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與客戶交往最重要的事(2 / 3)

一天,馮景禧碰到生意場上的好朋友郭德勝和李兆基。郭德勝和李兆基後來都成了香港的超級富豪,但當時他們倆都和馮景禧一樣,在香港都隻是剛剛開始創業的小業主。談到當前的形勢,三人都有同感,即都看好房地產業。由於三人水平相近,一拍即合,便夥同另外幾個人,於1985年創立了“永業企業公司”,從事房地產經營。

在他們三人之中,郭德勝年紀最大,長李兆基15歲;馮景禧居中,長李兆基三歲。郭德勝老謀深算,火候老到;李兆基反應敏捷,足智多謀;馮景禧則精通財務,擅長分析。公司雖然還有其他的股東,但真正情投意合的隻有馮、李、郭三位,人稱“三劍客”。1963年,三人索性甩開其他股東,組建了“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開始準備在地產界大幹一場。

為什麼將公司命為“新鴻基”呢?公司名號的“新”取自馮景禧的“新禧公司”,“鴻”取自郭德勝的“鴻昌進出口公司”,“基”則取自李兆基的名字。這三位朋友,個個精明,論膽識與才略各有千秋,三人聯袂,齊心協力,更是無人匹敵。三支寶劍一齊飛舞,在當時香港的地產界攪起了一股狂濤,逐漸發展成“地產界的巨霸”。於是,三劍客的美譽不脛而走。

三劍客攜手合作10年之久,惺惺相惜,情深誼厚。“新鴻基”取得了輝煌的業績,從1965-1972年,新鴻基企業經手出售的數字,總價值多達5.65億港元。

俗話說,“一山難容三虎。”何況如今是三隻猛虎。當初,三劍客因為各自力量都不足在地產界施展拳腳,而彼此又都相中了地產,才擰成一股繩,合力發展。經過10年的努力,公司的資本雄厚了,個人的積累增加了,每個人都可以獨闖天下,另建王國了,三劍客再一起打江山,似乎也有這個必要了。除了老大郭德勝仍然致力於房地產生意外,馮景禧和李兆基都放棄了地產業,走上了新的經商道路。

“不責人所不及,不強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這是自古以來為人處世的至理名言。要想成就事業,不能單憑匹夫之勇。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三股合成的繩子不易折斷。這些道理雖然質樸簡單,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付諸實踐。與人合作,必須要有寬大的胸懷,要有高尚的人品,這樣一來才能贏得他人的認同。小肚饑腸,計較營營小利者,無論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知己和幫手。當然,你一定要在他人認同的時候,瞬間抓住契機,從而達到合作的目的。否則,認同的價值將大打折扣,也會使你痛失良機。

非原則性地適度妥協

一般而言,與客戶之間的交往,實際上都是對某種利益的追逐。而要想獲得某種利益,就必須與對方保持一種相對穩定的利益關係。就是說在利益問題上不能總是一頭熱,一頭沉。試想一下,如果總是你這頭熱,對方那頭沉,誰還願意與你合作?如果對方那頭熱,你這頭沉,你也會憤憤不平。所以,不能總讓一方一味地付出,而在付出之前或付出之後總要有所得,這種獲得不僅僅指物質方麵,也包括其他精神方麵的獲得。

其實,在非原則性的情況下,你可以適當做些妥協,但你必須得明白,這種妥協不是一種示弱的表現。它是一種處世技巧,適當地妥協是為了更好地進步。擁有這種想法也許你的心胸就會豁然開朗。

現實生活中的“妥協”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主動妥協,一種是被動妥協。

“主動妥協”是指你主動爭取“妥協”的機會,這種機會是指常人都感覺有些吃虧,且都不願意做的事。因此大部分人不是不情願就是拒絕,而你卻主動讓步。客戶當然對你加倍感激,中國人常說:“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軟。”一旦接受了人家的好處,沾了人家的便宜,再拒絕人家的請求,就不那麼好意思說出口了。中國人一向最重情義,最講“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你的適當妥協給了對方好處,對方肯定會以別的方式報答你。

