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德國PzKpfWⅤ“黑豹”式中型坦克(2 / 3)

發動機:1台518千瓦梅巴赫HL230 P30型汽油發動機

最大速度:38千米/小時

“虎王”坦克是德國在二戰期間最令人恐懼的一種重型坦克,因為它威力無比,很少有其他坦克敢與之較量。“虎王”坦克承繼了“虎”式坦克的所有優點,將威力強大的火炮和幾乎無法射穿的裝甲結合在了一起,對當時盟軍造成了很大的威脅,直到二戰結束,他們也沒找到對付它的有效辦法。不過由於“虎王”坦克生產數量少,參戰時間短,並沒有對二戰的最終結果起到很大的影響。

“虎王”誕生

1943年1月,德國計劃製造一種新的重型坦克來對付蘇聯的IS-2重型坦克。隨後,德國陸軍兵器局責成保時捷、亨舍爾以及MAN這三家公司著手研究。它們提出了四種方案:即保時捷公司的VK 4502(P),MAN公司的VK 4502(MAN),亨舍爾公司的VK 4502(H)以及改進的VK 4503(H)。最後,德國陸軍兵器局選中了亨舍爾公司的VK 4503(H)方案,1943年12月它被定名為“虎王”重型坦克,並開始批量生產。到1945年3月共生產了489輛。

兩種炮塔

盡管保時捷公司本身的設計沒有被接受,但是炮塔的設計卻被接受安裝在了亨舍爾設計的“虎王”坦克上,這使得“虎王”坦克具有兩種炮塔。首批生產的50輛“虎王”就安裝了保時捷公司設計的炮塔,而晚期則安裝了亨舍爾公司設計的炮塔,這兩種炮塔都安裝在車體的中央。保時捷型炮塔裝備的是1門單節88毫米火炮,可攜彈80發,而亨舍爾炮塔上的裝備是1門雙節式的88毫米火炮,攜彈86發。此外,“虎王”還裝有1挺用於防禦和對空射擊的7.92毫米MG34/MG42型機槍,可配彈5850發。這些武器裝備都使它具有了強大的威力。

威力無比

除了具有強大的火力外,“虎王”坦克的裝甲防護也是相當好的。它的正麵裝甲為150毫米,比“虎”式坦克有較大提高,車體側麵和後麵裝甲厚80毫米。車體和炮塔為鋼裝甲焊接結構,防彈外形較好,成為盟軍的一種很難對付的坦克,僅有一些火炮在較近的射擊距離上可以對它構成威脅。

致命弱點

“虎王”坦克車體采用了1台518千瓦的梅巴赫HL230P30型汽油發動機,由於該發動機性能差,再加上“虎王”戰鬥全重達69.8噸,最大速度隻有41千米/小時。此外,“虎王”不成熟的交錯式負重輪可靠性低,且行動裝置經常出問題,機械故障頻頻,使得“虎王”坦克同其他德國重型坦克一樣,自身缺點難以克服,這些都是“虎王”最致命的弱點。

德國“鼠”式超重型坦克

德國“鼠”式超重型坦克技術檔案

車長:10.09米 車寬:3.67米

車高:3.66米 裝甲厚度:50—240毫米

乘員:6人 戰鬥全重:188噸

武器:1門128毫米的火炮、1門並列75毫米火炮、 1挺 MG34機槍

發動機:1台799.2千瓦的MB 509型汽油發動機

最大速度:22千米/小時 最大行程:192—300千米

“鼠”式超重型坦克被稱為“幻想的產物”,它是二戰時德國最有趣的一種坦克,雖然名為“鼠”式,卻有著龐大的身軀,戰鬥全重達到了188噸,是當時最重的坦克。也正是由於本身過重,使得“鼠”式坦克的機動性能極差,最終因缺少實戰價值而流產。

分工合作

1942年6月8日,德國著名的設計師斐迪南·保時捷在與希特勒會談時提出了發展超重型坦克的計劃,希特勒當即任命斐迪南·保時捷為總設計師,研製一種安裝有128毫米或150毫米火炮的超級重型坦克。1943年1月12日,德國陸軍兵器局向有關廠家下達了研製任務,即電器設備由西門子公司製造,戴勒姆—苯茨公司製造發動機,阿爾特馬克公司提供履帶,克虜伯公司負責製造車體、炮塔和武器,最後由阿爾特馬克公司負責整車組裝。

“鼠”1坦克

與一般的坦克相比,“鼠”式坦克更像個移動的“碉堡”,要使它動起來顯得很困難。1943年12月,在斐迪南·保時捷工作組的努力下,“鼠”1坦克研製成功。該坦克的炮塔上裝有1門128毫米的火炮、1門並列75毫米副炮和1挺MG34機槍。動力裝置是由戴勒姆—苯茨生產的799.2千瓦的汽油機。測試表明:150噸的巨大重量不僅使它行動起來非常緩慢,最大速度隻有22千米/小時,而且為了能夠更好地支撐“鼠”式坦克的重量,懸掛係統也必須改進。另外,幾乎沒有橋梁能夠承受它的重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鼠”1坦克裝上了一套潛渡通氣筒,這樣就使它能夠用潛渡方式涉過最深為8米的河流。

“鼠”2坦克

隨後,希特勒命令斐迪南·保時捷在1944年6月之前製造出有炮塔、裝有武器的“鼠”式坦克。1944年3月20日,第二輛樣車“鼠”2式坦克誕生,該坦克的裝甲厚度達到了240毫米,致使重量達到了188噸,動力裝置采用的是戴勒姆—苯茨公司的MB517柴油機。在測試中,“鼠”2式樣車由於發動機和發電機軸匹配不當,發生了柴油機曲軸損壞的嚴重故障,而新製造的發動機直到1945年3月才運到庫麥斯道夫,組裝沒有出現什麼問題,但是隨後不久德國就戰敗了。

英雄無用武之地

“鼠”式超重型坦克是希特勒在二戰末期為了挽回戰爭的敗局而研製的。起初德國計劃生產150輛,但隻生產了“鼠”1和“鼠”2兩輛樣車,還有9輛正在生產時,德國就戰敗了。盡管“鼠”式坦克火力強大、防護性能突出,但卻未能在二戰結束以前投入到戰場使用,也沒有達到希特勒想挽救德國滅亡命運的目的。

德國E-100超重型係列坦克

由於德國的坦克型號複雜,通用性差。1942年5月德國第6兵工廠總工程師海因裏希·克尼坎普正式提出了生產通用化、標準化、係列化的坦克發展計劃,這就是著名的“E計劃”。被稱為德國“末日坦克”的E係列坦克就是該計劃的體現,它包括有E5、E10、E25、E50、E75、E-100等型號,其中最著名、投入研製力量最多的就是E-100超重型坦克。

半途而廢

E-100超重型坦克的研製工作是從1943年6月開始實施的,由阿道拉公司負責研製。但由於1944年要集中力量研製“鼠”式坦克,希特勒便下令停止研製E-1OO坦克。這使得E-100坦克還處於樣車研製階段就流產了,工廠僅生產出了樣車的車體部分。1945年,這輛樣車的車體落入盟軍手中,1945年6月被轉送到英國。

動力裝置

E-100坦克的防護力超群,各部位裝甲厚度在40—240毫米之間,二戰期間的反坦克武器很難擊穿。它的動力裝置後置,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懸掛裝置為外置筒式螺旋彈簧式懸掛裝置。負重輪的排列形式,也采用了二戰期間德國坦克上慣用的交替排列式。在E-100樣車的研製階段,炮塔沒有製造出來,所以,僅安裝了一個同等重量的假炮塔來進行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