的槍座,上麵裝有1挺可自由旋轉的7.92毫米MG13機槍,後期更換為MG34機槍,備用武器為MP38衝鋒槍。動力裝置是1台44.4千瓦的6S型汽油發動機,也有少數使用了BMW公司製造的產品,最大速度為70千米/小時,公路最大行程為300千米,越野行程為230千米。
一脈相承
由於Kfz13裝甲車的車內空間狹小,無法裝載無線電通信設備,因此德國還開發了Kfz14無武裝式通信車。Kfz14的車容積稍有增大,戰鬥全重比Sd.Kfz13的戰鬥重量增加了0.5噸,乘員包括車長、駕駛員和無線電員,但隻裝備了兩個座位。它最大的特點就是由4根支柱安裝在車體上層的框形天線,可根據支柱的收放而升起或降下。此外,Kfz14也沒有固定的武裝,自衛用MP衝鋒槍裝備在車內右側,信號槍取代了MG備用槍管的位置。無線電設備設置在後部,機電員坐在背向車頭的可旋轉座位上操作。
最終的結局
Kfz13/14在1932年開始裝備摩托化偵察大隊,1935年作為部隊的輔助車輛。1938年開始,被Kfz221和Kfz223完全取代,然後歸入非摩托化部隊的偵察單位。大多數在波蘭戰役中使用,極少數Kfz13出現在法國,一直服役到1941年。
德國Sd.Kfz221/222/223係列裝甲車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軍能節節勝利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擁有先進的裝甲部隊。而裝甲部隊中功不可沒的就是既能夠執行遠程偵察和近距離任務,又能夠搜集和確認航空偵察情報的裝備了裝甲師的裝甲偵察營。裝甲偵察營最早配備的是德國在戰前開發的輕型裝甲車Sd.Kfz221/222/223係列。
生產狀況
Sd.Kfz221/222/223係列是德軍在二戰中使用的製式輕型裝甲偵察車,由埃森公司、MAH公司和布辛—NAG公司負責生產。它是以標準的重型轎車的底盤為基礎改裝而成的四輪裝甲車,主要用來執行偵察和警戒等工作。1935—1940年共生產了339輛Sd.Kfz221,1936—1943年共生產了989輛Sd.Kfz222,1935—1943年底共生產了550輛。
Sd.Kfz221偵察車
Sd.Kfz221偵察車又名 “毫須”式裝甲車,它不僅是德軍第一種真正量產的輕型輪式裝甲車,而且也是二戰前德軍廣泛裝備的一種輪式裝甲車。1936年Sd.Kfz221偵察車開始取代Kfz13裝甲車裝備德軍的偵察部隊,其戰鬥全重為4噸,最大速度90千米/小時,裝甲厚5—8毫米,乘員2-3人;裝備有1挺7.92毫米MG13機槍,二戰爆發後,由於火力太弱,曾換裝了1支PZ.B.39型7.92毫米反坦克槍,1941年又換裝了S.PZ.B.41型28/20毫米反坦克炮。二戰初期,曾被大量投入波蘭、法國及蘇聯戰場。
Sd.Kfz.222偵察車
Sd.Kfz222偵察車是Sd.Kfz221的發展型,也是德國第二種量產輕型輪式裝甲偵察車。它的主體仍是鐵絲網格柵結構,但整體比Sd.Kfz.221大,火力也更強,炮塔呈十邊形,頂部是開放式的,可以搭乘更多的士兵。4×4的驅動形式和發動機後置的布置方案,使它成為“真正的裝甲車”。該車的戰鬥全重為4.8噸,乘員3人,包括車長兼炮手、駕駛員和無線電員,最大裝甲厚度為14.5毫米;主要武器是1門20毫米機關槍,另有1挺7.92毫米機槍;發動機功率為55.5千瓦,最大速度為8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280千米。該車從1938年開始裝備德軍師屬偵察部隊,直至1945年德國投降才退役。
Sd.Kfz.223裝甲通信車
Sd.Kfz223裝甲通信車不僅是德國第三種量產輕型輪式裝甲偵察車,而且也是二戰中德軍性能比較優良的一種通信車輛。它是在Sd.Kfz222的基礎上研製的一種變型車,沿用了Sd.Kfz222的底盤和Sd.Kfz221的機槍塔,並安裝了一個可折疊式天線。這種由4個支柱撐起的框形天線在不用的時候可以向後放倒,以降低車高,避免在行駛過程中被障礙物刮壞。Sd.Kfz223從1938年開始代替Kfz14裝甲通信車開始裝備部隊,其武器是1挺7.92毫米MG34機槍。
