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PzKpfwV“黑豹”G型坦克技術檔案
車長:8.86米 車寬:3.40米 車高:2.85米
裝甲厚度:16—110毫米 乘員:5人 戰鬥全重:45.5噸
武器:1門75毫米的短身管KwK42 L/70型火炮、3挺MG34機槍
發動機:1台518千瓦馬巴赫HL230 P30 型汽油機
最大速度:46千米/小時 最大行程:200千米
PzKpfw V“黑豹”式中型坦克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著名的坦克之一,名氣僅次於德軍的“虎”式重型坦克。它是德國第一種采用傾斜式裝甲的坦克,其火力、裝甲、機動三項坦克的主要技術指標都在同類坦克中名列前茅,和蘇聯的T-34坦克同稱為“二戰中最好的中型坦克”。
重重打擊
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麵對蘇軍火力和裝甲強大KV係列重型坦克及T-34/76中型坦克,德國的Ⅰ、Ⅱ、Ⅲ、Ⅳ號坦克顯得無所適從。1941年11月,在古德裏安等將領的建議下,希特勒下令戴姆勒—苯茨和MAN公司設計一種能對付蘇軍T-34的新型坦克,而萊茵金屬公司則負責新型坦克的炮塔研製。
生產狀況
盡管MAN公司的“黑豹”坦克研製時間很短,但德國軍方認為它是一種比較成功的坦克,所以希特勒下令從1942年12月就開始製造。1943年到1945年,德國生產了5500輛“黑豹”坦克。該坦克一直在進行改造,如A、D、G、F等型,它的戰鬥全重在設計初期為30—35噸,但到批量生產時已達到了45噸。由於受重量限製,其最大速度隻有45千米/小時。
“黑豹”誕生
1942年3月,戴姆勒—苯茨公司首先在以前被否決的VK 3001的基礎上製造出了樣車,稱為VK 3002。這輛樣車大量采用了T-34/76坦克的設計,可以稱之為德國版的T-34坦克。之後,MAN公司也生產出了他們的VK 3002(MAN)樣車。1942年5月,希特勒下令對兩種樣車進行廣泛測試,最後決定采用MAN公司的設計,並將其定名為PzKpfwⅤ“黑豹”坦克。
威力十足
“黑豹”坦克的炮塔位於車體中央,上麵裝有1門75毫米的短身管KwK42 L/70型火炮,該火炮可以在1000米的設計距離上穿透140毫米厚的裝甲,威力完全可以和“虎”式坦克的88毫米火炮相媲美。動力裝置采用了馬巴赫公司的HL 210 P45型汽油機,最大功率為444千瓦。此外,“黑豹”坦克還采用了交錯重疊式的負重輪排列,雙扭杆獨立式懸掛裝置提高了在不良地形上的高速行駛能力。
不敗之地
1943年9月13日科洛馬克附近,黨衛軍第二“帝國”裝甲師下屬黨衛軍第二裝甲團一營的7輛“黑豹”坦克在霍爾澤上尉指揮下同蘇軍大約70輛T-34坦克作戰。20分鍾戰鬥中,28輛T-34坦克被摧毀,“黑豹”坦克無一損傷。1944年7月 28日,黨衛軍第五“維京”裝甲師又摧毀蘇軍107輛坦克,包括T-34、謝爾曼和瓦倫丁坦克,而自己僅損失5輛“黑豹”坦克。
德國PzKpfWⅥ“虎”式重型坦克
德國PzKpfWⅥ“虎”式坦克技術檔案
車長:8.45米 車寬:3.70米
車高:2.93米 裝甲厚度:25—100毫米
乘員:5人 戰鬥全重:57噸
武器:1門88毫米KwK36型L/56加農炮、2挺7.92毫米機槍
發動機:1台518千瓦梅巴赫12缸汽油機
最大速度:40千米/小時 最大行程:195千米
PzKpfW Ⅵ“虎”式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機動性最好的重型坦克,它的設計突破了德國長久以來強調的“機動性、防護和火力三方麵的平衡”的坦克設計理念,更加注重火力和裝甲而減弱了機動性。這一設計理念後來延用到其他車輛上麵,包括“虎王”坦克和“虎”式突擊炮。
猛虎出世
1941年5月26日,為了能與蘇聯T-34坦克相抗衡,希特勒召見了當時著名的設計師斐迪南·保時捷和亨舍爾,要求他們製造一款中型坦克。該坦克的正麵裝甲必須達到100毫米厚,主炮必須能夠在1500米的距離上擊穿100毫米厚的裝甲,重量可超過45噸。1942年4月20日,二人提交了樣車,經測試後,希特勒采取了折中方案,亨舍爾的基本構架被采用,而換裝了保時捷的炮塔。新型坦克被正式命名為PzKpfWⅥ“虎”式坦克,並於1942年8月開始批量生產。截至1944年8月末,共生產了1355輛。
形似神不似
和“豹”式坦克不同的是,“虎”式坦克沒有借鑒T-34坦克的設計。它的大體設計和外型類似PzKpfWⅣ型中型坦克,但重量卻是它的2倍,其正麵裝甲厚達102毫米,炮塔彈盾厚110毫米,就連側麵裝甲也有80毫米,這意味著無論是蘇聯的T-34/76坦克還是美國的M4謝爾曼坦克,都無法在800米以外擊穿虎式坦克的正麵裝甲。“虎”式坦克的主炮是著名88毫米KwK36型L/56加農炮,可以在1000米以外擊穿120毫米裝甲,2000米以外擊穿87毫米裝甲,其配備的火炮光學瞄準儀堪稱世界一流。這使得“虎”式坦克具有驚人的準確性和遠程殺傷力 。
美中不足
“虎”式坦克的發動機、傳動和懸掛都是一流的,有E型和H型兩種正式型號。在生產過程中不斷地改進著,後期采用了梅巴赫12缸汽油發動機,最大功率為518千瓦,公路最大速度為40千米/小時。它最大的問題出在油耗和重量上,在公路上行駛,一箱油隻能跑100千米,越野時航程則減半。也就是說,一輛虎式坦克每推進兩三個小時就得後撤加油,經常在戰鬥白熱化的時候不得不離開戰場,戰鬥效能大打折扣。另外,歐洲絕大多數橋梁的承重極限是36噸,因此重57噸的“虎”式坦克所到之處,都必須有工兵在前開路,測試路麵,加固橋梁。由於種種原因它最終被PzKpfWⅦ“虎王”坦克取代了。
勢不可擋
“虎”式坦克曾在很多戰爭中大顯身手,其中最讓它耀武威揚的是1943年2月的哈爾科夫反擊戰。當時,德國的2輛“虎”式坦克向2000米以外的蘇軍一個坦克集群猛烈開火,當場擊毀16輛T-34/76坦克,追擊過程中又擊毀18輛蘇軍坦克,部分中彈的T-34坦克整個炮塔都被掀掉,落到十幾米以外,德軍士兵戲謔地說,這是T-34在向虎式坦克脫帽致敬。除此之外,“虎”式坦克在諾曼底登陸中擊毀了英軍138輛坦克和132門反坦克炮。
德國PzKpfWⅦ “虎王”重型坦克
德國PzKpfWⅦ “虎王”重型坦克技術檔案
車長:7.30米 車寬:3.75米
車高:3.09米 裝甲厚度:80—150毫米
乘員:5人 戰鬥全重:69.8噸
武器:1門kwk43 L71型88毫米坦克炮、 1挺7.92毫米MG34/MG42 型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