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情況下,整個孕期要求做產檢9~13次,整個孕期分為3個階段,即是孕早期(1~12周)、孕中期(13~28周)、孕晚期(29~40周)。通常情況下,懷孕12周的時候就應該到醫院建卡,進行首次全麵檢查。孕中期的檢查頻率為每4周1次。孕晚期為每兩周1次,在36周以後胎兒變化大,容易出現異常,就應該每周1次,直至分娩。
5~8周:超聲檢查:
此時通過超聲檢查,大致能看到胚囊在子宮內的位置,若仍未看到,則要懷疑是否有宮外孕的可能。準媽媽若無陰道出血的情況,僅需看看胚囊著床的位置。若有陰道出血時,要考慮先兆性流產的可能。另外,在孕期5~8周,通過超聲檢查還可以看到胚胎數目,以確定準媽媽是否孕育了雙胞胎。
9~11周:絨毛膜采樣:
9~11周做絨毛膜采樣,若準媽媽家族本身有遺傳性疾病,可在這個時間段做“絨毛膜采樣”。此項檢查具有侵入性,可能會造成準媽媽流產以及胎兒受傷,做之前要仔細聽從醫生的建議。
12周:第一次產檢:
準媽媽在孕12周左右進行第一次產檢,即NT(胎兒頸部半透明膜,為唐氏綜合征產前篩選檢查第一項)檢查。此時已經進入相對穩定的階段,要去社區醫院給準媽媽辦理“準媽媽健康手冊”。日後醫生為每位準媽媽做各項產檢時,也會依據手冊內記載的檢查項目分別進行並做記錄。
16~18周:第二次產檢:
從第二次產檢開始,準媽媽每次必須做基本的例行檢查,包括稱體重、量血壓、問診、查子宮大小及聽胎兒心音。
16~20周:第三次產檢:
這個時候需要做唐氏綜合征產前篩選檢查,這項檢查需要抽取準媽媽的血清,檢測母體血清中甲型胎兒蛋白(AFP)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濃度,結合準媽媽預產期、年齡和采血時的孕周,計算換唐氏綜合征的概率。
22~26周:第四次產檢:
這個時候應該做四維檢查,四維彩超能直觀、立體顯人體器官的三維結構並動態、實時地觀察立體結構,減少了疾病的漏診,提高了診療質量。
24~28周:第五次產檢:
大部分妊娠糖尿病和妊娠膽汁淤積症的篩檢,是在孕期24周做的。醫生會抽取準媽媽的血液樣本進行篩查試驗。如檢查出患有妊娠糖尿病,在治療上,要采取飲食及注射胰島素來控製,千萬不可使用口服的降血糖藥物來治療,以免影響胎兒。如果膽汁酸升高,那就是妊娠膽汁淤積症,需監護用藥直到產後,有的甚至要提前終止妊娠,中期以後較容易出現貧血、缺鈣,所以要多食用含鈣、鐵的食物。
29~32周:第六次產檢:
在孕期28周以後,準媽媽的產檢是每兩周檢查1次。醫生要陸續為準媽媽檢查是否有水腫現象。由於大部分的子癇前症,會在孕期28周以後發生,所以,準媽媽在懷孕後期,針對血壓、蛋白尿、尿糖所做的檢查非常重要。
33~35周:第七次產檢:
到了孕期34周時,建議準媽媽做一次詳細的多普勒檢查,以評估胎兒當時的體重及發育狀況,並預估胎兒至足月分娩時的重量。一旦發現胎兒體重不足,準媽媽就應多補充一些營養物質。
36周:第八次產檢:
