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蘇聯T-40輕型水陸坦克(2 / 3)

主力戰車

雖然T-34的防護力很強,且正麵裝甲厚度達到了110毫米,但是蘇聯當時所注重的並不是防護力而是火力,因此,在T-34/85上安裝有兩種火炮,一種是85毫米的D5T火炮,另一種則是85毫米ZiS-S53火炮。這兩種火炮都能在500米內穿透111毫米的裝甲,1000米能穿透102毫米裝甲。因此,威力無比的T-34/85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德國的“豹”式和“虎”式坦克擊毀。

蘇聯T-43中型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後期,隨著德國新一代坦克和反坦克火炮的大量裝備,尤其是88毫米高射炮大量使用於反坦克作戰中,原本設計用於對抗37—45毫米反坦克炮或75毫米以下火炮攻擊的T-34中型坦克,已經麵臨防護能力相對不足的局麵。為了維持蘇軍坦克性能相對於德軍反坦克火力的相對平衡,蘇軍決定研製加強防護能力的新型中型坦克。

蓄勢以待

1942年由第183工廠的520設計局,也就是“中型坦克設計局”負責研製,新的坦克被命名為T-43。T-43中型坦克的試驗車於1943年2月製造完成,3月開始進行測試以及各種使用試驗。由於設計時的情報工作和預見性不足,T-43的火力相當不足,使得該車一出生就已經過時,缺乏投入批量生產的意義,隻能作為下一代坦克原型車使用了。

兩個改進點

在裝備上,T-43型坦克75%零件都沿用了T-34的設計,包括發動機、操縱轉向係統、行走係統等。和T-34相比,改進的地方主要有兩點。首先,T-43坦克增大了炮塔座圈的直徑,在炮塔頂部左後位置設置了一個車長用指揮塔,可以進行全向觀察;其次,為了能夠抵禦88毫米炮在1000米距離上的直射,鑄造炮塔的正麵裝甲厚度達到了90毫米。

蘇聯SMK重型坦克

蘇聯雖不是多炮塔坦克的發明國,但它在該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卻是世界上最大的。繼T-28和T-35後,蘇聯裝甲坦克兵總局於1937年向T-35坦克的生產廠家——哈爾科夫共產國際工廠下達了新的多炮塔重型坦克的設計要求。

著手打造

由於當時哈爾科夫的主力技術員正在開發新的中型坦克,沒有過多的精力投入多炮塔重型坦克上,隻好將研製任務轉給了蘇聯最大的兵工廠——列寧格勒基洛夫工廠。新上任的基洛夫廠的總設計師科京立即安排手下的兩位幹將——列寧格勒基洛夫工廠艾爾莫拉艾夫和列寧格勒試驗工廠的巴拉吉展開競爭,要他們牽頭設計三炮塔重型坦克。艾爾莫拉艾夫小組的設計被命名為SMK重型坦克,而試驗工廠的項目則稱為T-100重型坦克。

武器性能

1938年前後,蘇聯的兩種試驗車型SMK和T-100重型坦克開始並且裝備紅軍部隊。這兩種都是多炮塔重型坦克,其中最著名的是SMK重型坦克,它的主炮塔上裝1門L11型76.2毫米火炮,另有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1挺7.62毫米後機槍和1挺7.62毫米高射機槍。

蘇聯KV係列重型坦克

蘇聯KV-1坦克技術檔案

車長:6.8米 車寬:3.33米 車高:2.71米

裝甲厚度:35—110毫米 乘員:5人 涉水深:1.45米

戰鬥全重:43.5噸 最大 爬坡度:36度 越壕寬:2.8米

武器:1門76.2毫米火炮、3挺7.62毫米DT機槍

最大速度(公路):35千米/小時

最大行程(公路):225千米

蘇聯KV-2坦克技術檔案

車長:7米 車寬:3.25米 車高:3.3米

裝甲厚度:30—110毫米 乘員:6人 涉水深:1.6米

戰鬥全重:52噸 發動機:V-2K

武器:1門152毫米M10火炮、3挺7.62毫米DT/MG機槍

最大速度(公路):26千米/小時 最大爬坡度:30度

最大行程(公路):250千米 越壕寬:2.7米

KV係列重型坦克是蘇聯紅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重要裝備,最初的型號為KV-1型,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由著名設計師科京研製的,主要用於對付德國的PzKpfwⅢ和PzKpfwⅣ中型坦克,它在蘇德戰爭初期對阻止德軍的進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由於KV-1在1940年剛投入戰爭就表現出了絕對優勢,並順利地通過了芬蘭的防禦,當時的戰車或反坦克炮無論在任何距離或方位上都傷不了它,所以蘇聯在它的基礎上研製出多種改進型坦克,如KV-2、KV-3、KV-4、KV-5、KV-8、KV-9、KV-85,其中KV-85重型坦克和KV-2型122毫米自行火炮很出名。