希爾頓在一家外企電腦公司做銷售已半年有餘。白天在外東奔西跑,晚上抱著電話直說得口幹舌燥,資料抄了一份又一份,客戶談了不少,但他的銷售業績仍為零。眼見老板的臉越拉越長,隻差沒說兩個字——走人。

希爾頓的日子過得越來越沉重,早沒有初為白領時的飛揚神采。但是,轉折卻也在不知不覺中走近,偶然聽說一家單位正在進行計算機選型,便與之聯係。去的那天,接待他的正是技術部經理潘多拉。希爾頓向他介紹了公司的背景,業務開展情況及產品,他也簡單地談了他們的需求。最後潘多拉站起身,拍拍桌上的兩大堆資料,笑著說:“已經有好幾家公司來過了,我們還要進行多方位考察,有消息通知你。”

希爾頓知道這家單位是家大型的正規單位,如果與其合作將會有很大的銷售市場。他非常重視這個問題,隔一兩天他就去一個電話,得到的回答總是“還沒定”。

10多天過去了。這天下午,希爾頓終於接到潘多拉的電話,說第二天到公司考察。事不宜遲連夜加班,整理資料,設計投影,設置運行環境。一切準備就緒後已是半夜。第二天,希爾頓為潘多拉他們做演講,回答他們有關價格、產品維護等疑問。直覺告訴希爾頓,大有希望。

但是到了下午,希爾頓到了那家單位簽約時,潘多拉卻告訴他:“實在抱歉,今天從你們公司回來後,我們總經理的一個朋友向他推薦另一家公司,並且那家公司的價格、產品質量和你們公司差不多,經理答應考慮考慮,因此,我們經理說暫緩簽訂合同。”

這真是大大出乎意料,本來說好下午簽合同,但希爾頓並沒有據理力爭而是急中生計,告訴潘多拉說:“請轉告你們經理,如果接受我們公司的產品,我們將為你們提供最優質的設備,關於價格方麵好商量。如果你們不接受我們的產品,這說明我們做得不夠好,希望你們提出寶貴的意見。希望咱們以後有機會合作。”

此話傳到總經理耳中,總經理為希爾頓的寬容大度所折服,最終他拒絕了那位朋友,而與希爾頓簽了合同。

那家單位起初沒有遵守諾言,拒絕與希爾頓簽約,希爾頓有足夠的理由據理力爭,但是他沒有這樣做,而且采取了妥協退讓的態度。恰恰是這種態度感動了那位老總,並拿到了那筆訂單。

俗話說得好,“退一步海闊天空;”適度地妥協退讓,有利於與客戶達成共識,長久合作。因為你的妥協退讓使他嚐到了甜頭,他不但心情好,而且還可能有知恩圖服的心理,在這種情況下,他也就很願意與你合作下去。

建立非工作性的私人關係

據說,世界是由陰與陽相互作用之後產生的。因此,任何動力都是陰與陽的合力,隻講“陽”不講“陰”,或是隻講“陰”而不講“陽”,都是頭腦簡單的表現。在社會生活中,表麵上繽紛色彩的“陽”的東西可能大都是由背地裏“暗度陳倉”的“陰”的東西決定的。因此,多在“陰”處動腦筋,常常能收到“陽”所不及的效果。

與客戶相處時,也要注意這一點,就像人們常說的“樹挪死,人挪活,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盯緊主要目標,全力以赴,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對於目標及目標周圍的那些重要人物,也要多花些心思,有時或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就是說你可以與客戶建立非工作性的私人關係,使你達到目的,促成合作。

紐約某銀行的理查斯·華特奉上司指示,秘密進入某家公司進行信用調查。正巧華特認識另一家大企業公司的董事長,這位董事長很清楚該公司的行政情形,華特便親自登門拜訪。

當他進入董事長室,才坐定不久,女秘書便從門口探頭對董事長說:

