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與情侶交往最重要的事(1 / 3)

第七章 與情侶交往最重要的事

選擇合適的情侶

可能由於我年輕且單身的緣故,走在大街上最讓我羨慕的就是那一對對於我擦肩而過的情侶,他們或牽手,或相擁、或相挽,嬉笑、說鬧,甚至毫無顧忌地當眾接吻。讓人感歎青春之活力、愛情之美妙,頓升告別單身之渴望。然而,正如任何事物總有不諧和的因素存在一樣,在大街上也常見到,彼此爭吵甚至動粗的情侶,那副氣勢洶洶的架勢,簡直讓人不寒而栗。

相信這種場景,你大概也曾遇到過,也會因此感慨自己的不幸,眼看別人成雙成對,而自己總也遇不到鍾情的“白雪公主”或“白馬王子”,或者為某人飽嚐相思之苦,又或者雖然屢屢戀愛卻屢屢失敗,於是自恨:福比紙薄、情場多劫。

其實,世上有那麼多的異性,總會有適合你的另一半,隻不過你還沒有遇到,或者雖然遇到,但無奈沒有珍惜,致使與屬於你的愛情擦肩而過。如果是前者,那不妨耐心等待,如果是後者,則需要從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自歎命苦。

有一個名叫韋格的奧地利女孩,天生麗質,聰慧可人。她在一所大學專修油畫,她的男友正為她籌備個人畫展。當經濟出現危機時,男友鼓勵她參加世界小姐選美,因為初賽的獎金高達5000美元。她去了,而且一路選到了拉斯維加斯。她成了1987年度的世界小姐。

韋格本來想開畫展,可現在她已經不需要畫展了;韋格想和男友浪漫纏綿,可她也不缺少浪漫了。身為世界小姐,她一下子站在了榮耀和財富的頂端。

當事業如日中天之時,她患上了一種名叫克進而曼特的綜合征。這種病症的最大危險在於,雙眼視力逐漸衰退,直至失明。韋格幾乎是絕望地陷入黑暗之中,消息傳出,一位名叫帕迪的南非小男孩給她寄來了一包土,說他們那裏的人用此治病。韋格不相信那包土,但還是懷著姑且一試的想法用了,奇跡卻發生了,她康複了。

韋格後來嫁給了一個美國富翁。

她先後嫁了6次,可是沒有一個男人令她傾心。她自殺了。

對於這個故事,100個人可能會有100種說法,可我要告訴你的是:你可以用自己不喜歡的方式賺到財富,也可以用自己不相信的藥治好病,但你無法從自己不愛的人身上獲得幸福。

在我們所追求的所有東西中,幸福是最容易得到的,也是最難得到的。你看這位世界小姐,她得到了許多出乎意料的幸運,卻沒得到她所追求的幸福。

記得某人說過這樣一句名言:“我不要最好的,隻要最適合我的。”我想,說出這句話的人,一定是一位智者。我們在渴望愛情的時候,就不斷地憧憬自己未來的另一半,想象他(她)的音容笑貌,性格品行等等,我們在夢中或無意識之中把他(她)想象地美輪美奐。然而,夢想終歸是夢想,建立在夢想之中的完美情人是根本不存在的,就算是存在,那麼自己是否有能力得到呢?這也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尤其是長大以後,你必須明白,在現實世界中還是需要找一個能夠適合你的伴侶,共同走過人生的風風雨雨。畢竟,我們是生活在現實世界之中。

馬海德原名叫喬治·漲德姆,祖籍黎巴嫩,由於生活所迫,隨父親來到美國,加入美國國籍。日後,他出國讀書,畢業於日內瓦醫科大學榮獲博士學位。1933年,他懷著拯救所謂“東亞病夫”的願望,不遠萬裏來到中國,在上海從事醫療工作。1936年,經宋慶齡女士介紹,和著名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一起到達延安。1937年2月,這位年輕的國際友人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他的生命和偉大的中國革命事業融為一體了。