Sd.Kfz260/261裝甲通信車
Sd.Kfz260/261裝甲車是以Sd.Kfz223為基礎發展而來的通信專用的通信車。它在外形上稍有改動,沒有炮塔,乘員升至4人,包括兩個無線電員。其中,Sd.Kfz260主要供師團級司令進行通信聯絡使用,戰鬥全重4.26噸,通常不安裝武器,該車上安裝有2米長的鞭狀天線和作用距離更遠的無線電通信設備。
戰果輝煌
Sd.Kfz221/222/223係列裝甲車由於速度快,機動性能好,在二戰初期廣受好評。所有的型號都參加過1938年對蘇台德地區以及第二年對捷克全境的占領行動。盡管如此它還是存在著自身的不足,如火力薄弱和裝甲防護能力差等。同時由於該車設計比較複雜,所以維護顯得相當困難。
中國製造
Sd.Kfz221/222/223係列裝甲車是德軍輪式裝甲車中唯一對外出口的車型。1939年,德國向中國出售了一批Sd.Kfz221型偵察車。此後,中國軍方經過改造,自己生產了12輛,全部裝備於第200師的戰車偵察營第三連。該連曾奉命參加台兒莊戰役,戰鬥中擔任偵察警戒任務,有少數人員傷亡,車輛無損失。戰役結束後,撤到湘潭重組,後參加昆侖關戰役和第一次入緬作戰,大部分在戰鬥中損毀。
美國半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
美國M2A1半履帶式裝甲車技術檔案
車長:5.96米 車寬:2.22米 車高:2.69米
裝甲厚度:6—12毫米 乘員:10人 戰鬥全重:8.89噸
武器:2挺12.7毫米機槍
發動機:1台109千瓦的“懷特”160AX型直列6缸水冷汽
油機
最大速度:64千米/小時 最大行程:280千米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裝甲車的發展史上最大的事件便是半履帶式裝甲車的崛起。這一時期,作為最早成為汽車大國的美國,憑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裝甲車的製造上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其研製的輪履合一式裝甲車,為半履帶式裝甲車翻開了“輝煌的一頁”。到20世紀30年代末期,美國一躍成為當時響當當的“裝甲車第一大國”。
時代的召喚
半履帶式裝甲車和坦克幾乎是同時誕生的,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它才迎來了短暫的“黃金時代”。這是因為坦克在一戰中的突出作用,使堪稱“橫行在歐亞大陸的爬蟲”的萬輛半履帶式裝甲車顯得暗淡無光。一戰後,在看到輪式裝甲車在越野上的不足和履帶式車輛在成本、可維護性等方麵的限製後,人們便在半履帶式裝甲車的基礎上研製了前部為車輪、後部為履帶的輪履合一式裝甲車,這種裝甲車在二戰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艱辛的曆程
1925年,美軍從法國引進了2輛“希特朗·凱格萊斯”M23半履帶式裝甲車。1931年美國又購進了一批,並從此走上了獨立研製半履帶式裝甲車的道路。1932年美國研製出了T1式半履帶式裝甲車;1938年研製了T8式半履帶式裝甲車;1939—1940年間,又製成了T14式半履帶式裝甲車,二戰中美軍廣泛使用的半履帶式裝甲車就是以T14為基礎的。1940年9月,T14被定型為M2半履帶式裝甲車,主要作為偵察車和牽引車使用。而T8則被定型為M3半履帶式裝甲輸送車。此外,還有用於援外出口的半履帶式裝甲車M5/M9型等。
布局特點
