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睡眠也可以告訴我們我們所需要的是什麼。小孩子睡覺時每塊肌肉都放鬆下來,放下一切負擔;廢氣被呼出,取而代之的是成長所需的物質和能量。小孩子在玩耍時也是那麼自由、放鬆,他們心無雜念,隻專注於一個遊戲。他們玩滾箍遊戲的時候絕對不會去想洋娃娃。他們在玩兒的時候絕對不會去想學習。審視一下自己,看看我們是如何處理兩者關係的。一個一歲大的嬰兒坐在沙灘上,把胖乎乎的小手埋進溫暖的細沙中,僅僅感受到細沙的溫暖與柔軟,卻忽視了身邊的空氣與色彩。如果我們也能如此全神貫注,也能純粹地去享受,那我們就會發現在工作和休息中潛藏著的更大的精神力量。
看孩子們專心做事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因為從他們身上我們能學會如何快樂地生活。看著一個小孩兒逐漸長成少年,人們不禁喜憂參半,因為他在成長的同時開始逐漸按照成人那種方式生活了。
嬰兒在精神和肉體上的自由與平靜在很小的時候就被他的啟蒙者破壞掉了。我們不可能準確指出到底是在什麼時候開始的,但這個時間的確是非常早,隻有從事此類研究的人才能明了。孩子父母的感知力已經變得遲鈍,因此他們無法認識到培養孩子的感知力的必要性,也不能作出完全可信的感知和判斷。
孩子們對待牙痛的態度不同也是同理。一個沒受大人影響的健康的孩子可能偶爾會因輕微的牙痛而皺皺眉,接著注意力就被轉移到其它地方去了,因而精力得到恢複,可以應對新一輪的疼痛。但是因為受了大人的影響,小小的牙痛常被無形地放大,最後孩子被折磨得焦躁不安且疲憊不堪,與原來平靜、自由的樣子相去甚遠。
小孩子的肉體自由是精神自由的基礎,而大人們並不能把孩子們的精神自由完全毀掉。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孩子特有的率真及在學習知識時的敏銳反應都證明了這點。孩子被牽著手時的麵部表情能使我們學到很多,相當值得研究。
如果我們也能擁有小朋友的心態,我們就會時常有種“身在止水旁”、“躺在綠茵上”的感覺。我們的精神世界應該發展得再快些,因為我們應該表裏如一,早日擁有上帝賜予的平靜。
讓我們以孩子為榜樣,並叫他們別輕易放棄這個好的心態。讓我們記住:自然的與理想的實為一體,要努力通過自然的方式來達到理想的狀態。
既然傳統的方式不能讓孩子們變成理想的(也就是自然的)樣子, 那就讓我們先努力學著讓自己平靜下來,再引領孩子開啟通往健康和力量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