他的妻子周蘇菲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在上海受進步思想的影響,參加了左聯活動,並於1939年來到延安。在投奔延安的路上,她先後結識了那三位後來拒絕參加她的婚禮的好朋友——田夫、楊烈和徐大姐。和千千萬萬反抗黑暗、向往光明的熱血青年一樣,4個女友一路上暢談理想,豪情滿腔。她們幾個甚至達成了一個天真爛漫的協議:到延安後,“好好革命,誰也不準先結婚。”在延安,周蘇菲進魯迅藝術學院學藝術,其他的人上了女子大學。

4位女友的協議顯然是天真爛漫的,周蘇菲首先動搖了自己的諾言。有一天,蘇菲突然病了,她患了重感冒。誰知道,這次感冒卻成了她和馬海德萌發愛情的起點。所以,蘇菲後來風趣地說:“這就給馬海德獻殷勤造成了機會。”蘇菲來到醫院,馬海德恰好為她診治,在藥品極端缺乏的情況下,馬海德想方設法為她治療。他們熟悉了,久而久之,他們相愛了。

消息傳到好友田夫那裏,她生氣了。蘇菲前來征求她的意見,她堅決不同意。田夫發火地說:“不是不可以談戀愛,問題是延安有那麼多老革命戰士,那麼優秀青年,為什麼偏偏愛上了一個外國人?”楊烈和徐大姐也積極支持田夫的觀點。為了使蘇菲“回心轉意”她們給她施加壓力,故意不理她。其他好心的同誌也來勸蘇菲:“嫁給一個外國人,可靠嗎?說不定什麼時候拋棄你,到那時後悔就晚啦!”

蘇菲怎麼也想不通,她不能接受這些意見。她想,馬海德盡管是一個外國人,但他是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為什麼不能相愛呢?他放棄了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來到中國,為中國革命做出了貢獻。他在雪地裏搶救過即將分娩的婦女,用嘴吸過中國農民被毒蛇咬傷的腿……他是中國人民的忠實朋友,除了他的鼻子比中國人大一些外,他哪一點不是和中國的優秀戰士一樣呢?她愛他,她沒有理由和他一刀兩斷。

兩位異國的情人,迎著寒風,漫步在延水河畔。馬海德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開門見山地向蘇菲傾吐著愛慕之情。他用“延安人”求婚時的一般習慣,向蘇菲講述了自己近30年來不平凡的經曆。這時蘇菲才知道,原來馬海德到延安後,曾先後兩次談過戀愛,都僅僅因為他是一個外國人,對方的顧慮和別人的非議,使他的美夢一一破滅。這一次,他希望悲劇不再重演。

蘇菲回顧了自己的身世,心潮難平。她自己也有過戀愛的不幸:那是1934年,日本鬼子打進了上海,蘇菲和左聯的同誌們向內地撤退的時候,她遇上了一個和自己有著抗日激情的知識青年,蘇菲滿以為兩人誌同道合,到了昆明便在他的家裏落腳。那是一個十足的封建大家庭,母親死抱著封建的一套不放,揚言不準談論自由、解放,不許看書報、看電影,並聲明了進她的家門就得老老實實服從家規,不得冒犯。蘇菲像犯人一樣被與世隔絕了,她好似走進了無底的深淵。在朋友的幫助下,她終於衝破枷鎖,幾經曲折,來到延安。馬海德的獻身精神和純潔心靈,使她深受感動。她發誓:狹隘的偏見阻止不了真正的愛情。她向馬海德伸開了雙臂,他們第一次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馬海德找到了自己的忠實伴侶,他高興得一夜沒合眼。第二天一早,他便騎著馬飛快地來到八路軍軍委政治部,和蘇菲一起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這一來非議多了起來。蘇菲向周圍的同誌們表明,她的決定不是一時的衝動,她和馬海德已經建立了無比真摯的愛情。她說:“不理解不是是非的標準。我認定我們的愛是純潔的,我決不向輿論低頭!”

