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動作訓練(1 / 3)

第十三章 動作訓練

拉格蘭治博士在一本關於運動生理學的書中說道:“在做新的或是難度較大的動作時,神經中樞要挑選出適合做該運動的肌肉,並阻止不適合的肌肉參與。”但在現實生活中,起先,對新動作一無所知;受以往及個人因素影響,從寶寶學走路到生活中最複雜的行為,神經中樞一直都在進行錯誤的選擇---不僅選擇了過多的肌肉參與運動,還使肌肉用力過度。在不需要肌肉用力時,肌肉仍然緊縮。正如我們所見,胳膊或腿被抬起時本來應是放鬆的,但事實上肌肉卻是繃得緊緊的,就像在做什麼費力的事一樣。肌肉不能瞬間放鬆下來,這不禁讓人感到驚訝。在前麵的章節中已經提到了處理這個問題的方法。拉格蘭治博士還指出:“除了對新動作的學習,還有對老動作的改進。”因為肌肉的錯誤使用已經持續很久了,所以在改進老動作時,無論動作簡單與否都隻是對自身的研究。人首先應學著做一個成熟的寶寶,學會寶寶的放鬆,然後學著正確使用肌肉去走路、活動,這與以前的方式大不相同。這個學習過程並不像聽起來那樣恐怖、困難。在學會了前一章提到的放鬆法後,人們會更加注意自己是否又過度緊張了;會感覺到自己似乎能像孩子那樣自由活動、對肌肉收放自如了。擺脫束縛才能活動自如。千萬要記得這點從而避免各種緊張、僵硬的動作帶來的一切不良影響。

人體的動作和音樂一樣都是一種藝術。一位藝術家曾貼切地指出,如果運動中的每塊肌肉都是一個音符,那麼隻有運動協調的肌肉才能譜成樂章,而這個和諧的曲調一定會非常優美,因為大自然就是演奏的樂器。仔細觀察一下肌肉在運動中的不協調就能發現我們離自然運動相去甚遠。就連公認的完美藝術 --- 芭蕾舞,也隻不過是一連串的單足旋轉、身體彎曲和漂亮的女演員的職業性的微笑及眼神的綜合體。普通芭蕾舞女演員都沒接受過從自然的、藝術的角度進行的充分訓練。這在自然的、藝術的動作領域中如果算是一個典型的話,那麼其根源就在於在日常運動中忽視了對肌肉的選擇。

人們隻是從字麵上了解了德爾沙特體係中的放鬆運動,並未真正理解它的精髓。人們若是真正了解了,也用於實踐了,那早就進一步認識到身體到底擁有什麼力量了。德爾沙特體係中好多好的、有益的東西都被誤用了,好的、壞的混雜在一起,結果使得人們對這個體係產生了懷疑。要麼是這個天才的主張和發現被濫用了,要麼就是他的學說太自相矛盾,影響了體係作用的發揮。

除了上述的運動,還有好多針對個人需要而設計的運動,都能使身體各部分或整個身體放鬆下來。

練習時隻依靠說明而沒有教練的指導,是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的。要是理解錯了可就糟了。站立時是肌肉使人維持站姿、保持自然平衡的,而不是靠人控製肌肉來做到的,但大多數人都屬於後者。在保持自然平衡的練習中,肌肉帶動身體向前拉伸,直到極限;再慢慢回到原狀。兩腳保持平衡,轉動髖部,在自然晃動中找到重心。站立片刻,幻想著腳很重,這對保持自然平衡非常有幫助;但要時刻注意挺胸。除了挺胸外,站立不需要用力 --- 感覺就像有按鈕在控製著一樣,整個過程中肌肉沒有絲毫的緊張。腰肌用力,頭輕鬆抬起,這證明了頭部放鬆運動是有效的。抬頭時牽動頸部肌肉微動,這說明頭部處於完全放鬆狀態。

很難克服頸部肌肉的緊張,因為很多人認為某種神經過度緊張的感覺來源於大腦。經常可以見到有人後頸僵直。無論緊張的程度如何,都得循序漸進地進行緩解。剛開始時放鬆練習一次做幾分鍾就可以了。若是每次持續時間過長或是急於求成,後果可能會很糟。

接下來該放鬆胳膊了,可以坐著做這個訓練。雙臂自然下垂,慢慢舉起一隻胳膊,隻有肩膀用力,感受著胳膊變得越來越重。最好是舉起幾英寸後再垂落回原處;再來一次。每次做的時候都想象著胳膊是重的,隻有肩膀在用力。若是胳膊在不用力的情況下任由別人牽著,高舉過肩,則表明多餘的緊張已經被釋放出來了。多數情況下在胳膊高舉時都會感到僵硬。手自然下垂,讓胳膊高舉過頭,然後回落到膝上或身側。在做這個動作時要讓肘部放鬆,這樣一來上臂先落下來,然後依次是前臂、手 --- 這三部分就像三個鏈在一起的沙袋一樣彼此相連,又非常放鬆。可以把胳膊舉至與肩同高;然後在體前搖動;再放下。若想證明胳膊是否放鬆下來了,可以肩膀用力,抬起胳膊放至膝上。此時的胳膊應像沙袋一樣掛在肩上,一點也不緊張,隻能靠肩膀用力來牽動它。這樣反複做二、三次後,胳膊完全放鬆下來,而且對用力會變得非常敏感。每天練習一百次,就能使人明顯感到在聽、說、走路的時候,胳膊正處於多麼緊張的狀態。每天都會比前一天更加明顯地感覺到緊張的存在,而且每天都能用新的力量去克服它。這時真正的訓練才正式開始。如果平時不注意放鬆、不按自然的方式做事,即使一天練上一、兩個小時也沒什麼用。總是聽到有人這麼說:“我也不能一天到晚總是盯著自己,看是否用力過度了呀。”根本沒必要盯著自己。如果出發點是對的,隻要一發現不對馬上予以糾正就可以了,這與音樂家隨時修正作曲時不經意犯的小錯兒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