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糧食,是生命必需的糧食。
整個村莊為糧食而活,也因了糧食煥發著熠熠的光芒。有人在曬糧,烈日下赤腳在糧食裏行走,一粒粒晶瑩的糧食在大地上靜躺。也許它們在思考,思考著生長的意義。破土於大地,昂揚走在簡樸的鄉村,這裏沒有太多的欲望和攫獲,有的隻是農人憨厚的臉龐。披一身霞光上路,踏一路月色歸來,如至交,似生死與共的戀人,傾訴著彼此的忠誠。父親在世時,常領著我走向自家的田地,告訴我哪塊才是屬於自己的田地。地界是一塊青石或一根鐵釺子打出的灰橛,灌了生石灰,時過經年也不會讓別人占去。糧食要分清楚,自家有一瓢絕不貪戀他人一甕。
娘也很虔誠,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糧食的深情。逢年過節,用五穀雜糧做成了麵團,敬獻神靈,祈風調雨順,祈五穀豐登。有時我想這是多麼簡單的祈願啊,風調雨順,隻為糧食從春到秋,又圓滿了一個風雨輪回;五穀豐登,隻為家道平安,圍坐在糧食所營造的靜謐時光,追憶往昔,憧憬著遠方。
住進一粒糧食,還應算上村子裏所有安分或不安分的牲畜。“個個大”的歡唱,是母雞在炫耀勞動果實;哞聲悠遠,是憨厚的牛躬行在廣袤的田野。把種子播進土地,再用糧食充盈日子,是生命對生命的感恩與忠誠。沒有誰背叛誰,風霜雨雪共築起一所愛的家園。
一粒糧食很小,滾落在地都很難再覓到蹤跡,除非你有足夠的耐心等待春天,等驚蟄的春雷一過,糧食便會頂著晶瑩的露珠來看你。糧食很大,一粒糧食裏住著整個村子和村子裏所有的人,用愛的瓊漿迷醉了淳樸的鄉親。
秋來了,糧食又一次登上時光的巔峰。穀子在稻草人忠誠的守護下低垂著謙卑的頭顱,它們不善於表白,流淌成村子裏女人香甜的乳汁,繁衍著鄉村的新生。婷婷的是玉米,隊列整齊地等待著歲月的檢閱,用金黃閃爍在村莊的門楣。還有那些豆類:大豆、小豆、黑豆、綠豆,匍匐在大地的胸膛,一遍遍親吻,互訴衷腸。
莊稼就是糧食,“民以食為天”,沒有誰不該為糧食而心懷感恩。“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不是一句簡單的表白。多少甘苦,多少悲喜,隻為這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糧食。輕輕撚起一粒糧食,仿佛看見了流淌的光陰,光陰裏有父親站在田埂子上重重地咳,也有娘鑽出玉米田時被汗水浸濕在額頭上的花白。每個人都會老去,在最後握著那些和生命息息相關的糧食時,淚滿眼眶。一粒糧食,以玉樣的溫潤根植在每一個人的胸膛。
我和糧食已經太熟,從蹣跚學步走到今天,無數次與糧食相擁而眠。也許以後,也許再過很多年,我仍然會和糧食一樣親曆親為,走在質樸的鄉村,沒有惶惑,糧食的光芒會霞光般在心頭普照,翻揀著那些共同的足跡,交流著彼此對土地無限的深情,然後告訴子孫:你們都是鄉間的糧食,朝風晨露把你們養大,鄉風厚土見證你們長高。無論身在何處,把糧食緊貼在胸膛,就能聽懂大地的回聲。
靜穆的鄉村在今夜無比安詳,每一扇窗戶都透出一種糧食的溫暖。有的人故土難離,和糧食生死相依,共享著天地四時賜予的平凡歲月;有的人遠離家園,今夜入夢,是否還能再回到那些住在一粒糧食裏的溫暖。
一粒糧食,囊括天地,住進去,溫暖一生,辛苦一生,感恩一生,回味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