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裏斯蒂”M1928坦克是美國工程師沃爾特·克裏斯蒂於1928年設計的一輛中型坦克。它是在“克裏斯蒂”M1919中型坦克的基礎上研製的,其最大特點是采用了典型的克裏斯蒂懸掛係統。這種懸掛係統能夠減輕坦克的顛簸,提高坦克速度,後來許多國家在研製坦克時都使用了這一裝置。
重起爐灶
1919年,克裏斯蒂設計出了他的第一輛坦克。雖然該坦克在兩個負重輪上采用了平衡懸掛裝置,並且加設了彈簧,但由於發動機功率小、行駛速度慢,而且沒有在坦克上安裝旋轉炮塔,所以受到軍方的冷落。1921年,克裏斯蒂對M1919進行了改造。經過幾年的刻苦鑽研,1928年他成功地設計出了裝有360度旋轉炮塔的新型坦克M1928。
出色的外形
M1928坦克的外形獨特,其車頭為尖楔的形狀,已初步具備了傾斜甲板的良好的防彈外形。該坦克最為過人之處是它的懸掛裝置,即負重輪不直接與車體相接,而是通過一條可動的鋼臂與車體相接,鋼臂的中部與一條垂直固定在車體的彈簧減震器相連,這樣每個負重輪都可各自隨地形不同而上下移動,通過彈簧減震器吸收顛簸的能量,大大減輕了坦克的顛簸,提高了行駛速度。
性能特點
M1928坦克的戰鬥全重為8.6噸,乘員為3人,裝甲厚度13毫米,裝有2挺機槍。動力裝置采用的是1台“自由”式液冷12缸航空發動機,最大功率為250千瓦,最大速度41.6千米/小時。此外,這種輪履合一式的坦克,裝卸履帶僅需30分鍾,在履帶損壞後,負重輪仍可以正常行駛,而且行駛速度更快,在路麵狀態較好時的最大速度為80千米/小時。
極端的弱點
盡管M1928坦克擁有獨特的懸掛係統和較高的機動性能,但還是存在著不足。如它的操縱係統不靈活,並且由於懸掛裝置全都擁擠在車內,使得車內空間狹小。此外,它的履帶壽命較短,隻有在輪式運行時才能達到高速,而輪式運行時坦克卻無法越過障礙等。
“冷戰”後的楷模
由於存在諸多缺點,美國軍方不久就對M1928坦克失去了興趣。但在美國遭受冷遇的M1928坦克卻在蘇聯找到了生長的沃土,蘇聯在20世紀30年代研製的BT係列快速坦克就采用了“克裏斯蒂”M1928坦克的獨立懸掛裝置。後來蘇聯生產的T-34中型坦克和英國生產的“十字軍”巡洋坦克也都模仿了它的懸掛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