美國的半履帶式裝甲車采用了傳統的總體布置,發動機位於車體的前部,3名乘員居中,駕駛員位於車前部左側,一般用方向盤操縱車的轉向,10名載員位於車後。車體為半敞開式,采用表麵淬火軋製鋼板,鉚接結構。兩條履帶為防滑掛膠履帶,每側有4個小直徑負重輪,采用平衡式螺旋彈簧懸掛裝置,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主動輪的動力直接由半軸傳遞。車體後部的大梁為H型結構,前部有一個自救牽引滾筒,也可裝一個絞盤,用於車輛的自救或拖救。
M2/M3式半履帶式裝甲車
M2式半履帶式裝甲車的基本車型是T14,這是一種半履帶式卡車,用來牽引105毫米的榴彈炮。它的改進型M2A1的戰鬥全重為8.89噸,裝備有2挺12.7毫米的機槍。M3半履帶式裝甲輸送車主要是為戰場運送步兵。改進型M3A1戰鬥全重為9.07噸,裝甲厚度6—12毫米,裝備有2挺機槍,1挺12.7毫米機槍安裝在載員室前部右側的環形樞軸上,1挺7.62毫米機槍安裝在載員室後部右側。M2/M3式半履帶式裝甲車的動力裝置是109千瓦的“懷特”160AX型直列6缸水冷汽油機,最大速度為64千米/小時,這比二戰時期的坦克一類履帶式車輛要快一些。它們首次參戰是在1941年底到1942年初對日的菲律賓戰役。
M5/M9半履帶式裝甲車
M5/M9半履帶式裝甲車主要用於援外出口,它由美國國際收割機(IHC)公司按照M2/M3的圖紙生產,M5對應的是M3,M9對應的是M2,因此它們在外觀上都大同小異。不同的是M5/M9采用的是IHC公司製造的106千瓦的RED450B汽油機,並把裝甲厚度增加到了15.9毫米。此外,M2/M3的側麵有較大的儲物箱,而M5/M9裝甲車的側麵裝甲擋板變得很簡捷。美國共生產了7584輛M5,3433輛M9,M5/M9的最大受援國為英國,總援助量達5690輛。
英國漢伯輕型裝甲車
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末期,雖然英國已經裝備了大量的步兵坦克、巡航坦克和輕型坦克,但是陸軍仍然需要一種裝甲較厚,能在戰場上快速地追殺敵人,並具備良好的偵察能力的輪式裝甲車輛與坦克進行協同作戰,漢伯輕型裝甲車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
各具特色
漢伯輕型裝甲車主要用於偵察和巡邏,它有多種型號,包括MKⅠ、MKⅡ、MKⅢ、MKⅣ。MKⅠ的武裝隻有1挺7.92毫米貝莎機
槍;MKⅡ則換上了一個雙人炮塔,並在駕駛員周圍安裝了良好的裝甲,並換上了更好的散熱器;MKⅢ則再換上了更大的三人炮塔;MKⅣ是漢伯裝甲車的最後一個型號,車上裝有1門0.9千克炮,可以有效地攻擊輕型裝甲車輛。
美中不足
漢伯輕型裝甲車的性能比德國的Sd.Kfz222要強,它不僅能憑1門火炮或機槍對付步兵和其他輕型裝甲目標,而且速度也是極快的,可達80千米/小時。由於性能優異,埃及軍隊在1948年至1949年仍在使用漢伯輕型裝甲車,美中不足的是它的裝甲防護卻很弱。
英國戴姆勒裝甲車
戴姆勒裝甲車和漢伯輕型裝甲車一樣,也是為了響應英國陸軍提出的發展新輪式裝甲快速車輛與坦克協同作戰的主張而研製的。不同的是它是由英國的“戴姆勒—野狗”偵察車改裝而來的。
改良型號
戴姆勒裝甲車有兩種改良型號:MK ICS及MKⅡ。MK ICS是戴姆勒裝甲車的短距離支持型,它裝有1門76毫米炮以加強火力。MKⅡ則有一個經過改良的炮塔。二戰期間,共有3000輛戴姆勒裝甲車被製造出來,並在歐洲及北非戰場中使用。
“戴姆勒—野狗”偵察車
“戴姆勒—野狗”偵察車是英國在1938年研製成功的,它的戰鬥全重為3噸,乘員2人,主要武器是1挺7.7毫米“布林”機槍,車體短而寬,最大速度為88千米/小時,共生產了6626輛,英軍主要用它作為輕型偵察車。
稍作改動
由於戴姆勒偵察車的火力不足無法自己防禦,因此英軍把戴姆勒偵察車的車身加大,並裝上了分封領主式坦克的炮塔。1939年戴姆勒裝甲車的原型被製造了出來,但因車輛重量而引致傳動裝置出現問題,所以首輛戴姆勒裝甲車直到1941年才開始服役。
英國AEC MkⅠ反坦克裝甲車
