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意大利P40重型坦克(1 / 2)

意大利P40重型坦克技術檔案

車長:5.82米 車高:2.52米

裝甲厚度:15—60毫米 乘員:4人

戰鬥全重:26噸

武器:1門75毫米反坦克炮、1挺或2挺8毫米機槍

發動機:1台244千瓦的菲亞特液冷V型12氣筒柴油機

最大行程:270千米 最大速度:35千米/小時

P40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意大利在其M13/40、M14/41和M15/42等M係列坦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重型坦克。遺憾的是,在1943年意大利投降前隻完成了21輛,其餘的在被德軍占領後繼續生產。由於裝甲防護薄弱、缺乏柴油、發動機以及缺少車長指揮塔等,德國主要將它用於二線。

曆盡艱辛

19世紀30年代末期,菲亞特公司應墨索裏尼的要求,開始設計能夠支援步兵作戰的重型坦克。但由於是初次設計,困難重重,直到1941年才完成了第一批裝備短炮管的坦克。實戰證明短炮管並不適合激烈的戰鬥,於是隨後生產的坦克中使用了32倍口徑的75毫米火炮,批量生產時又更換為34倍口徑的75毫米火炮。

名稱來曆

P40坦克在研製初期被稱為P26/40坦克。“P”代表重型坦克,“26”代表最初重量,“40”則表示其研製時間1940年,後被簡稱為P40重型坦克。意大利皇家陸軍原本訂購了500輛該坦克,但是到1943年投降時,隻交付了21輛。此後,盟軍開始對意大利北部進行轟炸,造成電力短缺,使得裝甲板的加工變得時斷時續,大大影響了生產。德國人立即占領了工廠並訂購了75輛坦克,其中一半沒有發動機和傳動裝置,最後被用做防線上的碉堡。

德國改裝

P40坦克在設計上遇到的技術難題德國人也不能解決,新設計的菲亞特發動機在實戰中證明是不可靠的。1943年9月,德國人把一輛完整的樣車送到了德國進行測試,而同行另一輛車沒有安裝發動機和武器裝備。第二輛車上打算安裝1門德國的L/24 75毫米炮和PzKpfWⅣ型坦克上的梅巴赫HL 120發動機。1943年10月20日,P40坦克和其他的一些新型裝甲車輛在希特勒麵前進行了展示。

生產用途

德國一共生產了101輛P40坦克,1943年完成了13輛整車,有11輛沒有發動機,1944年到1945年完成了48輛整車,有29輛無發動機。這40輛沒有發動機的坦克被擺放在沿著托斯卡納和哥達文防線的要塞。一些被埋在土裏,其餘的被放置在後牆或河流路基上。

攻擊目標

1944年11月,13輛P40坦克交給了第15德國警察裝甲連,主要在意大利西北部執行安全保障任務。戰爭結束後,坦克連向意大利遊擊隊投降。1944年12月,15輛P40坦克部署在第10警察裝甲連,部隊在維羅納(意大利)附近的重要地區進行巡邏。1945年4月末,移防到了奧地利邊境附近,後來向美軍投降。唯一使用P40坦克的意大利部隊是意大利社會共和國部隊(R.S.I.),其中有3輛在米蘭地區使用。

意大利M13/40中型坦克

M13/40中型坦克是意大利陸軍在二戰時期的主要坦克裝備。該坦克曾在北非、南斯拉夫、希臘作戰中廣泛使用。M13/40最大的特點是其主炮安裝在了旋轉炮塔上,有利於火力的發揮。從M係列的設計上看,意大利坦克很重視機槍火力,而且坦克運用明顯傾向於支援步兵作戰。因此,M13/40在當時的意大利可稱得上是具有現代水準的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