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作品評論(1 / 3)

展開想象的羽翼——讀徐均生小小說集《靈魂的顏色》

顧建新

長期以來,中國大陸的小小說創作習慣於一種模式:從頭至尾講述一個事件。究其原因,一是源於我國大眾的閱讀習慣。中國的小說成熟於唐代,唐傳奇講究情節的曲折。到了宋代,小說又以說書的形式進一步傳播。因此,形成了中國小說注重情節的特點。二是我們的作者輕車熟路地用慣了一種方式,而較少變革與創新。

由此,產生了我們創作的不足。小說如果僅僅滿足於講述一個故事,就使這種文體陷入了淺層次之中。好的小說應該脫離題材、情節的束縛,引導讀者進入一個更高的境界;應該能揭示生活自身並沒有直接顯示的,讀者也沒有意識到的更深層的東西;同時,它在格式上也應該是全新的。一句話,它應從“形而下”發端,最終達到“形而上”的高度。

近幾年,東南亞的小說創作很活躍,創新的力度很大。大陸小說界也出現了一些全新的探索。滕剛、謝誌強、蔡楠的小說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其中,浙江的徐均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他近日郵給我的新書《靈魂的顏色》,我覺得很值得一讀。

他的小說以“唐漢”的經曆為線索,描寫了一個又一個有趣的生活小事。在布局上,猶如互不關聯的獨幕劇;在整體上,又連綴成人間萬相的繽紛景觀。他小說的母題是,對人類生存環境不斷惡化的憂慮,表現出深沉的人性關懷。食品的汙染,水源的枯竭,晴天麗日的失去……讀他的作品,有一種沉重感。

值得我們很好研究的是,他寫的都是我們隨時隨地可見的事件,即在題材上是熟知的;許多事情也是其它作者寫到過的。但是,為什麼讀他的作品,總感到是這麼新鮮、生動、有趣。這,正是他作品的成功之處,是他小說的風格所在,也是給我們的創作提供有益的借鑒之處。

徐均生的小說,在敘事上的特點是:善於展開想象的羽翼,運用出人意料的奇思妙想,將現實與幻想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既真實又荒誕的再造現實,使其具有“陌生化”而吸引與震撼讀者。這樣做的結果,既避免了脫離生活的臆造,又使小說脫離了淺層次的巢臼而進入了美學的高層次。這是值得提倡的小小說新穎的敘述策略。

對常見的凡人小事加以改造,設置一般人想象不到的矛盾,是他小說情節的不俗之處。

首先是完全虛擬。成功的例子首推《模擬應聘》。這篇小說獲得了中國小小說學會2006年第四屆全國小小說年度評比一等獎。我作為征文大賽的總評委,是看好這篇小說的。我當時並不認識作者,但欣然投了它的票,並也由此開始關注他的創作。這篇小說題材是已經寫濫的:貪官的生活糜爛、貪汙、逢迎拍馬等等。再寫,恐怕很難寫出什麼。可是,在作者的手中,卻化腐朽為神奇,虛設了一個“模擬應聘”。如果說,這個設置已經很特別了,但作者並沒有就此放手,又設計了一個更絕妙的結局:主人公不去貪汙、腐敗,結局卻是到杭州靈隱寺當和尚。小說中的矛盾不是現實生活矛盾的照搬,而是通過想象加以升華,因此,它比現實更集中、更強烈、更尖銳,因此能給人以更大的震撼!有否強化與升華,是鑒別一篇小說優劣的重要標誌之一;也是一篇小說能否給人以回味的關鍵之一。

《神奇的拉鏈》有異曲同工之妙。小說寫為了滿足官僚的特殊需要,教授為他設計了各種各樣的拉鏈。最終為人服務的拉鏈成了束縛他的鐵鏈。小說深刻地揭示了:高科技的發明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旦脫離了為最廣大群眾服務的軌道,必將成為害人的魔鬼!

《婚姻有效期》也是作者想象豐富的結晶。男女用假想的方式生活,結果不僅不美滿,反而落入更加尷尬的境地。小說以喜劇的方式,極盡嘲諷之能事,寫得妙趣橫生。

其次是巧妙引伸。這類小說,前半部的情節,實際是虛晃一槍,作者的真正意圖在後邊。直到小說結尾,才“圖窮匕首見”,小說令人咀嚼與感慨的藝術魅力也由此產生。

《驗收收款機》是一篇發人深省的小說。開頭設計的收款機失靈,經改造後,完全正常,拒收遊戲幣、鐵幣、銅幣。小說寫到這裏,讓人的感覺是很一般。突然間,作者筆峰一轉,寫收款機對“文件”完全服從——隻要是公務員一律放行。讀到這裏,我們才對作者寫作的真實目的突然醒悟;讀到這裏,我們對作者的構思不能不發出由衷的讚歎!《神奇的藥水》前邊寫給防盜網塗藥水,設想已經很巧妙;但作者的真實意圖是揭露局長的醜行。前麵的情節,隻是後邊情節的鋪墊:導引與高潮安排得很得體——真實的目的藏而不露,直到結尾,給人以突然的震動與興奮。這是小小說極好的一種敘述策略。

第三是錯位。《垃圾》寫唐宋到處撿垃圾,搞衛生,被人看成是“神經病”——這是正常與反常的錯位。《張老漢和他的狼崽》寫人殺了狼,狼崽卻送人人參。作者刻意製造了一個非現實的童話,用對比錯位揭示人性的醜惡。《我的腳》寫一個軟骨病卻不斷升遷,是荒誕的錯位。《祥雲回家》寫祥雲已下崗,他去上最後一次班,卻騙妻子被轉為了公辦教師。這是以喜寫悲的錯位,使悲情更加濃鬱。

《等待天鵝》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某鎮來了一群天鵝。於是新鎮長異想天開花巨資大興土木,準備辦個“天鵝節”,結果錢花了許多,天鵝卻沒來!這實在是一個絕妙的諷刺!小說對盲目搞大建設,對不懂經濟規律又好大喜功的人不啻是一劑極好的清醒劑!

徐均生的小說之奇妙還不僅於此。他的作品如一個萬花筒,光怪陸離、五彩斑斕,美不勝收,幾乎一篇是一個新的天地。他有了一個很好的起點,找到了自己的創作方向,我相信,他一定會有更大的進步!

(顧建新係中國礦業大學中文係教授,著名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