純真的愛情,使忠實於她的人度過無數個坎坷。40年過去了,馬海德和周蘇菲雖已近暮年,有了孫子、孫女和外孫,自己也成了老頭子、老太太,但還像當年那樣相親相愛。蘇菲說:“愛是雙方的努力。”馬海德卻說:“蘇菲是一個勇士,她永遠不向偏見屈服。”

有人在尋找伴侶的時候,或者要求對方多麼漂亮,多麼有錢等等,結果,不是遇不到,就是遇到了卻很難相處,最後不歡而散。其實,相貌、地位、金錢、學曆、品行等等,不能將其中單一的企求當成考慮的重點,這些隻是構成對方綜合條件的某一方麵,或許某一方麵適合你,但其他方麵卻不適合你,而隻有把這些因素綜合考慮,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另一半。

我們來到這個世上,是為了享受人生,而不是讓自己的人生充滿痛苦。所以說,與其勉強為了某些外在的東西使自己痛苦一生,還不如找一個真正適合自己的伴侶幸福一生。

不要輕易發火、批評、

抱怨、責罵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必須學會如何與人相處,而學會如何與自己的伴侶相處,則更是重中之重,因為,那畢竟是和你相伴一生的人。試想一下,如果情侶之間相處不協調,時刻產生摩擦,甚至爭吵,久而久之,難免會產生隔閡,以至以分手結局。因此,學會如何與情侶相處,避免悲劇的發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古人說,“千年修得同船渡。”更何況成為情侶呢?在芸芸眾生中,相識、相愛並不容易,這是一種緣分,我們應該好好地去珍惜和嗬護它,用耐心和愛心去澆灌,讓愛情之火永不熄滅,相伴到老,這才是讓人幸福的愛情。

紐約北郊曾住著一位姑娘,名叫艾米麗,她夢想著跟一位瀟灑的白馬王子結婚,白頭偕老。可周圍的姑娘們都先後成家了,她成了大齡女青年,她沮喪地認為自己的理想永遠都不可能實現了。

艾米麗在家人的勸說下去找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握手的時候,她那冰涼的手指讓人心顫,還有那淒涼的眼神,如同墳墓中飄出的聲音,蒼白憔悴的麵孔,都在向心理學家說:“我是無望了,你會有什麼辦法呢?”

心理學家沉思良久,然後說道:“艾米麗,我想請你幫一個忙,可以嗎?”艾米麗將信將疑地點了點頭。

“是這樣的,我家要在星期二開個晚會,但我妻子一個人忙不過來,你來幫我招呼客人好嗎?謝謝。明天一早,你先去買一套新衣服,不過你不要自己挑,你隻問店員,完全按她的主意買。然後去做個發型,同樣按理發師的意見辦,聽好心人的意見是有益的。”

接著,心理學家說:“到我家來的客人很多,但互相認識的人不多,你要幫助我招呼客人,說是代表我歡迎他們,要注意幫助他們,特別是那些顯得孤單的人。我需要你幫助我照顧好每一位客人,明白了嗎?”

艾米麗一臉不安,心理學家又鼓勵她說:“沒關係,其實很簡單。比如說,看誰沒咖啡就端一杯,要是太悶熱了,開開窗戶什麼的。”艾米麗終於同意一試。

這天,艾米麗發式得體、衣衫合身地來到了晚會上。按照心理學家的要求她盡職盡力,隻想著幫助別人。她眼神活潑,笑容可掬,完全忘掉了自己的心事,成了晚會上最受歡迎的人。晚會結束後,竟有三個青年提出要送她回家。

