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櫻花節(2 / 2)

八姐看了看我,問怎麼了。

“多美呀,像畫一樣。”我膽怯地說。

“應該說,比畫還美。”八姐糾正我說。

高大的木結構寺院並沒有雕梁畫棟,倒顯出幾分寧靜、樸實,幽然、高雅。寺院前擺放著幾個石燈籠,燭光暗淡微弱。鬆本先生突然停下來,朝寺院拜了兩拜。我們互相擠眼。裴表姐衝我們搖搖頭,示意不要那樣。

我們順著寺院後麵的山路往下走,又一幅美麗的畫卷展現在眼前。

數百株櫻花樹開滿了櫻花,銀色的霧靄為它們披上一層薄紗。一群群的男女老幼散坐在各處,說笑,唱歌,飲酒,盡情歡樂,豪發舒暢,好似粗獷的原始人一般。遠處山坡上,一些身著豔麗服裝的男女圍著櫻花樹不停旋轉、歌舞,快樂得如希臘神話中的諸神。坐在地上的人也跟著站起來,拍手、唱歌、跳舞。輕柔的晚風吹過,熒熒燈火若閃爍的星星。

“我得請姑娘們嚐嚐米酒。”鬆本先生說,“這酒挺柔的,喝點沒事。來。”

我們跟著鬆本先生走進一間簡陋的木屋,坐在一大塊鋪了猩紅地毯的木板上。一位穿著蝴蝶般豔麗和服的少婦熱情地招呼我們。就著強烈的燈籠光,她的臉像一塊潔白的玉石。

下山時,我們見到一位身披袈裟的和尚,頭上戴了一頂奇怪的帽子,籃子似的,連眼睛鼻子都蒙住了。他手裏搖著一支長笛,悠閑自在地走來。

我們好奇地看著他。

“他是個雲遊僧人,就是中國的和尚。”鬆本先生見我們好奇的樣子,便說,“他無家、無產,四處雲遊,隨遇而安。在古代,有許多英雄化成和尚,遊曆四方,直到實現自己的宏圖大誌。”

“真是理想的生活。”八姐感歎道。

“有些過於清高不肯乞討的藝術家或詩人成了這種和尚,想去哪兒,就去哪兒,無需擔心生計。人們一聽到長笛聲,就會給他們送來飯菜。我記得中國古代吳國的大將伍子胥也是打扮成乞丐,吹笛行乞。”

鬆本先生自年輕時熟知中國曆史,總愛顯示這方麵的知識。

和尚一邊走一邊吹笛子,笛聲憂鬱哀憐。他走下山坡時,月亮被幾塊雲彩遮住了。轉瞬他便進了遠處的林子。我們仍能聽到遙遠的笛聲,漸漸小了,頗為感傷。

睡覺前,八姐讓我在給媽的信裏寫幾句話。她想明天一早就寄出去。

我把今天晚上看到的寫下來,然後說:“那個和尚笛子吹得這麼好,可能是裝成和尚的大音樂家。”

八姐沒說話,顯得很憂愁,低低地唱起了她最喜歡的一首歌:“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似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

當時我隻覺得這首歌音調優美,並不知道什麼意思。八姐關了燈,我們躺在鋪了草席的地板上。月光把梨樹的影子投到對麵的白牆上。寒冷的夜風吹起鑲了花邊的窗簾,不時將花瓣吹進屋來。過了好長時間,我都沒有睡著。笛聲仍縈繞在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