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英國“十字軍”巡洋坦克(1 / 3)

英國“十字軍”巡洋坦克Ⅲ型技術檔案

車長:5.98米 車寬:2.64米

車高:2.24米 乘員:3人

戰鬥全重:19.7噸

武器:1門57毫米火炮、1挺“比塞”7.92毫米並列機槍

發動機:1台251.6千瓦“納菲爾德—自由”型V型12缸航空發動機

最大速度:43千米/小時 最大行程:160千米

“十字軍”巡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英軍最著名的坦克之一,它的最大特點是擁有良好的機動性和獨立作戰能力,在英國的巡洋坦克發展史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它逐步被“丘吉爾”步兵坦克和“克倫威爾”巡洋坦克所取代。

誕生背景

英國“十字軍”巡洋坦克是在“盟約者”巡洋坦克的基礎上研製的。“盟約者”巡洋坦克是從1937年開始設計的,它裝有1門40毫米火炮,采用了克裏斯蒂式懸掛裝置,使得它具有良好的機動性,但裝甲較薄,火力偏弱。於是,英國軍方決定研製一種新型坦克來取代“盟約者”,“十字軍”巡洋坦克便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

主力戰車

“十字軍”巡洋坦克從1939年開始研製,研製代號為A15,是由納菲爾德公司領導的幾家公司聯合製造的。由於它是在“盟約者”坦克的基礎上改進的,所以進展很快,1940年便研製成功並開始裝備英軍。到1943年停止生產為止,“十字軍”巡洋坦克的總生產量達5300輛,成為英軍在二戰前期的主力戰車。

三種型號

“十字軍”巡洋坦克有Ⅰ、Ⅱ、Ⅲ三種型號。型號不同,在性能上也有若幹差異。“十字軍”Ⅰ型是最初生產的型號,它有1個主炮塔,上麵裝有1門40毫米火炮,此外,在車體前部左側還有1個小的機槍塔,可以作有限的獨立轉動,上麵裝有2挺7.92毫米機槍;Ⅱ型是Ⅰ型的改進型,也稱為Ⅰ型的裝甲強化型,其特點是所有的裝甲厚度都加厚了6—10毫米,車體正麵和炮塔正麵焊接上14毫米厚的附加裝甲板; Ⅲ型“十字軍”巡洋坦克的威力最大,生產數量最多。從外形輪廓上看,它比Ⅰ型和Ⅱ型顯得小巧玲瓏。Ⅲ型的最大變化是重新設計了炮塔,並換裝了57毫米火炮,使戰鬥全重增加到19.7噸。由於炮塔內空間狹小等原因,取消了前機槍手和裝填手,將乘員人數減少為3人。但是到了二戰後期,其威力明顯不足,裝甲太薄,最終不得不退出了一線。

沙漠之鼠

“十字軍”巡洋坦克主要用於北非戰場。1941年6月,“十字軍”巡洋坦克首次投入北非沙漠戰場,反擊隆美爾的“戰斧”作戰行動。英軍的坦克兵調高了“十字軍”坦克發動機上速度限製器的上限,使坦克的最大速度高達64千米/小時,使“十字軍”坦克的性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英國“範倫泰”步兵坦克

“範倫泰”坦克是繼“馬蒂爾達”步兵坦克之後英國陸軍的又一款步兵坦克。它是二戰時英國支援蘇聯數量最多的一種坦克,總數達到了3782輛。其中,英國援蘇的“範倫泰”坦克為2394輛,占到其生產總數的29%。作為英聯邦成員國的加拿大,將生產的1388輛“範倫泰”坦克全部用於支援蘇聯。

武器裝備

“範倫泰”坦克安裝有1門0.9千克或2.7千克火炮和1挺8毫米機槍,蘇聯紅軍後來將0.9千克或2.7千克火炮改裝為76.2毫米火炮,以增強火力。但是,由於“範倫泰”坦克的炮塔較小,裝上76.2毫米火炮後,炮塔內顯得十分擁擠,所以這項改裝不算很成功。不過,“範倫泰”坦克的裝甲防護是相當不錯的,最厚處達到了24毫米。此外,它還有多種變型車,如11.3千克自行榴彈炮、7.7千克自行反坦克炮等。

性能特點

“範倫泰”坦克是蘇德戰場上用得最多的一種越洋坦克。它的每側有2個車架,可以前後互換,懸掛柔性極佳,與液壓減震器配合可以保證良好的行駛性能。隨著彈簧的壓縮,懸掛剛性會有所增加,這對車體的穩定也很有利。但是這種懸掛的缺點是易受損、結構複雜且體積龐大。

英國“丘吉爾”步兵坦克

英國A22丘吉爾步兵坦克技術檔案

車長:7.44米 車寬:3.25米

車高:2.48米 裝甲厚度:16-102毫米

乘員:5人 戰鬥全重:39噸

武器:1門57毫米火炮、2挺7.92毫米機槍

發動機:1台259千瓦 “貝德福特”水平對置活塞式6缸水冷汽油機

最大速度:25千米/小時 最大行程:170千米

“丘吉爾”坦克是以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的名字命名的,它不僅是英國最後一種步兵坦克,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產量最大的一種步兵坦克,各種車型共計5640輛。該坦克的裝甲比較厚,和二戰期間的其他坦克比,屬於防護力較好的一種,除英軍裝備外,愛爾蘭、印度和約旦等國的軍隊也使用過。

形勢嚴峻

1939年9月,為取代“馬蒂爾達”Ⅱ型,代號為A20的新型步兵坦克由哈蘭德和沃爾夫公司開始設計,次年6月製造出4輛A20樣車。此時正值英法軍隊在西歐大陸全麵潰敗,麵對德軍以坦克集群為主力的閃電戰,英國發現A20很難勝任對抗德國新型坦克的任務,必須盡快研製一種新型坦克。

新品誕生

1940年7月,沃爾斯豪爾公司接受了研製A22步兵坦克的任務,並於7個月後製造了第一輛樣車。1941年6月,首批生產型A22坦克共14輛交付英軍,隨即開始大批量生產,並被命名為“丘吉爾”步兵坦克,從1941年裝備英軍起一直服役到1952年間。

結構特點

“丘吉爾”步兵坦克最有特色的就是行動裝置。它采用了小直徑負重輪,重39噸的龐大車體每側負重輪居然達到了11個。這種坦克的最大優點是造價低,結構簡單,易於生產,即使個別負重輪被擊毀也能繼續行動。但是過小的負重輪也造成懸掛行程太小,越野時的舒適性太差,也就是顛得特別厲害,所以後來的坦克不再采用這種設計。

18種車型

“丘吉爾”坦克共有18種車型。Ⅰ型主要武器為1門40毫米火炮,在車體前部還裝有1門76.2毫米的短身管榴彈炮。這種武器配置類似於法國的B1坦克,體現了英國為步兵衝擊提供火力支援的設計思想,事實上這種設計已經不適合戰場的實際情況。自“丘吉爾”Ⅱ型開始,均取消了車體前部的短身管榴彈炮,而代之以7.92毫米機槍。

各有千秋

“丘吉爾”Ⅲ型於1942年5月開始裝備英軍,采用了焊接炮塔,57毫米的加農炮大大提高了坦克火力。此後,許多Ⅰ型和Ⅱ型“丘吉爾”坦克也按Ⅲ型標準加以改裝。Ⅳ型仍采用57毫米火炮,但又改為鑄造炮塔。後來有120輛Ⅳ型開始采用與美國M3、M4中型坦克相同的75毫米火炮,稱為 Ⅳ/NA75 型,它曾被用於北非的作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