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說的意境、氣場
一、小小說的意境
要想抓住讀者的心,應該在意境上下功夫。意境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作者的意會即悟心。一句話、一個細節、一個場景就可以構思成一篇小小說。如果沒有這種意會,就是跟最好的小小說題材並肩同行,也會視而不見。而這種意會來自作者的內心品質與文學修養。
第二層次是讀者可以看到的,稱語境。毫無疑問,語境是讀者讀小小說時的感覺,這種感覺來自作品的文學語言,讀者可以觸摸的,是自然的,也是很有美感的。
第三層次是讓讀者感悟參與的,即心境。心境即是作者心靈裏的一幅畫、一首詩、一個人物、一個故事。它需要讀者跟作者的心靈溝通,因而是一種心靈的再創造、再豐富、再想象。它是最自然的,最本色的,也就是最美好的,同樣也是最藝術的。
二、小小說的氣場
小小說氣場,由三個因素構成:靈氣、才氣、情氣。三者合一時寫就的小小說一定是好小小說。它是作者素質的綜合反映。
靈氣是激發作者的創作源泉。一個作者思維是否活躍,觀察力是否敏銳,想象力是否豐富,感悟能力是否獨特,都會直接體現在作者所創作的作品上。
才氣是完成小小說的必備條件。作者的文學修養如何,文學品位如何,文學素質如何,將直接影響作品的數量與質量。
情氣是主宰小小說的品質的靈魂。每一個人在情感上都有獨自的傾向性,一個作者對國家的感情、對民族的感情、對人民的感情、對家人的感情、對朋友的感情以及對自己的感情,是否真摯,是否熱誠,是否坦蕩,往往會直接地反映到作品中來,對其人性的真善美、假惡醜的讚美與批判上。這種情感來自作者的品質、作者的修養,更來自作者的心靈深處,是作者內心與外在的真實體現。
小小說能否寫成,靠的是靈氣;
小小說能否寫好,靠的是才氣;
小小說能否寫絕,靠的是情氣。
三、小小說與生活
——與小小說知音網文友對話
(2008年6月22日)
劉靖安:徐兄的小小說作品,我看得不少,特別是他的唐宋人物係列,印象最為深刻!我最佩服徐兄的是,這一類作品中,構思特別精巧,獨到。請問徐兄,你對這類作品構思的靈感是如何得到的?
徐均生:謝謝靖安兄!這類作品的靈感還是從現實生活中得到的。現實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我隻不過加了一點想象和誇張而已。
劉靖安:小小說的題材來源於現實生活,但這其中肯定有一個加工、變化的過程,那麼,在這個過程中,你認為最重要最值得注意的地方在哪兒呢?
徐均生:我認為是想象,應該是作者心靈深處的想象。如何把現實題材想象得奇特一些,奇巧一些。這個過程也就是如何把題材翻新的過程,手法創新的過程,也就是文章主旨如何出新的過程。
波瀾不驚:許多的作者都是從生活中提煉作品的,我很想知道徐老師是如果處理現實生活中的素材,把它寫成一篇小小說的。
徐均生:我往往把現實生活的素材取一點自己需要的,然後充分運用想象力進行再創造,再把自己的思想放進去。
桃花園:我是個新手,請教徐老師:你寫得很多作品特別幽默,請問你在生活中是個幽默的人麼?你是如何處理現實生活的滑稽和文學作品的幽默的,而且又處理得那麼漂亮?
徐均生:在生活中我有時很幽默,有時很嚴肅,我把我的很幽默與很嚴肅結合起來,就是我處理小小說的方法。
藍天一片:本來是虛構的東西,你采用什麼方法弄得合情合理?就《特異功能》的寫作過程談點心得?
徐均生:一是對現實進行深入的思考,二是充分調動想象力,三是采用荒誕誇張的手法,藉助隱喻、象征等敘述,給人物一個奇特的故事。
冬日陽光:徐老師好,你曾經說過“其實生活就是小說,每一段情節都有著豐富的經曆,隻要你用心體會,小說也就變成了生活。”請給我們說說你眼中這兩者(生活與小說)的關係好嗎?
徐均生:小說從生活中來,生活是小說的源泉。小小說中的美好願望,就是我們所追求的生活。
北岸吹來的風:寫陰暗麵的題材,怕寫是因為不好寫,不太好掌握一種度,揭露過頭了就成了一種憤世嫉俗式的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