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KC輕型坦克技術檔案
車長:5.00米 車寬:1.75米 車高:2.25米
裝甲厚度:8—16毫米 乘員:2人 戰鬥全重:7噸
武器:1門37毫米火炮、1挺7.62毫米機槍
發動機:1台24.6千瓦“菲亞特”4缸水冷汽油機
最大速度:8.5千米/小時 最大行程:60千米
過垂直牆高:0.6米 越壕寬:1.8米
最大爬坡度:38度
20世紀30年代是蘇聯坦克工業大發展的時期,到1937年蘇聯共擁有各類坦克15000輛。在數量上超過了英、法、德、美四國,成為頭號“坦克大國”。蘇聯研製的坦克大致可分為輕型坦克、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KC輕型坦克是蘇聯裝甲兵裝備的第一種國產坦克,但它卻是仿製法國的"雷諾"F-17坦克製成的,“KC”是“紅色索爾莫沃機器製造廠”(KpacHoe Cormovo)的縮寫。
誕生之時
1919年春,紅軍烏克蘭第二集團在南部戰場繳獲了白匪軍的2輛法製“雷諾”式輕型坦克,其中一輛被運往紅色索爾莫沃機器製造廠進行分析研究。
1920年12月1日,蘇聯的第一種坦克KC坦克誕生了,人們最初稱它為“為自由而戰的戰士列寧同誌”。不久,蘇聯又生產了14輛同型坦克,分別以“巴黎公社”“紅色戰士”“暴風雨”等名字命名。1920年蘇聯紅軍共建立了11個汽車坦克隊,這標誌著蘇聯坦克部隊的崛起。
部件更新
KC坦克的戰鬥全重為7噸,乘員為2人。前期坦克裝有1門37毫米火炮或1挺7.62毫米機槍,後期的坦克都裝上了火炮和機槍,可攜炮彈250發,機槍彈3000發。雖然KC坦克是仿製“雷諾”F-17坦克製作的,但還是有所改進的:更換了發動機,使用了24.6千瓦的“菲亞特”4缸水冷汽油機;在驅動方麵則采用了美國設計的變速箱。這些改進使它的最大速度提高到8.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60千米。
蘇聯T-18輕型坦克
T-18輕型坦克是蘇聯的第一種量產坦克,與KC坦克相比,它的整車重量更輕,並配備了輸出功率更大的發動機,從性能上看T-18輕型坦克更勝一籌,對蘇聯製定裝甲車輛發展策略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MC小型護衛坦克
1926年5月,蘇聯開始了一個三年期的量產型坦克發展計劃,目標是開發一種能夠突破由敵人兩個師兵力防守組成的10千米長的防線的坦克。為此,蘇聯於9月份成立了一個特別委員會負責此型坦克的研製。1927年5月,設計小組製定了設計方案,並研製了一輛樣車,該方案被命名為“1927年式MC-1小型護衛坦克”。經過對樣車進行了簡短的行駛測試和改進後,最終被定型為“T-18”,並於1928年投入大規模的生產。
性能特點
T-18輕型坦克的戰鬥全重為5.9噸,乘員2人。車體及炮塔為鋼裝甲板鉚接結構,裝甲厚度為8—16毫米,炮塔形狀為六麵體,上部有1個 望塔,裝有1門37毫米火炮和1挺7.62毫米機槍。它采用了衡式螺旋彈簧懸掛裝置,每側有7個小直徑負重輪;動力裝置是改進了的“菲亞特” 4缸風冷汽油機,最大功率為24.8千瓦,最大速度22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120千米。
蘇聯T-12中型坦克
T-12中型坦克是蘇聯的哈爾科夫機車廠製造的第一輛坦克,參加設計工作的有GKB OAT(Ordnance Arsenal Trust總設計局)的自行車輛部主管V·I·紮斯拉夫斯基教授和航空發動機設計師A·A·米庫林。
研製工作
哈爾科夫機車廠在製造T-12坦克之前隻製造過拖拉機,1927年12月,當哈爾科夫機車廠接受了與GKB OAT密切合作設計新型坦克的項目後(項目代號為1-12-32),立即挑選了幾位拖拉機設計師組成了坦克設計小組。在年輕的機械工程師伊萬·N·亞曆克先科的領導下,經過不懈的努力,T-12坦克原型車的製造工作進展得非常快。1929年底,T-12坦克原型車設計成功,1930年1月開始在工廠進行測試,2月通過官方測試後正式投入生產。
性能特點
T-12坦克是雙炮塔坦克,它的戰鬥全重為20噸,主炮塔上方有1個小型的可獨立旋轉的機槍塔,主炮塔裝有1門45毫米火炮,火炮兩側的球狀機槍座上各安裝有1挺7.62毫米機槍;動力裝置是1台蘇聯研製的M-6發動機。
蘇聯T-24中型坦克
T-24中型坦克是由哈爾科夫共產國際機車廠(前哈爾科夫機車廠)坦克設計小組獨立研製的第一型戰鬥車輛,它的研製成功標誌著除了列寧格勒布爾什維克工廠的坦克生產線外,另一個坦克生產中心——哈爾科夫共產國際機車廠的雛形在蘇聯南部出現了。
全新的設計
由於T-12坦克原型車的車重超出了設計方案的要求(超標了4噸),並且在結構和機械方麵出現了很多問題。因此坦克小組提出了一個全新設計方案:降低坦克的重量和單位壓力,提高發動機輸出功率和坦克速度;在坦克前部駕駛艙左側安裝了第四挺機槍,並設置了機槍手座位,使得坦克的火力分成了三層,這是坦克發展史上的一次創新。這種坦克被命名為“T-24坦克”。1931年T-24坦克投入生產,同年,25輛T-24坦克開下了生產線。
蘇聯T-27超輕型坦克
T-27超輕型坦克是以英國的“卡登—洛伊德”MK Ⅳ型坦克為原型改進設計而成的,1931年2月定型,共生產了4000多輛,在蘇軍一直服役到1941年。
研製背景
1920年末,蘇聯政府要求紅軍“發展和生產一種小型偵察坦克”用來和MC-1搭配用於執行偵察和通信聯絡任務。雖然蘇聯在1927—1930年間先後設計出了T-17、T-21(僅停留在紙麵上)、T-23和T-25(停留在紙麵上)超輕型坦克,但結果都不能令人滿意。於是,他們從英國購買了26輛早期型的“卡登—洛伊德”MK Ⅳ超輕型坦克和它的生產許可證,並將其命名為25-V(K-25)。
新品出爐
蘇聯政府原本計劃大規模的生產“卡登—洛伊德”MK Ⅳ坦克,但蘇聯的工程師對早期的“卡登—洛伊德”MK Ⅳ坦克的性能並不滿意,因此在大規模生產之前對其進行了改進。新的超輕型坦克相對於英國的“卡登—洛伊德”MK Ⅳ坦克有了很大的變化,車體的容積被擴大,機槍塔換裝了1挺7.62毫米DT機槍;改良了傳動裝置。1931年2月13日,新型坦克被正式命名為“T-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