“很抱歉,今天我沒有郵票拿給您。”

“我那12歲的兒子正在收集郵票,所以……”董事長不好意思地向華特解釋。

接著華特便開門見山地說明來意。可是董事長卻故意含糊其辭,一直不願做正麵回答。華特見此情景,隻好知趣地匆匆離開。

不久,華特突然想起那位女秘書向董事長說的話——郵票和他12歲的兒子。同時,也聯想到他服務的銀行國外科,每天都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信件,有許多各國的郵票。

第二天下午,華特又去找那位董事長,告訴他是專程替他兒子送郵票來的。董事長熱誠地歡迎了他。華特把郵票交給他,他麵露微笑,雙手接過郵票,就像得到稀世珍寶似地自言自語:

“我兒子一定高興得不得了。啊!多有價值!”

董事長和華特談了40分鍾有關集郵的事情,又讓華特看他兒子的照片。一會兒,沒等華特開口,他就自動地說出了華特要知道的內幕消息,足足說了一個鍾頭。他不但把所知道的消息都告訴了華特,又召回部下詢問,還打電話請教朋友。華特沒想到區區幾十張郵票竟讓他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華特通過向董事長的“小皇帝”獻殷勤,把董事長的兒子充當溝通的媒介,一樁看似希望不大的事情,經過他的孩子的起承轉合,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其實,與你的客戶建立非工作性的私人關係的渠道有很多種,但最重要的一種是利用客戶的兒女私情。你還可以利用對方的愛好,有意與對方套近乎,從而和他建立非工作性的私人關係。或者利用“枕邊風”與對方建立非工作性的私人關係。當然,這並不是要求你用非法手段去進行,也不是要搞“賄賂”。

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對客戶身邊的關鍵人物下工夫,突破關鍵人物之關卡,謀求關鍵人物的讚同和協助,問題往往很容易得到解決。

總之,要想在商場中穩操勝券,除了與客戶進行一些工作上的交往外,與客戶建立一些非工作性的私人關係也很重要,因為這能增加你成功的可能性,使你順利地達到成功的彼岸。

轉換角色替對方思考利益問題

日本鬆下電器公司的創始人鬆下幸之助曾說過:“在做生意時,要想取得勝利,就必須轉換角色替對方思考利益問題。”

因此,在與客戶交往中,你不妨換角色替對方思考利益問題,或許你將會獲得無窮受益。

巴斯卡利的老總派他去美國的某個小鎮收購一家食品冷凍廠,他的老總瓦爾達是開酒店的,在當地已小有名氣。瓦爾達同時還做貿易生意,這種一動一靜的運作使資金流動很快,利潤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瓦爾達很賞識巴斯卡利,他暗示:這次任務如果完成出色,將升巴斯卡利為部門經理。

同行的還有他的胞姐愛爾娜,大家叫她二老板。經商最怕的就是這種情形:精明強幹有見識的,往往得聽優柔寡斷的人指揮。

到了小鎮冷凍廠,開始談判,其他種種都還順利,唯有凍庫裏那40萬瓶飲料成了問題。

原來當地的某飲料廠試製了這種飲料,冷凍在這個凍庫裏。這批飲料不知怎的,無論是本地還是外地,都銷不出去,虧損得一塌糊塗,連冷凍費也付不起,這個私營企業的老板見勢不妙,飲料也不要,便逃之夭夭了。

冷凍廠方提出:你們必須將這些飲料一並“收”下,要求也不高,隻要將那6萬元冷凍費加上就行。

愛爾娜卻不情願。她認為:我們是來買廠的,不是來買貨的,那批飲料與我們無關,我們隻需“空空如也的冷凍庫”。

巴斯卡利明白,對方是在出賣自家產業,哪裏還有力量來處理滯銷貨!做生意,隻打自己的主意,不替對方想,並非高明之舉。