KV-1重型坦克

KV-1重型坦克能成為蘇聯紅軍二戰初期的重要裝備可以說是出人意料的,因為在20世紀30年代各國軍方都堅信戰爭的成功必須依靠重型裝甲戰車,而對於坦克這種沒有多重發射點的車輛充滿懷疑。但是實戰證明笨重的多重炮塔式戰車效能很低,他們不得不把炮塔的數量從5降到2,而設計者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還設計了一款單炮塔車輛同時提交給軍方。在對這兩種坦克進行測試時,軍方發現單炮塔雖然發射點少,但是它更靈活,裝甲更厚,在作戰中發揮的作用更明顯,於是這種一度被人懷疑的單炮塔坦克毫無疑問地被蘇聯軍方采用,這款單炮塔坦克後來以設計師科京的嶽父K·伏羅希洛夫元帥命名,簡稱KV。

KV-1坦克最大的特點就是防禦能力極好,比如在1940年攻打芬蘭的戰場上,蘇軍一個裝備著KV-1坦克的坦克排參加了突破芬蘭主要陣地的戰鬥。在戰鬥中,沒有一輛KV-1坦克被擊穿。盡管KV-1在多次戰爭中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比起和它同時期的T-34,KV-1的結構設計就顯得落後,可靠性差,而火力不足是它最致命的弱點。KV-1重型坦克戰鬥全重43.5噸,最初安裝76毫米火炮,後來又換裝了85毫米火炮和新型炮塔,增加了3挺7.62毫米DT機槍,使KV-1的火力得到增強,但仍然無法對付1942年後出現的德國新式坦克。而改進型——KV-85與T-34/85相比同樣毫無出色之處,性能也不及德國的“虎”式坦克,因此,KV係列逐漸被IS係列重型坦克所取代。

KV-2 重型坦克

為了彌補KV-1火力不足的缺點,讓其在摧毀敵軍的碉堡以及其他的防禦工事上能發揮作用,蘇聯對KV-1進行了改進,為其安裝了152毫米的M10火炮,而且將炮塔略微修改了一下,加裝了DT機槍,前裝甲的厚度也增至 110毫米,使它成了幾乎不可戰勝的“鋼鐵怪物”。這種改進型被稱為KV-2重型坦克。152毫米的M10火炮不僅可以發射52千克重的高暴彈,而且還可以發射1915/28型半穿甲彈和反混凝土炮彈。

KV-2確實不負眾望,它先參加了蘇芬戰爭,接著又投入到衛國戰爭中,它的火力猛烈,令敵人毫無還手之力。據說在衛國戰爭時,一輛KV-2坦克在羅希尼鎮附近的交通要道上居然將德軍第6裝甲師遲滯了整整1天,盡管德國人用105毫米榴彈炮打壞了它的履帶,但它仍然憑著堅厚的裝甲繼續戰鬥,直到彈藥耗盡被乘員遺棄!

還有一件事更能說明KV-2的堅實程度。那是在蘇德戰場上,德軍第六裝甲師用一個35噸坦克排和一門88毫米高炮對蘇聯的一輛KV-2進行兩麵夾擊。當88毫米炮對準KV-2正麵發射了6枚炮彈,而35(t)坦克也向KV-2發射了無數炮彈之後,他們高興地跑過去確認戰果。不看不知道,一看令他們大驚失色:KV-2不但沒有燃燒,而且37毫米炮彈在它身上連一個坑都沒有留下,50毫米炮彈僅留下一些非常淺的坑,甚至6枚88毫米炮彈中隻有2枚擊穿了KV-2的裝甲。正當他們疑惑之時,KV-2的炮塔竟然開始旋轉,麵對這樣一輛炸不壞的鐵家夥,德國士兵真是無奈了,他們最後是通過撬開了KV-2炮塔艙蓋,投入幾個手榴彈殺死了乘員的辦法來結束這場戰鬥的。

