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M24“霞飛”輕型坦克
M24坦克是二戰時期所有輕型坦克中火力和防護能力最強的一種坦克,其機動性能也可與二戰中的同類坦克相媲美,曾在萊茵河戰役中大顯身手。二戰以後,除美軍外,還被奧地利、法國、希臘、伊朗、伊拉克、日本、菲律賓、沙特阿拉伯、西班牙、巴基斯坦和烏拉圭等國的軍隊使用。
坦克命名
M24輕型坦克是美國通用汽車卡迪拉克汽車分公司製造的。1943年10月首輛樣車T24坦克問世,1944年4月,T24樣車定型,被稱為M24輕型坦克,並以美國陸軍將軍阿德納·R·霞飛的名字命名,統稱為“霞飛”坦克。同年開始裝備美軍,到1945年5月共生產了4070輛。
人員分布
M24為傳統的炮塔式坦克,車內由前至後分為駕駛室、戰鬥室和發動機室,乘員5人,包括車長、炮長、裝填手、駕駛員和副駕駛員。駕駛員位於車體內前部左側,副駕駛員(兼機電員和前機槍手)位於右側,他們各有1扇撥轉式艙門和1具潛望鏡,並設有安全門。車長位於炮塔內左側,炮長和裝填手位於炮塔內右側,每人各有1扇可向前開啟的艙門。車長指揮塔為固定式,其頂艙可旋轉,上邊裝有6具觀察鏡和1具潛望鏡。炮塔內有1個備用座椅,供部隊指揮官使用。
強悍的火力
M24坦克的火力十足。它安裝了1門75毫米M6型火炮,這種火炮是專門為B25轟炸機設計的,重量很輕,隻有180千克,可以發射被帽穿甲彈和榴彈,彈藥基數48發,發射穿甲彈的初速為860米/秒。此外,M24坦克炮塔的右側還安裝了1門50毫米M3迫擊炮,發射煙幕彈,備彈14發。炮塔頂部安裝了1挺12.7毫米M2型高射機槍,用於防空,備彈440發。此槍被安裝在裝填手後麵,當用M2射擊地麵目標時,裝填手一般要跑到炮塔後麵操縱M2,所以後來很多M24坦克將高射機槍的槍座改在了車長門前。在副駕駛前還有1挺7.62毫米M1919A4航向機槍,彈藥基數為3750發。
裝甲防護
M24坦克車體和炮塔為均質鋼裝甲焊接結構,炮塔的裝甲厚38毫米,車體前裝甲厚30毫米,前下裝甲和兩側裝甲厚25.4毫米,後部裝甲厚19毫米,頂部和底部裝甲厚12.7毫米。
機動性能
M24坦克的機動性能也非常不錯,動力裝置采用的是2台“卡迪拉克”44T24型V8水冷4衝程汽油機,位於車體後部,每台的最大功率為80.85千瓦。這兩台發動機連接著2台液力自動變速箱,每個變速箱有4個進擋,2台變速箱連接到一個同步齧合分動箱,實際上此車有8個進擋4個倒擋,這對車輛在危險時刻撤退有很大幫助。這兩台發動機是可以互換的,並且有各自的風扇、空氣濾清器和發電機。它的最大速度為5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240千米。
美國M26“潘興”重型坦克
二戰期間,美國的坦克技術相對於德國一直處於落後地位,但美國並不甘心,一直用數量優勢來對抗德國的質量優勢,所以在二戰後期相繼推出了幾款重型坦克。1942年研製出了第一輛重型坦克T1E2,後來在此基礎上又發展了M6重型坦克。雖然M6坦克優於德國的“豹”式中型坦克,但仍趕不上“虎”式重型坦克。於是,美國又推出了T25和T26坦克,其中T26坦克發展較快,有T26E1、T26E2和T26E3三種型號。T26E1為實驗型;T26E2裝1門105毫米榴彈炮,後來它被發展為M45中型坦克;T26E3於1945年1月定型生產,稱為M26重型坦克,並以美國將軍約翰·潘興的名字命名為“潘興”坦克。
性能特點
與以往所有的美國坦克相比,M26坦克的裝甲厚度和主炮威力都有飛躍性的提高。它的車體為焊接結構,裝甲厚度為13—114毫米,主炮是1門90毫米M3型坦克火炮,可發射曳光被帽穿甲彈、曳光高速穿甲彈、曳光穿甲彈和曳光榴彈等,彈藥基數70發,射速為8發/分。其中,被帽穿甲彈在914米距離上的穿甲厚度為122毫米,在1829米距離上的穿甲厚度為106毫米;高速穿甲彈在914米距離上的穿甲厚度為199毫米,1829米距離上的穿甲厚度為156毫米。如果使用通常的穿甲彈,德國“虎”式的KwK43火炮會優於M3火炮;但要都使用高速穿甲彈,兩者則不相上下。此外,它還裝有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和2挺7.62毫米機槍。
強勁的動力
M26坦克的機動性能要比德國的“虎王”坦克強很多,它采用的是福特公司開發的GAF型V型8缸液冷汽油發動機,最大功率為368千瓦。該發動機采用一種新型雙室汽化器使其高度降低,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被認為是裝甲車的標準發動機。M26坦克的最大速度為48千米/小時,最大行程達到200千米。此外,其傳動裝置為液力機械式,主動輪在後,誘導輪在前,安裝有液力變矩器,因而在一定範圍內可以自動變矩,減少換擋次數,從而可減輕駕駛員的工作。行星變速箱隻有3個前進擋和1個倒擋。操縱裝置采用了一根既能變速又能轉向的操縱杆,故容易操縱。
參加戰史
M26坦克共生產了2428輛, 1945年1月開始服役,首批裝備了美國陸軍第一集團軍下屬第三和第九裝甲師。它的變型車主要有M44裝甲輸送車等,改進型車主要有M46中型坦克等。其中M46坦克是以美軍巴頓將軍的名字命名的,是M47、M48和M60坦克的先驅。由於服役較晚,在二戰中未發揮其作用。它曾在1945年3月7日攻占萊茵河雷馬根大橋的戰鬥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在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時,M26是美軍的標準中型坦克之一。50年代,一些北約國家的軍隊也使用了該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