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意大利P40重型坦克(2 / 2)

初出茅廬

1940年意大利生產出第一輛M13/40樣車,同年開始投產。約有250輛生產型被送往北非前線參與戰鬥。不過由於初期型號的車輛沒有加裝防沙過濾器,使得該型坦克故障頻發,戰鬥效率很低。隨著在北非戰鬥中的使用,該型坦克的改良型M14/41坦克加裝了適應熱帶氣候的設備,其戰鬥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合理利用

在二戰前及二戰期間,意大利軍方對自行火炮的發展相當重視,先後研製出多種型號的自行火炮。比較著名的是“塞莫溫特”M41自行反坦克炮,其中“塞莫溫特”149自行火炮,就是以M13/40中型坦克為底盤的。它的戰鬥全重為18噸,裝有1門35型149毫米榴彈炮,發射榴彈時的最大射程達23.7千米,被認為是二戰中“意大利軍隊中最好的炮兵武器”。

意大利M14/41中型坦克

M14/41坦克是當時意大利產量最大的坦克裝備,共生產了將近1900輛。該坦克是為解決M13/40坦克在沙漠上行軍經常出現故障的問題而推出的一種新型坦克。除了意大利外,德軍也使用了M14/41坦克,其在德國軍隊裏的編號為PzKpfw M14/41 736(i)。

性能提高

M14/41坦克的戰鬥全重為14.5噸,乘員3人,裝甲厚度為14—40毫米,裝備有1門47毫米火炮和2挺機槍,為了提高機動性能,M14/41坦克裝置了一具更強動力的、功率為107千瓦的汽油機,並加裝了空氣過濾器以適應沙漠戰鬥的需要,使最大速度為33千米/小時。通過這一係列的改裝,它的故障率明顯下降。

M41自行反坦克

M14/41坦克有很多變型車,如“塞莫溫特”M41自行反坦克炮就是以意大利的M14/41中型坦克為底盤的。其戰鬥全重為17噸,乘員4人,裝1門53倍口徑的90毫米高射炮,初速度830米/秒,性能絲毫不遜於德國著名的88毫米高射炮。M41自行反坦克炮具有較強的反坦克能力,在500米的射擊距離上,可擊穿140毫米厚的鋼裝甲,在1942年到1943年間共生產了30輛,曾在西西裏島與盟軍的坦克作戰。它的缺點是頂部和後部完全沒有裝甲防護。

意大利M15/42中型坦克

M15/42坦克代表了意大利在二戰期間中型坦克發展的最高成就,它是意大利繼M13/40、M14/41之後於1942年推出的又一款中型坦克。意大利在二戰期間共生產了82輛M15/42坦克,其中絕大多數被德軍在1943年占領意大利後占有,也有少部分被盟軍俘虜。

主要的改進

M15/42坦克於1943年正式服役,它的戰鬥全重為15.5噸,乘員4人,與早期的坦克相比車身略長,在車身右側裝上了側門;主炮的炮身加長,炮塔由油壓轉彎式改變成電動油壓轉彎式,並安裝了新型的47毫米長管火炮;裝甲厚度也增加到了40毫米。此外,它還在M13/40坦克的基礎上強化了發動機的動力,裝上了142千瓦的8缸汽油機,使最大速度達到40千米/小時。

參戰狀況

在德國入侵意大利時,M15/42坦克在羅馬與德軍發生過交火,但是沒能起到什麼作用,剩餘的坦克被德軍接收配屬給德軍獨立坦克大隊及SS義勇騎兵師作戰,直到戰爭結束。德國在占領意大利後仍有30輛的坦克在生產線上,這些坦克在生產完成後配屬給德軍部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