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日本89式中型坦克(2 / 2)

開路先鋒

97式坦克是日軍侵華戰爭的開路先鋒,南京大屠殺、台兒莊會戰、武漢會戰等戰役中都留下了97式坦克“罪惡”的身影。太平洋戰爭中,隨著美軍的M3、M4坦克投入戰鬥,97式坦克在強勁的對手麵前證實了其火力和防護力的不足。於是,日軍對97式坦克進行緊急改進,並研製新型坦克,包括1型、2型、3型、4型和5型五種型號的坦克。但為時已晚,這些坦克有的才生產出少量,有的隻造出樣車,有的還停留在圖紙上,日本就戰敗投降了。

“97改”中型坦克

從1940年起,以97式坦克底盤為基礎研製出了改進型坦克——“97改”中型坦克。它的戰鬥全重為15.75噸,裝有1門47毫米火炮,火炮采用半自動垂直滑動式炮閂,車上攜帶104發炮彈和2575發機槍彈。其發射的穿甲彈初速為825米/秒,在500米距離上可穿透75毫米厚的裝置。

“老頭坦克”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投降後有300多輛97式坦克成了中國軍隊的戰利品。中國軍隊擁有的第一輛坦克就是繳獲的97式坦克。這輛坦克是由幾輛坦克拆拚而成,經常出現故障,人民解放軍的戰士們風趣地稱它為“老頭坦克”。雖然“老頭坦克”一身毛病,但在人民解放軍手裏,卻立下了赫赫戰功。

“功臣號”坦克

1945年12月1日,正是憑著97式坦克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了第一支坦克部隊——東北坦克大隊。97式坦克先後參加了綏芬河剿匪、三下鬆花江南、攻錦州、打天津等戰鬥,立功無數,獲得了“功臣號”坦克的美譽。

日本94式超輕型坦克

日本94式超輕型坦克技術檔案

車長:3.08米 車寬:1.62米

車高:1.62米 裝甲厚度:4—12毫米

乘員:2人 戰鬥全重:3.45噸

武器:1挺7.7毫米重機槍、少數車裝有37毫米火炮

發動機:1台35千瓦的直列4缸風冷汽油機

最大速度:40千米/小時 最大行程:208千米

94式超輕型坦克由日本東京煤氣和電器工業公司(後稱日野汽車公司)以20世紀20年代後期英國生產的“卡登—洛伊德”坦克車為基礎研製而成的。這種坦克不僅體積小,而且重量輕,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世界上最輕的坦克之一。它主要用於指揮、聯絡、搜索、警戒等作戰任務,也可用做火炮牽引車或彈藥搬運車。

研製計劃

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輕型坦克曾風行一時,各國都將對價格便宜且容易生產的輕型和超輕型坦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31年,日本陸軍技術部從英國購進了6輛“卡登—洛伊德”坦克,決定在其基礎上加裝機槍塔,製成新型坦克。日本東京煤氣和電器工業公司接受了新型坦克的研製任務,1933年完成了第一輛樣車並試車成功,1934年定名為“94式超輕型坦克”,從1935—1937年共生產了750輛。

布局設置

94式超輕型坦克的駕駛室和動力艙在車體前部,駕駛室居右,動力艙在左,發動機位於變速箱的後麵,即車體中部靠前的位置上。發動機和傳動部分各有一個檢查窗,便於檢修和拆裝。戰鬥室位於車體後部,上部有一個槍塔。車長和駕駛員處都有艙門,車體後部還開一個後門,便於乘員上下車以及與被牽引車輛的聯絡。

“小豆坦克”

94式坦克小得出奇,它的長隻有3.08米,戰鬥全重隻有3.45噸,裝甲是鉚接而成的,較薄處隻有4毫米,這甚至不到許多現代裝甲車的一半,因此人們戲稱它為“小豆坦克”。此外,它的火力也非常弱,隻有1挺機槍,早期使用的是6.5毫米機槍,後被7.7毫米機槍取代,少數還安裝過37毫米火炮。

致命的弱點

94式坦克的致命弱點就是沒有安裝潛望鏡,對外觀察主要靠幾個小觀察窗。當對方火力猛烈時,它在閉窗行駛下隻能靠幾道大約3毫米寬的觀察縫了解外界情況,顯然觀察死角很大,很容易就被對方的炸藥包炸毀。

威力無比

雖然94式坦克存在諸多問題,但在1937—1945年的日本侵華戰爭中,這種不起眼的小坦克卻發揮了意想不到的威力。日軍用100多輛94式坦克以戰車中隊為單位,配合89式中型坦克在中國戰場上搜索偵察、迂回奔襲,攻擊中國軍隊,南京大屠殺、徐州會戰等戰役中無不留下它的身影。此外,它也曾為中國軍隊立下赫赫戰功,中國軍隊將繳獲的94式坦克用於遼沈戰役、淮海戰役等戰鬥中,取得了很好的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