AEC MKⅠ反坦克裝甲車,又稱 “執事”,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英國的裝甲車,隻在1942—1943年期間的北非戰役中使用,北非戰役後就被撤出了戰鬥,其中一些被轉換成了裝甲彈藥車,一些還被賣到了土耳其。
取勝法寶
AEC MKⅠ反坦克裝甲車是1942年由輔助設備公司(AEC)開發的,它采用了AEC鬥牛士卡車底盤,並裝上了瓦倫丁MK Ⅲ步兵坦克的炮塔,共生產了175輛。AEC MkⅠ反坦克裝甲車為處於北非的英國皇家第76個反坦克軍使用提供了流動的反坦克武器,使其打敗了德國軍隊。
瓦倫丁MK Ⅲ步兵坦克
瓦倫丁MK Ⅲ步兵坦克是瓦倫丁步兵坦克眾多型號中的一種。它的樣子奇特,既有巡航坦克的重量和大小,又有步兵坦克的裝甲和速度。由於其采用了工業化通用性的設計,零件模塊化且改造容易,因此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產的最多的坦克。英國製造了8275輛, 加拿大製造了1420輛。由於蘇聯對該坦克情有獨鍾,英國便向其運送了3782輛。
英國薩拉丁輪式偵察車
英國薩拉丁輪式偵察車技術檔案
車長:5.28米 車寬:2.54米 車高:2.19米
乘員:3人 戰鬥全重:11.59噸
武器:1門L5A1式76毫米火炮、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和1挺7.62毫米高射機槍
發動機:1台125千瓦的“羅爾斯-羅伊斯” 8缸汽油機
最大速度:72千米/小時
最大行程:400千米
薩拉丁輪式偵察車是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取代戴姆勒的MKⅡ和輔助設備公司(AEC)的MKⅢ而研製的一款新型裝甲車。雖然英國陸軍前線部隊的薩拉丁偵察車已由阿爾維斯“蠍式”偵察車所取代,但仍有一部分在塞浦路斯使用並用來訓練駕駛員。在英國,該車仍被列為戰爭儲備車輛。
樣品出爐
1946年代號為FV601(A)的薩拉丁輪式偵察車新車研製工作在戰車設計所(即現在的皇家武器裝備研究與發展)展開了。1953年阿爾維斯有限公司生產了2輛樣車,由於急於生產撒拉遜裝甲車,便改由克魯斯利汽車公司生產。1955年,克魯斯利汽車公司生產了6輛預生產樣車,代號為FV601(B),並交由英國陸軍審核並做了改進。
投入生產
1956年,代號為FV601(C)的生產型,也就是薩拉丁MK Ⅱ偵察車被批準生產。1958年開始投產,第二年第一批車輛交付英國陸軍使用,到1972年停產,共生產了1177輛。此外,該車還有代號為FV601(D)唯一服役的變型車,該車是為德國邊防警察研製的,車上安裝的是德國的煙幕彈發射器和駕駛燈,而不是並列機槍。20世紀60年代初,德國將97輛FV601(D)裝甲車轉交給蘇丹使用。
結構布局
薩拉丁輪式偵察車為全焊接鋼車體,駕駛艙在前部,戰鬥艙居中央,動力艙在後部。駕駛員在車內前部,其前方有1個艙蓋可折放於斜甲板上以擴大視野。炮長在左,車長(兼裝填手)居右,他們各有1個後開的艙蓋,車上安裝有多個潛望鏡用於瞄準和觀察。動力艙由防火隔板與戰鬥艙隔開,安裝有火災報警和滅火係統。
裝備
薩拉丁輪式偵察車不是水陸兩用的裝甲車,無三防裝置(防核、防化學、防生物武器)和夜視設備。該車裝備的是L5A1式76毫米火炮,采用垂直滑動炮閂和液壓彈簧後坐機構。有1挺7.62毫米的並列機槍和1挺7.62毫米的高射機槍。炮塔兩側各有6具煙幕彈發射器,可在車內電操縱發射。動力裝置為1台125千瓦的“羅爾斯·羅伊斯” 8缸汽油機,速度可達72千米/小時。
德國Sd.kfz251半履帶中型裝甲人員輸送車
德國Sd.kfz251半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技術檔案
車長:5.8米 車高:1.75米 車寬:2.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