雖然KV-2的火力強大了,但自身的重量也增加了,沉重的車身往往令行走裝置發生故障,所以KV-2坦克隻被生產了300多輛。

被假情報葬送的KV-3

KV-3坦克即T-150重型坦克,主要是在以前型號的基礎上將裝甲厚度增加到120毫米,內部空間沒有太大變化。此外,該坦克還采用了一種新的車架,即炮塔上增加了一個帶有潛望鏡和3個觀察窗的車長指揮塔,使坦克的戰鬥全重增至68噸。重量的增加迫使設計人員對動力裝置進行改進,最大功率達到了518千瓦。

通過各項測試,KV-3坦克得到了認可。1941年3月15日,蘇聯人民委員會和聯共中央委員會要求基洛夫工廠從6月起開始大批量生產KV-3。但就在此時,紅軍統帥部接到一份假情報稱:德國已生產出了一種蘇聯坦克和反坦克炮不能擊穿的重裝甲坦克,並已經列裝部隊。因此,蘇聯很快在KV-3的基礎上推出了KV-4和KV-5坦克。

KV-4超重型突破坦克

KV-4坦克是在1941年開始研製的,由於研製該坦克的基洛夫工廠在這個領域沒有任何經驗,所以蘇聯設計局指派設計局內的所有工程師投入到設計工作。設計人員對此傾注了極大的熱情,並設計出了多種形式的藍圖。所有的設計方案可大致分為80、90、100噸級三類,其中最輕的為82.5噸,最重的達107噸。在外形結構上,設計者們的思想非常開放,突破了傳統觀念,提出了很多大膽新穎的提案,如在火炮上,有人提議采用單炮塔設計,把107毫米坦克炮裝在主炮塔上,在主炮塔上設一個小炮塔,上麵裝1門45毫米坦克炮;而有人則建議將107毫米炮裝在車體前部的炮台基坐上,而將45毫米炮安裝在炮塔內;還有人建議在一個炮塔內安裝2門火炮。雖然設計者為此費盡心思,但是由於多種原因,KV-4坦克沒能投產。

沒有投產的KV-5坦克

KV-5坦克的設計吸取了許多KV-4坦克的設計成果,使它成了一種不太常見的大威力坦克。該坦克高達9.2米,駕駛員和無線電操作員各有1個單獨的旋轉機槍塔,允許他們有足夠的視野範圍。中部有一個大尺寸的菱形炮塔,這是炮長、裝填手和車長工作的地方,在炮塔內車長還擁有一個獨立的指揮塔。KV-5坦克的裝甲非常厚,堅不可摧,最薄的地方有150毫米厚,最厚的地方達到180毫米厚。其動力裝置為2台傳統的V-2發動機,雖然動力十足,遺憾的是KV-5坦克沒能投入生產,這主要是因為當時列寧格勒的情況危急,為了提高已投產坦克的產量,所有試驗型坦克的研製工作都要停止。

KV-9 重型突擊坦克

KV-3和KV-5坦克相繼研製失敗,這讓設計者們萌發了研製一種炮兵(突擊)坦克的想法,目的是為大量生產的KV-1坦克換裝威力更大的火炮係統。這個計劃在1941年12月完成,新型的坦克安裝了U-11型122毫米坦克炮,1942年在被軍方接收服役時正式命名為KV-9。KV-9坦克全重47噸,有4名乘員,2名在炮塔,2名在車內。炮塔為鑄造結構,前部裝甲厚度達到了135毫米。它的武器裝備除了主炮外,還有3挺DT機槍作為補充火力。

KV-85 重型坦克

KV-85同樣是在KV-1的基礎上改進而來,這種新的改進型是在1943年研製出來的,裝備有更具威力的D-5T式85毫米反坦克炮,火力較以前大幅度提高,但它的裝甲較一般重型戰車弱,最薄的部分隻有32毫米,最厚的部分也隻有110毫米,這使它很容易被反坦克武器擊毀。

KV-8重型噴火坦克

KV-8是將KV-1的主炮換成了45毫米的反坦克炮,並裝上了ATO-41型火焰噴射器的新型坦克,於1942年開始批量生產。它能攜帶92發45毫米炮彈以及0.96立方米混合燃料,可以供107次短噴射。ATO-41型火焰噴射器可以每次10秒鍾的時間,進行三次長噴射。蘇聯部隊還用它和OT-34中型噴火坦克組成了一個獨立的噴火坦克營。

蘇聯IS係列重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