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腿部的訓練可以通過活動關節,使動作連貫 --- 腳踝帶動腳;大腿帶動小腿;臀部帶動腿;並且就像肩膀用力帶動胳膊一樣,臀部用力使腿部關節活動自如。腿可以和胳膊一樣自由運動且動作優美,原因很簡單---肌肉處於自然平衡狀態。
如此一來,用力點似乎慢慢轉移到了下半身的某個地方 --- 也就是說各處的多餘的緊張正在被慢慢消除掉。下麵這套動作有助於建立肌體平衡,且動作優美,隻要調整好心態,輕鬆對待,很容易就能學會。右臂向斜前方伸出,左腿伸向斜後方 --- 手臂要抬高,腳隻要離開地麵即可;此時右臂與左腿要保持在同一條直線上。從左向右慢慢拉緊全身肌肉,再慢慢放鬆。在手臂和腿完全放鬆的狀態下,慢慢改變方向,直到處於水平位置,此時手臂和腿仍保持在同一條直線上;然後慢慢改變方向,直到手臂伸向斜後方,腿伸向斜前方,仍要保持在同一條直線上;然後慢慢回到原位;接下來,放下腿,手臂上舉,身體仍成一條直線,腳抵地;慢慢放低手臂,左腳逐漸受力,直到重心全部轉移過來;左臂和右腳再重複做以上動作。注意動作一定要慢,肌肉一定要放鬆。下麵要介紹的一套動作對日常保健及全身放鬆非常有益。第一組動作叫“大節奏”,主要鍛煉較大塊的肌肉。僅一隻腳受力做運動,增加身體平衡性的同時增強大塊肌肉運動的協調性,這就好比通過反複練習能讓耳朵適應音樂旋律。第二組動作叫“小節奏”,顧名思義,它主要鍛煉所有小塊的肌肉,連手指部分也包括在內。第三組動作訓練彈跳力及快速動作,尤其著重訓練胳膊和腿的關節部位。
找到身體自然放鬆的訣竅後運動方式就可以變得多種多樣了。在尋找自然運動方法的過程中,追求動作的美感也逐漸成為努力的目標之一。在欣賞音樂時我們要感受的是奏鳴曲、華爾茲或是小夜曲的美,而不是機械的彈奏過程;同理,在運動時我們要的是優美、自然,而不是身體的機械運動。我們不改變樂曲的主題,隻改變其它方麵,這樣一來,我們不僅可以像以前那樣用耳朵聽還可以用眼睛欣賞。不過依照目前人類的身體狀況來看,找到最理想的運動藝術化的方法或實現它還需要漫長的等待。如果說藝術是一種抽象化的大自然,那麼在接觸到藝術之前,我們肯定已經或多或少地接觸過大自然了。
此書不能對上述的動作進行詳述。動作因自然而優美,但是練習的時候應首先想到的是這隻是為達到目標而采取的手段,它本身並不是目標。在反複進行大、小節奏練習和彈跳練習的過程中,要逐漸養成自然運動的習慣,並將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鍛煉肌肉時大腦若不參與其中,那效果將要好很多。
學新動作時要把老動作忘掉,忘得越多,學得越快。放鬆地運動一段時間後,肌肉運動變得協調了,動作也運用自如了,大腦的負擔也減輕了。在學習新動作時,先全身放鬆,減少神經緊張;然後正確選擇肌肉參與運動,從而避免多餘肌肉參與活動,造成神經緊張。
在進行單純的肌肉運動時感覺非常良好。比如說,在自然行走時,走路需要的肌肉與站立需要的肌肉交替起作用;胸高高挺起,身體兩側肌肉放鬆,與腿部運動協調一致,身體微微前傾,後腳掌撐地,雙臂自然擺動。放鬆身體走路是最好的休息方式。通過各種訓練不難看出:身體動作和諧有利於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