為分娩事宜做準備。從36周開始,準媽媽愈來愈接近分娩日期,此時所做的產檢,以每周檢查1次為原則,並持續監視胎兒的狀態。此階段的準媽媽,可開始準備一些入院用的東西,以免分娩當天太過匆忙,變得手忙腳亂。
38~42周:第九次產檢:
從38周開始,胎位開始固定,胎頭已經下來,並卡在骨盆腔內,此時準媽媽應有隨時分娩的心理準備。在未分娩前,仍應堅持每周檢查一次,讓醫生進行胎心監護、多普勒檢查,了解羊水以及胎兒在子宮內的狀況。
需要關注的健康問題:
了解腹痛是怎麼回事:
懷孕初期的病症腹痛與懷孕引起的腹部不適難以區別。因此,如果準媽媽出現比較嚴重且持續的腹痛,就需要及時去醫院診治了。
宮外孕:大多一側腹痛且伴有出血:
當腹痛加重的同時還伴有出血症狀時,有可能是發生了宮外孕。受精卵著床於輸卵管上形成子宮外孕時,如果持續懷孕,有可能導致輸卵管的破裂,而且流出的血液會積蓄在腹中。這時,準媽媽會感覺到下腹痛或不舒服。輸卵管破裂時,雖出血不多,但是腹部會突然感覺劇痛。
子宮肌瘤或卵巢囊腫:絞痛、腹部膨大:
子宮肌瘤可能在懷孕期間長大,會導致準媽媽肌瘤扭轉或變性壞死,直接影響胎兒發育。因子宮肌瘤而產生的腹痛來得比較突然,痛點一般也固定,屬於肌瘤局部疼痛。出現腹部不適、絞痛、腹部異常膨大等時可能是卵巢囊腫。如果症狀比較嚴重,並且持續時間比較長,同時伴有出血的話一定要盡早就診。
先兆流產:下腹疼痛或劇痛伴有流血少量出血,伴隨著下腹部的疼痛,準媽媽需要留意,可能流產的前兆。
闌尾炎:腹部有壓痛、惡心、嘔吐盲腸的位置會隨著懷孕周數增加而向上推擠,疼痛的位置也隨之改變。闌尾炎初期一般會出現下腹部壓痛、惡心、嘔吐、腹部肌肉緊繃等。
小貼士:一般生理性下腹刺痛不是很嚴重,發作時間也很短暫,且沒有流血症狀。主要是因為懷孕後子宮變大,子宮韌帶受到牽扯導致的,一般不會影響日常生活。如果擔心宮外孕或先兆流產建議做超聲檢查。
偶爾會出現脹氣:
準媽媽有時候會有脹氣的感覺,這是因為由於懷孕時子宮增大會壓迫大部分的消化係統,因此消化道內會產生氣體與之抗衡。減輕脹氣的方法有以下幾種:少食多餐。少食多餐更有利於消化,大部分準媽媽對每天吃五六餐感到更舒服細嚼慢咽。當準媽媽吃飯很快的時候,很容易咽下很多氣體。吞下的氣體越多,腸胃蠕動就越緩慢。因此準媽媽吃飯要細嚼慢咽。避免吃含氣的食物。許多食物或者飲料會在消化道裏產生氣體,例如西藍花、菜花、豆類,以及碳酸飲料等。因此準媽媽要避免吃太多這些食物。
準媽媽美味營養餐:
奶油扒雙珍:
材料準備:菜花、西藍花各400克,粟米、胡蘿卜塊各15克,鹽、糖各3克,牛油25克,鮮奶40克,蒜蓉4克。
做法:
1.將粟米、胡蘿卜切塊洗淨;菜花、西藍花掰成小朵,瀝幹水分,放入蒜蓉在鍋中爆香,取出後放入盤中備用。
2.牛油用小火炒至微黃色,再慢慢加入鮮奶、粟米、胡蘿卜塊及鹽、糖拌勻,淋在菜花上即可。
黃燜鴨肝:
材料準備:鴨肝200克,鮮木耳10克,蔥6克,薑片、鹽各5克,料酒、水澱粉、食用油、香油各適量。
做法:
1.鍋內加水,待水開時下入鴨肝,用中火稍煮一會兒,倒出衝洗幹淨。將鴨肝切片,鮮木耳洗淨切片,蔥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