後來,三個青年熱烈地追求著艾米麗,她最終答應了其中一位的求婚。心理學家作為被邀請的貴賓,參加了他們的婚禮。望著幸福的新娘,人們都說心理學家創造了一個奇跡。

艾米麗婚後確實很幸福,他們相敬如賓,恩恩愛愛,可是一段時間過後雙方都發生了變化。先是丈夫提出意見,說艾米麗不像以前那麼賢惠溫柔,艾米麗也覺得丈夫不再是以前那樣一回來便忙著進廚房,幫助她幹點兒力所能及的事。夫妻開始是互相抱怨,接著開始大吵大鬧,直至大打出手,最後艾米麗提出分手,丈夫也同意離婚。於是,兩人解除了婚約。

兩個原本陌生的人,朝夕相處難免會遇到磕磕碰碰,在人生的旅途中也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失敗。在自己不如意時,一些人的虛偽日益顯現,在外人麵前表現地彬彬有禮,很有修養的樣子,在家裏關起門來,將所有的怒火和怨氣發泄在情侶身上。他(她)這樣做,可能是覺得不會對自己造成多大傷害吧。

其實不然,在外人麵前失態,最多被人說一句涵養不夠,對你敬而遠之,但最起碼還有心愛的人能夠給你安慰。但如果在外人麵前表現涵養,而將凶惡表現在自己的愛人身上,那將什麼也沒有了。

愛人是用來愛護和關心的,如果你非但不能帶給他(她)關心,反而是怒火、批評、抱怨和責罵,那帶給對方的將是雙重的痛苦。因此,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我們需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情侶之間彼此多些體諒和安慰,也許很快就會將不快拋向天空。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建議用以下幾種方式調節:

首先,要努力穩定自己的情緒,慢慢向愛人訴說事情的經過。把受到的委屈或者失敗,向自己心愛的人訴說。這並不是丟人的事,每個人都需要訴說苦悶,這是舒緩情緒的一種方式。而作為情侶呢,應該給他一個擁抱或者一個吻,用最大的愛心傾聽對方的傾訴,而不是表現得極不耐煩,無論那些事情是多麼的無聊和可笑,都必須拿出你最大的耐心和誠意來,因為這時候他最需要你的關懷。

其次,傾訴完以後呢,就會感覺到心情放鬆了很多,雖然還有些鬱悶,但畢竟不再是一點就著的火藥桶了。這時,你可能會感覺有些疲憊,那你最好先去衝個熱水澡,讓自己的神經徹底放鬆下來。

再次,和愛人一起聽聽音樂、看看電視、散散步、打打球,等等去做一些平時喜歡做的事,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老去想那些煩心的事。天並沒有塌下來,一覺醒來太陽還是會出來的。

切記,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要輕易發火、批評、抱怨、責罵你的愛人。

在爭執中學會妥協

為了生存,我們不得不四處奔波,吃穿住行也就成了我們每個人無法逃避的問題,它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處於熱戀中的青年男女,每天有說不完的柔情蜜意、海誓山盟,還沒有意識或者沒時間去考慮真正的生活;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步入婚姻生活之後,會逐漸發現生活的瑣碎與單調。感覺會出現麻木,兩人之間的摩擦也開始出現。戀愛時,會做到為對方去死,而婚後卻往往因為一點瑣事而爭吵得不可開交。

所以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句話同樣說得有點極端,相敬如賓、白頭偕老的也大有人在,關鍵是我們如何去麵對婚姻生活的平淡和瑣碎。在瑣碎的生活之中,由於各方麵的原因,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因意見不同而發生爭執甚至爭吵的情況。出現爭執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從而引發更嚴重的後果。

人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容易情緒失控,尤其是和自己心愛的人吵架更會如此,因為,雙方都在想,自己這麼愛他,為了這麼點事,居然會和我吵架,可見他並不愛我,越想越覺得委屈,也就越想吵架,甚至把一些陳年往事都搬出來作為證據。而對方也這樣想時,事情就糟糕了,結果必定是吵架的力度越來越大,範圍也越來越廣,情緒越來越激動,難以控製。結果可想而知,不但事情沒有解決,反而傷了彼此的感情。事後想想,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小事一樁,但感情卻產生了裂痕,再想挽回就並容易了。為防患於未然,我們必須學會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